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的城建到底是什么
admin
2006-04-07
來源:景觀中國網
由世界建筑大師黑川紀章、雅科布聯袂設計的南京河西新城“第一區”和藝蘭齋美術新館,從方案一出臺就引起多方矚目。新華社和中央電視臺等眾多媒體予以報道。尤其是黑川紀
由世界建筑大師黑川紀章、雅科布聯袂設計的南京河西新城“第一區”和藝蘭齋美術新館,從方案一出臺就引起多方矚目。新華社和中央電視臺等眾多媒體予以報道。尤其是黑川紀章如何建設和保護歷史名城的觀點以及對當今中國城市建筑的評說引起關注。
如今,這組新建筑群,已在南京英姿初現。近日,南京市政府特地舉辦了中國南京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博覽會。來自美國、日本、德國、韓國及一批國內外歷史文化名城的代表應邀出席了此次“世界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名人對話”論壇。學者們呼吁:中國當前要注重保護城市的歷史文化遺存,塑造富有個性特色和文化魅力的現代城市。記者就此專訪了黑川紀章先生。
美歐、日本最不該將居民向郊外疏散。沒有居民區,城市中心像長了癌癥。北京也有這樣的跡象
黑川的看法是,中國模仿外國的東西太多。“中國化的東西到底是什么?比如屋頂的形式,比如京劇,這是可以看得到的。但對于看不見的思想,找到表現方法,是很重要的。中國建筑在現代化的同時,應有更多精神性的東西。”
中國不應重蹈日本和歐洲城市規劃的覆轍。美國、歐洲、日本最不應該的,就是將城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外疏散。北京也有這樣的跡象。20年前,我去北京,就曾建議北京在興建新的住宅的同時,也要保護傳統的四合院。
如果城市的中心過度發展,集中的都是辦公樓和商場,而人們都居住在城市中心環的外圍,這樣,人們每天要乘車進城工作,會對城市交通造成很大壓力。東京在郊外建了很多住宅,住那里的人每天至少要花兩個小時才能到辦公室。東京中心區的政府大樓,每天晚上6點就都變得很黑暗了,那里沒有居民區,看起來像城市中心長了癌癥,毫無生氣。北京應在市中心保留居住區的前提下再行開發。
中國建筑內外不一,非常漂亮的建筑,內部設計卻很差,其實建筑物內外應該統一
黑川對記者說,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候,人們都想造又快又省錢的建筑。因為品質差,過了20年還要重新來做,其實根本就不省錢。一般人都會去算建造時的費用,很少算建造完以后的維持費用。中國現在正處于從做便宜的建筑轉向做高品質建筑的時代。
中國建筑表里不一的狀況令黑川印象深刻:“中國的建筑外觀和里面不一樣,看上去非常漂亮的建筑,內部設計卻很差。最近我才發現,中國的設計其實是兩次設計,第一次是設計外觀,里面的設計再由其他的人來做的。其實建筑物的內外應該統一。”
擔任南京城市規劃顧問的黑川紀章在題為《共生城市和歷史與自然》的演講中強調:“世界上人們普遍向往居住的城市環境應該是怎樣的呢?應該是擁有歷史傳統,有新的文化藝術的發展,能夠支持藝術文化發展創新的文化設施,還要擁有教學研究機構,優美的自然環境和為人們提供交流對話的空間。文化歷史名城具備這樣的條件才能持續發展。”
共生指的是人和自然的共生、城市與自然的共生、科學與藝術的共生
黑川紀章以“共生”的設計理念聞名于世。
南京的藝蘭齋美術館是黑川紀章的第27座美術館。這是一座以收藏明清字畫為主的私立美術館,所藏“揚州八怪”作品達250多件。建成后將是國內最大的現代化美術館。他說:“在藝蘭齋美術館中,不僅有創作的工房,還擁有自己的研究室,研究室的設計在世界來講也是尖端先進的。我希望在意大利舉辦的世界美術館博覽會上把藝蘭齋美術館推薦上去。”
共生指的是人和自然的共生、城市與自然的共生、科學與藝術的共生。黑川稱,藝蘭齋美術館就是他的共生思想的最新體現。“共生”理念萌發于1960年,當時是非常前衛的思想,直到現在推廣開來,用了50年時間。
黑川的所謂“共生”水包圍的建筑,江南水鄉充沛的水系給黑川紀章以啟發,他把水的感覺融入美術館的設計,當美術館倒映在水面上的時候,水也成了建筑的一部分。長墻和廊柱的設計靈感來自南京保存完好的明代城墻,廊柱在陽光照耀下的移動和變化帶來了視覺節奏的律動。美術館七個高低錯落的屋頂有意不在同一個水平線上,設計上則是受江南民居的影響。
