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調蓄湖建個“民俗大觀園”
admin
2005-04-25
來源:景觀中國網
2005年4月22日,市文藝界人士、經濟師葉志強也向記者講述了他對我市民俗文化產業化的一些新設想。 創建民俗文化大觀園 “佛山的民俗文化在珠三角地區是首屈一指
2005年4月22日,市文藝界人士、經濟師葉志強也向記者講述了他對我市民俗文化產業化的一些新設想。
創建民俗文化大觀園
“佛山的民俗文化在珠三角地區是首屈一指的,內容最豐富,涵蓋面最廣,歷史傳承最悠久。很可惜,這些民俗文化資源到目前為止仍是一盤散沙,無法形成產業鏈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所以我們必須為民俗產業化創建一個平臺,打造大佛山旅游文化品牌。”葉志強說。
葉志強設想在調蓄湖位置建立一個“佛山民俗文化村”,里面的布局和所有的建筑都按嶺南水鄉特色設計;讓調蓄湖容納佛山所有的民俗文化,展示五區民間民俗特色資源,把粵劇、武術、醒獅、龍舟競渡、行通濟、出秋色、燒花炮、生菜會、評花會、北帝誕、觀音誕、鄉飲酒禮等等都搬進調蓄湖民俗文化村,形成一個佛山民俗文化“大觀園”。
建設十館兩街一廣場
葉志強認為,在調蓄湖建立民俗文化主題公園可以形成巨大的產業鏈空間,即娛樂空間、文化空間、商業空間。
為更好展示佛山五區千年的民間民俗文化,葉志強提出大膽設想:在調蓄湖上規劃出“十館兩街一廣場”。即在調蓄湖上創建陶藝館、武術館、粵劇館、中醫藥館、民間藝術館、儒家文化館、民俗館、秋色藝術館、鑄造館、絲綢館,一條美食街和一條購物街,一個大廣場。
葉志強表示,這樣的文化空間可以形成一個巨大的商業空間,吃、玩、游、學、購集于一體,藝術品、飾物、吉祥物、介紹佛山的系列叢書、音像資料應有盡有……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以民俗文化為核心的旅游、文化產業鏈,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單打獨斗難闖出新路
葉志強認為,佛山民俗文化旅游資源僅憑單打獨斗是不可能闖出一條產業化之路的,單個如梁園已陷入經濟危機、祖廟也非常艱難、南風古灶陷入虧本狀態,武術節、瓊花藝術節,政府和民間熱心人士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也帶來了社會效益,但經濟效益何在?他提出,要整合民俗文化旅游資源,就必須重新“洗牌”。
葉志強還提出,創建民俗文化大觀園,打造佛山旅游品牌,需要一批懂得策劃、懂得宣傳、會抓經濟效益的人才,特別是在民俗文化產業化的過程中既要求有文化、懂經濟,還要熟悉佛山民俗文化的精英人才來參與。
至于具體的操作,葉志強表示可由民間有識之士組織開發,吸納海內外資本。
新聞鏈接
“十館兩街一廣場”內涵
陶藝館:可以展示佛山各大陶瓷品牌,游客親自動手制作陶藝。
武術館:可以看武術表演、看舞龍舞獅,游客還可以學幾路簡單的拳腳功夫,買武術音像資料。
粵劇館:每天有粵劇表演,劇劇不同,可以穿服裝、拿道具照相留念。
中醫藥館:有名老中醫坐診,有種植著中草藥的花圃,像魯迅筆下的“百草園”,游客可以觀看中草藥配制。
民間藝術館:可看到剪紙、木版年畫、嶺南水鄉畫、書法等等。
儒家文化館:一個與孔子有關的文化館,里面有佛山歷史文化名人的掌故、書籍、資料。
民俗館:可以展覽珠三角瀕臨消失的農具、斗笠、蓑衣,還有小艇、油燈,有橋還可以模擬行通濟,給游客帶來一種心靈上的希冀,也可以展示佛山紅、白兩事的習俗。
秋色館:白天可以看到出秋色的道具,到了晚上還舉行秋色活動。
鑄造館:收集有佛山制造的大炮,還可以訂做青銅器等藝術品,由于鴉片戰爭中虎門的土炮都是佛山制造的,也可以把鑄造館建設成為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絲綢館:可以再造桑基魚塘,種桑、養蠶、織布,可以讓游客回顧佛山當年絲織業的輝煌。
美食街:可以匯集五區所有的土特產、名小吃。
購物街:可以出售佛山本地所有有名的商品。
廣場:可以有廟會、模擬生菜會、鄉飲酒禮等。
如果游客覺得在“大觀園”逛上一天還不過癮,還可以選擇到該民俗文化的發源地或集中地再去體驗。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