廣東:高速公路要“顯山露水”
admin
2006-11-01
來源:景觀中國網
全面推廣生態技術建設高速公路新理念 日前,渝湛高速公路粵境段生態公路成套技術研究通過了科技成果鑒定。記者從廣東省生態高速公路技術交流會上獲悉,今后全省高速公
全面推廣生態技術建設高速公路新理念
日前,渝湛高速公路粵境段生態公路成套技術研究通過了科技成果鑒定。記者從廣東省生態高速公路技術交流會上獲悉,今后全省高速公路建設新項目將嚴格按照“工程設計與環境影響評價同步,工程施工與環保措施同步,工程交工與環保恢復同步”的要求,注重“顯山露水”,使公路通車之日成為綠色長廊建成之時。
在渝湛高速公路粵境段科技成果鑒定會上,專家們認為,生態公路研究成果的應用不僅滿足了工程需要,而且取得了顯著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研究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據介紹,渝湛高速公路粵境段在公路景觀規劃設計、邊坡生物防護、生態型水溝、橋梁生態型錐坡、附屬區生活污水生態型處理、水質敏感路段路面徑流處理和生態型聲屏障技術七大方面取得了一批創新成果,系統地提出了生態高速公路景觀規劃設計原則,提出了邊坡設計和開挖的擬自然形態原理,首次采用“三維網+客土植被防護+火山巖石塊”的生態型水溝結構型式,在國內首次采用人工濕地處理水環境敏感區域的路面徑流,取得了良好的環境效果。
據交通部科學研究院院長周偉介紹,渝湛高速公路粵境段的生態公路成套技術研究,實現了工程防護、生態恢復和景觀塑造三大功能,從技術的完備性、先進性、針對性來講,其理念和方法具有普遍推廣價值。如渝湛高速公路粵境段采用的生態防護,一般只需2至3年即可恢復邊坡植被,且生態恢復和周邊的自然情況基本一致,而過去的混凝土加漿砌片石防護邊坡則隔斷了生態,使邊坡生態無法完全恢復。
當前,公路建設已從單純注重工程質量深化到以工程質量為核心綜合考慮投資、進度、生態環保的新階段。為實現交通可持續發展,廣東省交通廳副廳長陳冠雄表示,廣東省交通廳將在全省推廣生態公路技術,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交通發展之路,通過創新促進廣東公路交通發展。“十一五”期間,廣東公路建設將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嚴格執行“三個同步”,努力使公路建設與自然環境有機融合,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沿線生態環境的破壞。設計階段既要考慮道路的線形美觀,又要考慮行人的心理和視覺感受,做到“顯山露水”。在道路建設時做到施工和綠化同步推進,使公路通車之日成為綠色長廊建成之時,使廣東的公路成為原有生態有效恢復、污染得到控制、水土保持良好的綠色長廊。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