在黑川紀章的建筑中,水和自然生態是重要的角色。黑川紀章在鄭州新區的規劃中,大膽設計了一個和杭州西湖面積相同的人工湖。黑川紀章解釋說:“人是從水中生出來的,如果沒有水,人不能活下去。中原文化就是黃河水養育出來的。我看過鄭州過去的繪畫,它有34條河,老百姓在里面洗衣服、坐船,但在過去的歲月中,鄭州失去了它的水。我要傳達的信息就是,要讓他們回想起過去有水的時代。正因為沒有水,我才要制造水,才要重新把水弄干凈,造新的運河,造湖泊。這也許要花很多時間。我要做的,是要讓后人感到前人為我們做了這么好的事情,有一種幸福感動的心情。”
奈良的老街兩側,有很多很窄的住宅,人生活很不方便,但居民卻因自己能住在人類文化遺產中而自豪
黑川認為,曲折蜿蜒的小街道對城市非常寶貴。在亞洲的一些傳統城市中,那些蜿蜒曲折的小街道是相當寶貴的。黑川認為,如果規劃都按照在地圖上畫直線的方法,會失去對人的關照。城市規劃的尺寸設計,不僅要考慮到車通行的方便,還要考慮到人步行在街道中的感覺。
歐洲城市是以廣場為中心的,因此廣場對他們的城市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亞洲曲折蜿蜒的街道是城市最大的特色。日本就保留了很多傳統的街道,比如淺草這個城市,保留了很多狹窄的老街,和人的尺寸很諧調,那是一些很有活力的商業街。而有報道指出,“國際演藝大道、傳媒大道、商務大道、金融大道、時代大道、文脈大道、仿古一條街……”幾年間,北京各種主題大道蜂擁而起,肢解了京城。
城市應該像一本好書可以邊走邊讀。城市應像文學一樣。在城市中漫步,能夠閱讀它,閱讀它的歷史和意韻。歷史文化和古代建筑遺留下來,才便于閱讀這個城市。就是說,站在街道上,要能知道對面的建筑是什么類型,是住宅還是商店?這里50年前是什么樣子,100年前是什么地方,1000年前這里又是怎樣的……如果這樣的歷史能夠遺留下來,對于一個城市就比較容易理解,才能夠像閱讀文學一樣閱讀城市。如果身處其中,卻不知道自己在那里,那就是個沒有意思的城市。
怎么解決存留古建筑與居住其中的居民對現代化生活需要的矛盾?
黑川說,美國二戰轟炸日本,特意避開了京都和奈良兩座古城,所以日本1200年前的首都奈良,800年前的首都京都兩個城市里大片的木結構建筑都留存了下來。因此,至今當我們在其中漫步時,依然可以看到城市幾百、幾千年前的面貌。
但在奈良木造屋中居住的人,生活很不方便,在老街的兩側,有很多很窄而進深很深的住宅,里面很黑,而且不通風。道路很窄,汽車不能進入,更不能穿過。但里面的居民因自己能住在人類文化遺產中而感到自豪,他們只是逐漸地在老房子里做一些小的修繕來改進生活條件,比如設計放置空調,安裝抽水馬桶,添加電器等等。所以北京的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保存下來,同時內部加上一些現代化生活設施是完全有可能的。
那么,好住宅的4個標準是什么呢?黑川認為,理想的住宅應該具備的條件是與自然共生的住宅。他就住在東京市中心的一座高層住宅的11樓,在11樓的一半處,黑川做了一個陽臺,上面布置了一個庭院,黑川把自然放在庭院里,有土有植物。他說,人居住的場所,首先一定要有樹,有綠色。
理想住宅的第二個條件是人住在里面應該能感知到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第三個條件就是風。不管是什么樣的新建筑,當晚上涼快下來后,自然的風都應該能夠進入建筑。這是好建筑的一個重要條件。第四個條件是在保證私密性的前提下,鄰里之間可以互相了解、交流。
黑川說他小時候是住在很窄的胡同里,兩邊是住宅,車子進不去,孩子們就在街道上玩。孩子們是否安全,有沒有遇到事故,周圍的大人都可以看得見。住宅環境都在人可以看見的尺度里,是不會有犯罪發生的。
黑川紀章簡介
日本建筑師。1934年4月生于名古屋市,畢業于京都大學建筑學專業,后就讀于東京大學,1959年獲碩士學位,1962年成立黑川紀章建筑城市設計研究所,1964年獲東京大學博士學位。曾多次獲獎并獲多項國際榮譽。
黑川紀章重視建筑的地方性,認為不同的地方性相互滲透,成為現代建筑不可缺少的內容。
黑川紀章在中國參加了許多設計工作,如1990年由中日兩國政府共同投資興建的中日青年交流中心(21世紀飯店),其主要建筑有豪華世紀飯店、世紀劇院、國際會議廳、教育研修樓、銀橄欖體育世界、中國青年婚誼宮、音像演播制作中心、電化教室等,是黑川紀章提出總體建筑設計方案,由中日兩國建筑師共同設計。
黑川的主要作品,有東京銀座艙體大樓(該建筑被世界教科文組織評為20世紀世界建筑文化遺產)、荷蘭梵高美術館等27座美術館。南京藝蘭齋美術館就是他最新設計的第27座美術館。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