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向“生態市”目標沖刺 建設用地劃“紅線”
admin
2005-12-11
來源:景觀中國網
昨天,國家環保總局和南京市政府召開了《南京生態市建設規劃》(送審稿)專家論證會。據了解,在長三角地區,南京的生態市創建僅次于杭州。國家考核生態市的28個指標中,南京有2/3
昨天,國家環保總局和南京市政府召開了《南京生態市建設規劃》(送審稿)專家論證會。據了解,在長三角地區,南京的生態市創建僅次于杭州。國家考核生態市的28個指標中,南京有2/3已經達標,還有幾個指標需要通過以后的努力來完成。而該規劃就將從宏觀和現實意義上提出南京建設生態市的重要方略。生態市怎么建?老百姓將如何從中受益?參加論證會的各地專家為南京生態市建設支招。
南京“生態產業”發展還不夠
規劃中將電力、化工等耗能大戶列入了生態工業體系中,引起了專家的質疑。專家表示,這是混淆了生態產業和清潔生產兩個概念,這些耗能大戶最多只能是清潔生產企業,清潔生產是針對所有企業的生產環節的,而生態產業應該只是一些特殊的產業,如資訊行業等。專家認為,規劃中并沒有將兩者的概念分清楚,這樣不利于產業調整明確方向。江蘇省建設廳副廳長張泉以上海為例,南京的能耗是上海的兩倍,土地利用效率只達到上海的1/4,而上海的產業調整方向就非常地明確,幾年來,服務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而南京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則是制造業的比重越來越大,前幾年服務業還超過了50%,而現在,服務行業的比重只有45%,這不是服務行業減少了,而是制造業上升的速度太迅猛了。
城市建設用地劃“紅線”
城市的擴大發展中,生態空間卻遭到不斷的擠壓。論證會上,不少專家都提出了“底線”問題。專家指出,有的城市對建設用地分別用紅、黃、綠線標出來,紅線區域就像紅燈一樣是“不能闖”的。雖然南京市的這個規劃送審稿中也提到了基本農田保護及生態用地保障,但實際上并沒有劃出這條“紅線”。南京大學城市規劃專家崔功豪認為,生態城市建設首先就應該將可以作為建設用地的劃出來,不能作為建設用地的就絕對不能動,這也是維護城市基本生態安全的底線,禁止在控制線范圍內進行建設。
紫金山不能算入人均公共綠地
森林覆蓋率和城鎮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都是生態市中的重要指標,但這兩個指標昨日都遭到了專家的質疑。據了解,南京的綠化率在全國算是比較高的,規劃中列出去年城鎮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每人11平方米,已經達到了國家制定的生態市標準。但專家認為,考核中將無人居住區域納入指標中是不合適的。比如在對中山陵考核的時候,也將它納入了綠色覆蓋的范圍,而實際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指標主要是指城區居住區,而中山陵并不在這一范疇。同樣道理,南京的明孝陵、靈谷寺、紫金山及老山也不應該算入其中。
規劃送審稿中,森林覆蓋率也是南京值得驕傲的,雖然國家考核指標為15%%以上,但去年南京已經達到了19.5%,并提出到2008年達到20%,2012年達到25%。專家認為這個標準有點偏高,對于地少人密的南京來說,現在即使提高1%%的森林覆蓋率也很不容易,在2009年2012年四年的時間里要提高5%,很難實現。
長江生態保護更應重視
專家陸雍森表示,對于規劃送審稿中他印象最深的當屬南京生態市建設中提出的生態安全格局。他指出,如果說秦淮河是南京的母親河,那么長江就是南京人的祖母河了。長江的生態安全不僅關系到南京,而且還影響著其上下游的城市。而規劃中對保護長江的責任雖然提到了,但仍不足。尤其是對長江岸線的保護和占用沒有作明確的劃分,具體哪些江段不允許建筑,哪些江段需要保持原始狀態,還需要進一步做工作明確起來。他還提出,對地表水、地下水、雨水以及用水和廢水都應看成一個整體,試想如果長江發生千年一遇的洪水,南京就面臨著洪澇,同時也有可能發生千年一遇的旱災,這就需要考慮到怎樣調蓄、利用好各種水資源,將防洪、防旱和水的資源開發結合起來。南京具有天然的調蓄好條件,山陵地較多,水面也高,規劃就應該把它的調蓄能力挖掘出來。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