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元朝“汗八里”奠定北京城的基礎
admin
2005-04-20
來源:景觀中國網
今天北京城的標志性建筑群,一般人認為是故宮,而故宮主要反映了明清兩代的文化特色。那么,北京城從何時初具規模呢?“在元代建造的大都城,奠定了今天北京城的規模。明清兩代在
今天北京城的標志性建筑群,一般人認為是故宮,而故宮主要反映了明清兩代的文化特色。那么,北京城從何時初具規模呢?“在元代建造的大都城,奠定了今天北京城的規模。明清兩代在元大都基礎上發展變化,基本上未超出元代的規模,沒有大都,也就沒有今天的北京城!”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元史專家陳高華說。
大都,就是《馬可·波羅行記》中所說的“汗八里”,“汗八里”是突厥語,意思是“皇帝之城”。大都曾被記載于一位意大利旅行家的游記中,而對于不少中國人來說,北京城的這段歷史卻有些模糊。
中國社會科學院陳高華研究員考證說,遼代的南京城和金朝的中都城范圍,主要在今天北京城區的西南——宣武區一帶。元朝忽必烈籌備建造新城,選址在舊城的東北方。郭守敬之所以幫助忽必烈選在這里建都城主要是為了解決水的問題。他從昌平把水引到玉泉山一帶,再由玉泉山腳經高粱河進入城內,解決了大都的用水困難。解決了用水問題,大都城才建立起來,比原來的舊城大了許多。
陳高華說,大都在中國都城建造史上是罕見的。原來這一帶比較荒涼,只有一座金代的離宮大寧宮,在今天北海的瓊華島周圍,元大都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經過周密勘察設計而建造起來的。陳高華研究員指出,以往人們大多認為大都的設計者是色目人也黑迭兒,其實主要設計者是漢人劉秉忠。
元代開國皇帝忽必烈既對漢文化充滿了興趣,又熱愛和留戀游牧生活。陳高華說,忽必烈原本想定都在今天內蒙古自治區正藍旗境內的上都開平。但為了更好地統治廣大農業區,安定中原,他最后定都“汗八里”——也就是大都。
大都奠定了后世北京的城市規模,元大都比明北京的規模要大。今天的土城遺址處是大都的北墻,顯然比明北京的德勝門更往北。許多胡同、街巷也都是元代成型的。后代的水系基本上都是修大都時傳下來的。
陳高華指出,當時的大都有10萬戶,約50萬人口。無論人口,還是城市規模,都可能是13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元大都呈現的是多民族文化,它的藝術、宗教、天文學、水利、建筑等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元大都遺跡歷經戰爭動亂,保存下來的很少,現在北京市正在建造元大都遺址公園。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