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應“循序漸進”
admin
2006-07-27
來源:景觀中國網
“某市設計了一個超出大巴黎6倍、大倫敦5倍的超大城市,規劃范圍涉及7萬平方公里,相當于中國國土面積的一百四十分之一,在全世界絕無僅有。某貧困縣新政府辦公樓,面積估計達5
“某市設計了一個超出大巴黎6倍、大倫敦5倍的超大城市,規劃范圍涉及7萬平方公里,相當于中國國土面積的一百四十分之一,在全世界絕無僅有。某貧困縣新政府辦公樓,面積估計達5萬平方米。該縣國土局大樓就有幾千平米……”日前,著名經濟地理學家陸大道院士向媒體直陳我國一些地方城市化運動中的“大躍進”隱憂,認為城市化脫離了“循序漸進”原則。
有數據表明,從20%%發展到40%%的城市化率,英國花了120年時間,美國花了80年時間,而我國只花了22年時間。事實上,近年來一些地方出現的拆遷矛盾,同樣與這種大刀闊斧、拔苗助長的城市化運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從微觀的角度來說,有具體拆遷工作上的失誤;從宏觀的角度來說,同樣是因為城市化速度大大超出了經濟發展和普通民眾的承受能力。
正因為此,我們看到,盡管中國人均GDP遠遠落后于歐美等國家,但是我們許多城市的大馬路、大廣場、“標志性建筑”、大校園卻毫不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因為共享,所以節約。城市作為人類文明的杰作,其首要精神應是節約,而不是鼓勵圈地與獨占、鋪張與浪費。從這方面說,積極發展城市,讓農民集中到城鎮居住,不僅為了解放剩余勞動力,同樣也為盡可能騰出更多農用地集約經營,提高農業生產效益。遺憾的是,一些唯政績馬首是瞻的“大躍進”官員,利用我國土地管理的某些漏洞,不僅破壞城市的文化古跡,浪費公共設施,而且直接造成耕地面積大幅減少。有數據表明,從1996年年底到2003年,7年間我國耕地減少了1億畝,其中絕大部分被大規模城市拓展所占用。
城市不僅是文化的容器,更是文化的生長點。真正的城市化,不是讓田地變成水泥、讓草木變成雕塑;不是丈量鋼筋、水泥堆積物的高度與寬度;而是讓更多的農民從舊有的生產生活方式中解放出來,讓廣大民眾在群居與交往中更好地生活與創造。顯然,在當下一些地方“日新月異”的“造城運動”中,那些既無益于現在又透支未來的決策已經嚴重地背離了“讓每個人生活得更好”的城市化精神。
應該看到,羅馬不是一夜建成的,沒有誰可以在有生之年看見人類文明的所有成果。任何城市的發展,任何國家的進步,都有著自己的節奏,它需要的是政府與民眾一點一滴的建造,而絕不是憑著某幾位官員或專家一時的頭腦發熱,便可以多快好省出政績、出奇跡的。城市文明的形成,更像是一個有機體的生長,有著自己內在的速度與規律。人們可以在一夜之間做好一頂鑲滿寶石的王冠,卻不可能在一夜之間為人類培養出一個杰出的頭腦。
如陸大道院士指出,“現有城市建設布局的失序乃至失控,將導致耕地和水資源等重要資源被過度消耗,環境受到嚴重污染,一些地區的生態系統將會面臨巨大的壓力。非常不利于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眼下,我國處于城市化浪潮中,種種“大規劃”的出籠更見證了我們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轉型。對此,我們更需要冷靜從容、從長計議,務求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城市規劃,使城市從浮躁的虛榮回歸真實的生活。辛靑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