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與法桐爭空間 南京敬畏法桐的生存權
admin
2006-04-10
來源:景觀中國網
中新江蘇網4月5日電:3月底,南京漢中路至中山東路上的300多棵法桐命運敲定:190棵移走,其余留下;地鐵2號線施工結束,移走的法桐中,符合條件的,回來重新上崗。 城市建設與法桐
中新江蘇網4月5日電:3月底,南京漢中路至中山東路上的300多棵法桐命運敲定:190棵移走,其余留下;地鐵2號線施工結束,移走的法桐中,符合條件的,回來重新上崗。
城市建設與法桐爭空間,這對矛盾在南京多次上演。300多棵法桐沒能全部留下,看似遺憾,然而回放此次公共決策,政府兩難之中求兩全的取向,令人快慰。
兩難之中求兩全,絕非易事。南京市園林局副總工程師陳雷說,這些法桐多數壽命超過50年,為盡量避開它們,地鐵、園林等多個部門協商一年多,最終拿出方案。方案體現三大原則:能不移盡量不移。所以,移樹的數字不斷縮水;力保每棵法桐活下來。無論是移是留,園林部門均編制詳細方案。移樹要小心移,送到江寧暫養,護理更要精心。地鐵施工結束前,要給回移的法桐預留安家地。留守的100多棵法桐,有的離地鐵站點基坑幾米遠,護理同樣馬虎不得;避免綠量流失。移走的法桐中,約90棵胸徑超過20厘米,“年事已高”,再移回來,經不起折騰,因此將重選胸徑15厘米、年富力強的大法桐,去“頂班”。園林部門表示,地鐵施工結束,漢中路至中山東路上的法桐,仍要保證5米一棵,大數不能少。
保護法桐,需支付不菲的機會成本。單把那些法桐搬走,再搬回來,每棵至少花費上萬元。為少移樹,地鐵方面調整站點,更改方案,新增成本4000萬元。
移樹,總比砍樹好。300多棵法桐的命運,牽動南京人的心。法桐是南京引進最早、表現最好的行道樹。然而,上世紀90年代起,南京城市快速擴張,機動車猛增,為給車輪騰空間,法桐一次次站到生死邊緣。東南大學建筑系黃偉康老教授痛心回憶:中山北路、中山南路、中央路……很多主干道上原有6排法桐,被砍去兩排。他多次呼吁“鋸下留樹”。保護城市資源,不光是有形的建筑,法桐之類“活資源”也在其列。土木易構,樹木難植。陳雷動情地說,樹是長大的,不是栽大的。300多棵法桐如一砍了之,表面上是省了施工時間和成本,但幾代人努力積累的綠化成果毀于一旦,這種浪費難以計算!省內某座城市曾因擴路大砍法桐,然后補栽黑松,長了十年還是長不大,被迫回種法桐。“等于殺博士生(大樹),‘種’幼兒園小朋友(小樹)”。南京人不愿重演如此遺憾。
城市建設,空間再緊張,也要給大樹留下生存之地。省建設廳風景園林處處長陳舉來毫不掩飾對法桐的偏愛。他說,一棵成年喬木,釋放的生態作用相當16畝草地。改善城市交通,給汽車騰路面,不能以犧牲行道樹,犧牲生態資源為代價。現在,城市行道樹處境艱難,路上爭不過汽車,“腳”下又碰上亂成一團的管線,根無法伸向土壤深處。這些法桐,雖不及百年以上名木珍貴,但經風歷雨數十年,是南京“活的歷史”,我們應敬畏它們,尊重它們的生存權。在西方國家,回歸自然,回歸野趣,已成為城市審美潮流。上萬棵法桐郁郁蔥蔥,構成南京這座城市的綠色映像,理應享受“城市寶貝”待遇。保護法桐,呼喚城市“反規劃”:屬于法桐的棲身地,盡量不要另派用場。鋪設地下管網,盡量鋪在快車道下,避免放在慢車道下,跟法桐搶地盤。陳舉來呼吁,園林部門應對300多棵法桐逐一建檔,移走多少,活了多少,定期公布信息,便于社會全程監督。
敬畏法桐的生存權,就是尊重市民的情感與訴求。為何南京人對法桐感情那么深?是因為它生性潑辣,即便扎根混凝土路,在惡劣環境中,依舊活力爛漫。炎炎夏日,正是法桐“撐”開濃蔭,為行人、騎車人送去涼爽;嚴寒隆冬,又是法桐凋盡樹葉,讓陽光傾瀉在他們身上。愛法桐,就是以民為本。
幾年前,南京地鐵1號線施工,從鼓樓到中山南路遷走三四百棵法桐,無一返回。少了法桐,新街口“水泥森林”越發壓抑。幾年后,地鐵2號線建成通車,我們期盼:不要因為失去法桐扼腕痛心,讓享受非常時速的幸福感大打折扣。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