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樓遭禁 北京將不再批準超高層建筑
admin
2005-07-05
來源:景觀中國網
規劃中的北京第一高樓高330米的國貿三期工程近日正式開工,它將成為北京最后一座超高層建筑。北京市城市規劃部門表示,今后將不再批準超高層建筑建設,所有高層建筑設計都必
規劃中的北京第一高樓高330米的國貿三期工程近日正式開工,它將成為北京最后一座超高層建筑。北京市城市規劃部門表示,今后將不再批準超高層建筑建設,所有高層建筑設計都必須要經過北京市超限高層審查機構的嚴格審查。
高層建筑的環境隱憂
建筑從本質上講是人的空間,是人們營造的藝術空間。高層建筑也是如此,它既要實用,又要有美化環境的功效。而先于建筑存在的是環境,愈來愈多的高層建筑對環境產生著極大的影響。
超高層建筑的數量增多、高度日益增高,首先最令人擔心的是它的安全問題。我國絕大部分高層建筑都是改革開放以后才建起來的,作為“新生事物”還沒有經受過強烈的地震考驗,高層建筑在消防問題上也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幾十層高的樓一旦失火,誰都知道電梯是斷不可乘坐的,那么在高層的人要如何下至地面呢?城市安全部門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讓一名身強力壯的消防員從第三十三層跑到第一層,用了十來分鐘。這是在正常情況下,倘若發生緊急事件,或身體素質一般的人員或老人、小孩,則所需時間肯定不止這些。而火借風勢,30秒內就可以從第一層到達第三十三層,如此看來,對于處在建筑高層中的人幾乎沒有逃生的可能。夜晚,高層建筑對航班飛行也會造成一定的干擾。
再從成本、能源的角度審視高層建筑。因其體量高大、荷載強度高、地基處理及建筑成本高、電梯垂直爬升的耗能及運轉成本也大。有學者還指出,因建筑本身也是一種消耗性產品,日子長了會有磨損,鋼筋混凝土也會逐步喪失其強度,其維修、保養將會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再看高層建筑與周圍生態環境的關系。首要的一個問題是它會將高空強風引至地面,造成高樓附近局部強風,影響行人的安全。在北京200米高的京廣中心附近就出現過大風中行人行走困難、被風吹倒等現象。除了局部強風,高層建筑還會加劇城市熱島現象。由于空調、照明等設備均需較大的能量供應,產生的大量熱能會改變城市原有的熱平衡,導致城市熱島現象加劇。還有一點值得一提,過高過密的高層建筑還會與人們爭奪陽光、天空……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
現代高層建筑一般功能齊全,還將減少人與外界接觸、交流的機會,不利人的個性發展。
高樓遮蔽城市文化
以前我們總存在這樣的誤區:城市化就是高樓化,城市的發展速度就要看這個城市高樓崛起的數量、速度和高度,其實這只是一種淺薄的認識。一個城市的發展,需要有其獨特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內涵,有其別具一格的文化特色。我們不能想象北京沒有故宮,紐約沒有自由女神像,巴黎沒有埃菲爾鐵塔的樣子,我們也不能接受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看到故宮、自由女神像、埃菲爾鐵塔的感覺。城市文化是一種象征、一種特色、一種歸依感!追求現代化,追求經濟的高速發展,并不意味著就要高樓化,并不是樓房建得越高越好。高樓化也并不代表著現代化,當座座高樓越建越高,當我們置身于高樓林立的城市,就會發現我們的家園僅僅成了一個鋼筋混凝土的陌生的復制品。
二十幾年來,我國的城市建設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揭開了城市發展史的新篇章。整個中國就像一個大工地,不斷建造著越來越高的樓房,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5000年的文明史,不能忘記厚重的人文歷史積淀,我們不能讓簡單的高樓化吞噬了城市的獨特人文特征,一個理想的現代化家園不是一味地飆高。
將和諧作為建筑基點
單體建筑獨語的時代已經過去,建筑群體的組合關系,景觀特色、城市的功能與空間結構以及人的活動環境等愈加成為關注焦點。根據多數建筑和園林設計師們的實踐經驗,要做到建筑與自然景觀相和諧,成功的設計者應該合理運用規劃知識,在思想上要做到融建筑于自然景觀之中。因為不和諧,就失去了美的前提。
有人說建筑學是為人類建立生活環境的綜合藝術和科學。一個好的建筑,本體藝術、本體與周圍環境的協調、本體的科技含量三方面均要達到高標準。
以北京為例,高層建筑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區上。為使其在未來的發展中保持良好的風環境和熱環境,建成人與自然、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生態城市,與國際城市化的慣例接軌,極有必要制定高大建筑風環境和熱環境影響評估的法規,以保證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特別是在設計規劃階段就應當進行相關評估,一旦存在問題,可適時地改變建筑的走形與寬窄等。
目前世界上一些城市和地區根據自身地域特點和要求,制定出相應的法規政策。如舊金山規定對300英尺(約91米)以上建筑物要進行環境影響評估。法規政策的落實不僅是高層建筑人性化發展的必要保障,也是規劃城建重要依據。一個成功的小區,其空間不能只是建筑物的堆砌,而應規劃有適當的綠地和空間,這既是人們活動的需要,也是人們觀瞻的需要。
作為北京最后一座超高層建筑的國貿三期標志著城市建設不僅僅是追求視覺上的宏偉壯麗,而且也把生態保護和人本身的生存質量提升到了更重要的位置。高層建筑也許仍作為城
市現代化的名片,但人們已不再盲從。畢竟,城市的味道孕育于多少年來積淀起來的文化底蘊之中,而這才是它與眾不同之處。(完)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