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水型公園重在提高水利用率
admin
2006-08-09
來源:景觀中國網
編者按:本報7月13日刊登的《發展節能型園林勢在必行》一文對目前我國節能型園林建設的環境和必要性進行了介紹,那么,節能型園林建設現狀如何,有關專家和一線工作者又有哪些
編者按:本報7月13日刊登的《發展節能型園林勢在必行》一文對目前我國節能型園林建設的環境和必要性進行了介紹,那么,節能型園林建設現狀如何,有關專家和一線工作者又有哪些見解?從本期開始,本報開設“節能型園林發展面面觀”專欄,結合實例對不同類型的節能型園林進行報道。
公園是市政用水大戶,大部分公園綠地除去植物灌溉用水外,通常還會設有一定面積的水景,如噴泉、瀑布、人工湖等,這些水景一般都依靠城市自來水系統維持,水用后多直接排入下水道,造成了很大的浪費。因此,公園綠地怎樣節約用水就成了業內十分關心的一個問題,部分公園率先行動起來進行了探索。
占地4.7萬平方米的北京市宣武區萬壽公園,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個節能型公園。宣武區園林市政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園從2004年7月開始用水系統的全面改造,新建的雨水回灌系統能有效的收集地面徑流,將綠地、園路的雨水引入回灌井,增加汛雨對地下水及土壤水的入滲補給,起到節約草地灌溉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的作用;全園安裝的綠地灌溉設施避免綠地用水漫灌,并將6000平方米的道路廣場改為透氣滲水鋪裝,以利于雨水滲入地下;公園的人工水池可收集雨水作為部分景觀用水,景觀使用后再用于草坪和樹木灌溉;在不影響大景觀的前提下,將公園周圍的草坪用草改為節水性能好、觀賞期長的植被。通過上述措施,公園每年可節約用水1萬余立方米。
四川成都的活水公園在節水和污水處理再利用方面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該公園占地2.4萬多平方米,坐落于成都市中心府南河畔,由中國、美國、韓國的水利、環境、園林專家共同設計。于1997年籌建,1998年完工,使錦江(府南河)的污水依次流經厭氧池、流水雕塑、兼氧池、植物塘、植物床、養魚塘等多項水凈化系統,通過植物和微生物調解,最后達到國家三類水域(地表水)標準,甚至可以養魚游泳。其中,用來凈化水源的植物就有200余種。目前,活水公園已經成為市民的親水樂園,公園管理方也在園內通過多種方式宣傳節水、凈水知識,提高人們的節水意識。
北京市園林科研所主任李延明工程師向記者透露,去年9月份,該所承接了市科委一個有關北京城市節水型園林綠地的研究與示范項目。該項目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對以鄉土植物為主的耐旱植物及應用技術研究;二是園林植物的需水規律和綠地的灌溉模式研究(例如,不同植物每年和每個季節的不同用水量);三是再生水的使用對植物、土壤、地下水及環境安全等方面的影響評價;四是節水型園林綠地的構建技術,即一塊綠地如何采用綜合技術措施,在保證綠地功能的同時減少水資源的消耗。這個項目將在明年底完成,隨著研究的進展和技術的應用,將對北京的節水型城市園林建設產生積極的影響。
李延明還指出,目前很多公園和綠地都使用了噴灌,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雖然微灌、滲灌等更先進的方式已經出現,但也不要盲目跟風,應該充分考慮地域、植物等因素后再進行推廣。作為城市生態系統重要的組成部分,城市公園的發展不應以水資源的高消耗為代價,在水資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公園必須重視水的利用模式,走節水型公園的發展道路。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