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琨艷:秉筆直書的城市批判
admin
2006-10-03
來源:景觀中國網
近年來關于城市文化類的書籍一直絡繹不絕,既有《老上海》、《老成都》這樣讓人通過照片看到過去的讀物,也有諸如《城記》這樣發人深思的圖書,城市文化已經成了一個人人都關
近年來關于城市文化類的書籍一直絡繹不絕,既有《老上?!?、《老成都》這樣讓人通過照片看到過去的讀物,也有諸如《城記》這樣發人深思的圖書,城市文化已經成了一個人人都關注的話題。
正如劉易斯·芒福德所說,建筑是凝固的記憶,對于生活在其間的人來說,也是他們的生活方式。
一片建筑被拆,不僅是幾幢房子的消失。它們也曾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尤其是對于一座有歷史的城市來說,撇開實體的建筑來談文化是不可能的,無論是文化建設,還是文化批判。
近日出版的《失憶的城市》,是聞名兩岸的建筑設計師登琨艷的雜文新作。作為一名以保護蘇州河老倉庫震動滬上的臺灣建筑設計師,登琨艷的文字引起我的注意。他敏銳地指出了這些年來所看到的在都市更新的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比如為了經濟利益盲目的拆建,比如因拘謹的法規限制了建筑的美感,比如明明是科技發達的時代卻依然有人迷信建筑風水的行為等等。設計師的專業使得他對建筑設計美感和都市規劃有著超乎常人的敏感,而有話直說的個性更使他能夠下筆無忌,無論是對有關部門的質問,還是對政商名流的嘲諷,抑或是對盲聽盲信的一些人的規勸,那種嬉笑怒罵溢于紙上的風格在大陸比較少見,倒是與臺灣一些電視節目,尤其是李敖的節目風格有些接近?;蛟S這也是臺灣文化人的一種風格吧。
登琨艷雜文的優點在于他能夠秉筆直言,近乎口語的文法令普通讀者也能輕松閱讀;然而同時這部雜文集的問題也在于它基本停留在秉筆直書這個層面上,它沒有能在揭示出當前的“都市亂象”(登琨艷語)后進一步深入地追究“都市亂象”背后的原因。比如在《為什么臺北城市這么難看》這篇文章中,他指出了建筑法令、業主和人才三者是都市能夠有建筑美的關鍵因素,但之后并沒有就這個問題深入探討下去,這無疑是令人遺憾的。又如《麥克·杰克遜演唱會里的宋七力景象》,這篇文章的標題上就出現了兩個幾乎完全不相干的人名,前者是美國歌星,后者是臺灣神棍,著實營造了一種吊人口味的氣氛。在正文中,他用了90%的篇幅記錄自己親歷的某一場天皇巨星麥克·杰克遜演唱會的經歷,描繪了觀眾的癡迷狀態,而在文章結束的部分突然指出這種癡迷與此前臺灣民眾著迷于神棍宋七力心境非常相似,讀來令人一驚,給人的感覺更像是當頭的一記棒喝而不像步步為營的論說和推理?;蛟S作為登琨艷這樣一位擅長于以物體的設計來展現思想的設計師來說,敘述的鋪陳和簡練的總結比推理演繹更符合他的風格吧。
因為寫作年代的關系,登琨艷一些雜文中所指的對象許多都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的臺灣。臺灣經濟發展早于大陸,十多年過去,大陸一些城市也出現了與他文中相似的景象,不知大陸的讀者讀來有何感想。而有趣的是,本書的配圖也明顯地表達出了這一對照的意圖,想必也是編者的刻意為之。在登琨艷對臺灣直言不諱卻甚少批評大陸城市的情況下,用圖與文的對照,營造出鏡里鏡外的風景,的確是費了一番苦心的。
《失憶的城市》 登琨艷著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6年9月出版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