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8月16日,在北京大學參加2005年全球華人地理學家大會的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環境管理研究中心講座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嘉安說,我國第四波城市化過程中已經大量出現第三世界國家假城市化的城市病,解決辦法是縮小地區和城鄉差異。
葉嘉安把我國的城市化分為“四波”,分別是從建國到1978年的反城市化階段、1978年到80年代后期的鄉村城市化階段、始于80年代后期的快速城市化階段以及2001年“第十個五年計劃”提出的以城鎮化促進城鄉協調發展階段。
葉嘉安說:“在第三世界國家假城市化的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許多大城市病,如城市無序蔓延、貧富差異加劇、住房交通擁擠等,在我國第四波的城市化過程中已紛紛出現。”
先于經濟發展水平的城市化被認為是假城市化,也叫消極型城市化或過度城市化。一些發展中國家城市化水平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相似,但經濟發展水平卻遠低于后者,存在著與經濟發展不協調的城市化,致使城市中出現了大片沒有城市基礎設施的貧民區。葉嘉安說,這種現象二戰后在發展中國家發展迅速,現在最為明顯。
葉嘉安說,我國前期的城市化進程中沒有出現假城市化現象,主要歸因于兩個政策:一是離土不離鄉,發展鄉鎮企業,改革開放以前的上山下鄉、人民公社等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二是戶籍制度。
葉嘉安說,城市中從事較低門檻服務業和農業的人口占城市總人口的30%,就可以認為出現了假城市化。他說,假城市化中出現的城市貧民住房、就業問題會給政府造成很大的壓力,并有可能給社會安定帶來問題。
葉嘉安說,要避免假城市化,關鍵是我國要縮小地區差異和城鄉差異,避免農村剩余人口全部轉移到少數大城市,就近解決城市化問題。
相關新聞:全球近千名華人地理學者匯聚北大 探討地理學與中國發展(組圖)
俞孔堅教授出席地理大會論“反規劃”(圖)
葉嘉安:我國城市化進程 怎樣免患大城市病
中國發展促地理學升溫——“2005年全球華人地理學家大會”開幕式
2005年全球華人地理學家大會明日在北大召開
相關活動:2005年全球華人地理學家大會(2005年8月16日-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