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在城市中的魅力
admin
2006-01-04
來源:景觀中國網
凡是到過日本東京六本木城市中心的人都會對其中心廣場巨大的蜘蛛雕塑留下深刻的印象。從更嚴格的意義上說,它已經不單單是雕塑,而是公共藝術作品。如果有一定的外力,它可以
凡是到過日本東京六本木城市中心的人都會對其中心廣場巨大的蜘蛛雕塑留下深刻的印象。從更嚴格的意義上說,它已經不單單是雕塑,而是公共藝術作品。如果有一定的外力,它可以移動,更確切地說,它可以“行走”,藝術作品已經生命化,更有意義的是,在城市空間和建筑空間的生命化。
我們對藝術的理解,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欣賞”的階段,常常以是否“美”作為評價藝術作品的標準。這樣的思維邏輯,已經導致了我們對藝術的極大誤讀。在房地產開發和城市建設中,藝術總是作為最后一道工序,成為建筑和環境的“點綴”,如同廚師做完菜需加的“調料”,實在把藝術的功能與價值弱化到了極致。
可以理解,在一個缺乏藝術傳承和藝術創新的時代,我們這個社會對藝術的認知還停留在美術館和歌劇院的界面,這中間既有城市發展理念和體制的原因,也有藝術理念與藝術家們過于自我與封閉的責任。藝術和社會缺乏對話和交流的平臺,藝術的平民化、城市化、建筑化缺乏基本的實踐,現在是需要打破封閉格局,實現價值互動的時候了。
藝術是人與社會、與自然、與城市產生的影像互動和心靈對話,更是一個綜合的概念,絕不單單是我們平常理解的藝術品本身,而涵蓋了藝術符號、藝術設計和藝術活動等諸多層面。也就是說,藝術其實擁有豐富的、動態的內涵,擁有豐富的心理體驗與情感互動功能,藝術具有獨特的能量。
城市公共空間是城市人群匯集,交流物質、信息與情感的場所,城市廣場、公園、博物館、影劇院等公共建筑,城市的商業空間,寫字樓的大堂等等,都屬于城市公共空間。城市公共空間的功能決定了它是城市的重要節點,是城市文化的發源、生息和繁衍之地。因此,城市公共空間是否有獨特的吸引力,形成具有獨特魅力的“場”,吸引人的參與和活動,是城市公共空間的價值核心,也是對城市價值、建筑價值的延展與放大。換句話說,城市公共空間的價值取決于人和公共空間的連接與依賴關系,而藝術,尤其是現代公共藝術,無疑是溝通融合這種關系的最自然而又有能量的媒介與紐帶。
公共藝術的介入首先從設計層面與城市規劃設計、建筑設計融為一體,在城市和建筑的空間和節點運用藝術化的語言進行規劃設計,漸進地體現在鋪地、綠化、城市家具、建筑與環境、建筑與建筑的節點等各個層面,使藝術信息滲透到廣闊的空間環境中,形成生動的、可體驗可閱讀的符號化語境;現代藝術作品不斷突破傳統的邊界與固有的定義,以更加開放與融合的姿態參與到公共空間中,與空間、與環境、與人形成更強的互動體驗;藝術主題活動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人的聚集、參與,培育著空間的文化與精神;所有這一切,有效地改善了人們的感性環境,重建了人與空間的聯系,增強了人們對空間環境的認知感和依賴性。換句話說,藝術極大地提升了公共空間的心理功能,使公共空間不僅僅是作為“通道”或“廣場”的物理形式存在,更成為人們心理、情感的“價值凹地”,令公共空間變成一個有精神意義的“場所”,其意義與功能得以拓展,價值得以極大提升。
另一方面,在以城市空間和建筑空間為背景與聯系關系的環境中,藝術掙脫了美術館的狹隘空間束縛,擺脫了僅僅作為欣賞的傳統角色,藝術符號、藝術設計、藝術作品及藝術活動的張力得以充分發揮,藝術的價值得以最大化地實現。
這樣的價值互動所創造的既是一個雙贏格局,更是一個新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人們通過藝術去感知城市和建筑、交流情感、平衡情緒、激發想象與創意;城市和建筑通過藝術連接溝通人類,重建與人類的親和關系,還城市和建筑以本來意義,實現海德格爾所言的“詩意的棲居”。
雖然我們還做不到像許多發達國家那樣,在立法的層面就要求發展商按項目總投資的百分比(一般在1%左右)進行公共藝術的投資,但我們應該清楚,公共藝術的價值決不低于公共健身器材的價值,在這個精神浮躁和壓力重重的時代,不僅要強身,更要拯救心靈。
看來,重要的不是投入本身,而是意識。(作者為額爾古納市城市規劃顧問)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