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城市化“彩妝”
admin
2006-08-24
來源:景觀中國網
昨天,一份《杭州城市色彩規劃》開始在該市規劃局的一樓大廳進行展示,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宋建明領銜的課題組作為“化妝師”,費時10個多月,把杭州顏色定格為“一卷江南水墨畫
昨天,一份《杭州城市色彩規劃》開始在該市規劃局的一樓大廳進行展示,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宋建明領銜的課題組作為“化妝師”,費時10個多月,把杭州顏色定格為“一卷江南水墨畫”。
無獨有偶,就在前幾天,長三角另一副中心城市南京專門召集部分市民和專家座談,就“南京該著什么色”進行討論。
有關專家表示,把“城市色彩”納入城市規劃,正在成為越來越多長三角城市的共同選擇。
不做“大花臉”
“我們城市的顏色太亂、太雜,”杭州市規劃局規劃研究室主任王向陽說:“因此,市民一直反映杭州應該有自己的主色調。”在他看來,城市色彩缺乏規劃、雜亂無序是導致“千城一面”的重要原因。
因此,2005年6月,杭州市規劃局確定了一個探索性的編制計劃,委托中國美術學院色彩研究所“分析確定杭州市的色彩總譜”。
在8月22日舉行的專家審查會上,宋建明認為,杭州有2600多年的城市發展史,傳統建筑色彩是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但在現代化改造中,傳統建筑色彩消逝太快。“從以徽派建筑為基礎的粉墻黛瓦和民國時期海派建筑為主的青磚外墻,轉變為以青磚為主調的灰色,或是色彩繽紛的面磚、石材、涂料、金屬、玻璃、木材等。”
“很多個性景觀其實很突兀,”他說:“譬如,河坊街上的紅色樓房、建國中路的蔥綠酒店、光復路17號的整面紅墻……只要稍微站高一點,我們就會發現這些貌似個性的街景與周圍十分不協調。還有各種爭奇斗艷的廣告牌,造成了嚴重的視覺污染。”
與會專家說,導致這些不協調的原因,就在于近年來杭州的城市改造缺了點色彩意識和色彩管理。色彩改造缺乏合理的依據,要么就使用一些“保險色”,要么就使用個性色彩,導致新一輪的色彩污染。
必須著手規劃了。王向陽說,千百年來,杭州一直被認為是“濃妝淡抹總相宜”的。如果有一天,杭州被涂抹成一個“大花臉”,那“宜”由何談起,美從何而來呢?
給城市“定妝”
在此次規劃中,“豐富的灰色系”是宋建明定下的杭州主色調。在他印象里,杭州應該是一幅水墨加油彩畫。
宋建明說:“杭州未來的顏色,應當以西湖為中心,濃墨一圈圈向外暈染開來。到了新城,就成為色彩相對豐富的油彩畫。”具體來說,老城以深灰色瓦頂和灰彩調墻面構成主調,以紅棕色為主要點綴色,再加以少量冷色,而新城在色彩組織上活潑得多。
知名美學學者、青島社科院研究員楊曾憲指出,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城市在超高速發展及擴容過程中,由于規劃失控,更由于普遍缺少審美文化修養、缺少對城市色彩的重視,“彼此模仿,爭趕時髦,各種新材料、新涂料爭艷斗奇,將城市涂成色彩斑斕的大花臉,既失去鮮明的城市個性,又切斷了歷史文脈。”
越來越多的長三角城市開始意識到這一問題。今年4月,無錫市規劃局首次對城市主干道的建筑色彩進行規劃。考慮到無錫是江南水鄉,因此該規劃把城市的整體色調確定為清新淡雅的淺色調,在此大前提下,現存的民居老宅色彩將統一成粉墻黛瓦,凸現江南古韻;市中心商務區建筑為淡的暖色調,烘托商業氛圍;蠡湖新城以白色和淡綠色為主,給人以清新的“太湖感覺”……
最近,嘉興市委托清華大學建筑與城市研究所編制的《嘉興城市總體風貌設計》在色彩控制上將嘉興中心城區劃為色彩擴散區、色彩限制區、色彩主導區、色彩協調區和色彩引導區,詳細地進行了“導引”。
以和諧為美
國際著名環境色彩專家吉田慎悟先生曾說,城市色彩可以有不同的風格,不可以無統一的指揮。而這個“指揮”就是色彩規劃。他認為,色彩規劃就像是給人定妝,必須符合他的性格、氣質、膚色等,要因人而異。
楊曾憲說,給城市做色彩規劃,首先要盡量保護、突出自然色,因為城市的色彩永遠不能與大自然爭美;其次,還要盡量保持傳統色調,以顯示其歷史文化的真實性,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延續城市的歷史文脈。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個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問題。”上海社科院王泠一認為,對于有著龐大社會組織和經濟能力的城市而言,色彩同時反映著產業結構和功能轉型。長三角城市也許還有待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使得科技和新產業能夠成為我們城市色彩的主基調。“畢竟,和諧最美。”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