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政府“南遷”揭秘
admin
2005-04-06
來源:景觀中國網
近日,從長春市政府辦公廳傳出可靠消息,本月15日,長春市政府南遷首期工程將舉行奠基典禮。這一天雖是個普通日子,但這一天極可能刺激這座城市的神經,它強烈地傳遞出一個信號:長
近日,從長春市政府辦公廳傳出可靠消息,本月15日,長春市政府南遷首期工程將舉行奠基典禮。這一天雖是個普通日子,但這一天極可能刺激這座城市的神經,它強烈地傳遞出一個信號:長春要開始新一輪經濟起飛。
市政府南遷,一個牽動長春人情感、影響長春城市發展格局的重大決策,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到現在,歷經10多年的反復論證和多方博弈,終于進入了實施階段。在這個論證和博弈的過程中,究竟發生了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為什么長春市政府決定選址南部?記者經過十余天的走訪,力求將那段歷史再現給讀者。
籌謀已久 跨越兩個世紀
長春市人民政府辦公樓有70年的歷史,偽滿洲國時期是一級大飯店——“康德會館”,相當于現在長春的香格里拉大飯店。1949年1月,長春市人民政府進駐此處,大飯店成了辦公之所,見證了長春建國后的風雨歷程。因其具有文物價值,遷址重建成為必然。
1992年,濱河區改造前夕,現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米鳳君時任長春市市長,長春市政府開始提出政府辦公樓東遷伊通河畔的構想。但由于舊辦公樓變現艱難、財政實力不足、國家有關部門審批受阻等諸多原因,東遷意向被迫擱淺。
近幾年,國內一些城市擴張城市發展空間,加速城市副中心建設。長春市地處東北經濟圈核心區域,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一,經營空間不足已成為城市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極大約束。
2003年,長春實施新一輪區劃,在市區南部初步規劃51平方公里的新城建設,要在南部建設體現現代理念、高品位、具有多種復合功能的城市金融商貿中心和行政文化中心。長春市市長祝業精又一次提出“市政府選址換建”。
是年年末,市政府通過媒體向市民征求意見,并廣泛聽取專家建議。與前任們相比,祝業精決心很大:要在幾年內實現合理建設和開發城市,緩解老城區人口和交通壓力,調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空間布局。
政府選址 各區聞風而動
長春市規劃局一些工作人員直到現在還時常嘮起,“2003年末,辦公室的電話真是忙??!”那段時間,不少市民積極參與市政府選址換建,市規劃局規劃編制處存了這樣一份文件:“2003年12月17日,市民高明提出:市政府選址應在長春東部地區的世紀廣場或偏北。這樣可利用凈月、經濟開發區及新機場的建設,引導建設長春新城……”
2003年末到2004年初,“市政府選址”一詞熱得燙手,長春市各區級政府紛紛組織本區規劃部門拿出選址方案,希望新的市政府能夠建在自己的區劃里。
二道區提出:市政府新樓應選在該區東部吉林大路往新機場延伸的地段或八里堡地段建設,可實現在二道區建一個商貿帶副中心,從而拉動該區區域經濟發展的目標;南關區則認為:如遷址該區幸福鄉南部新城區中心,可拉動南部新城區的快速發展,加速城市副中心建設;綠園區甚至提出兩個方案,一是搬遷到交通便利的現長春市人大常委會對面,二是遷到相對空曠的景陽大路西段、汽車廠附近。
針鋒相對 “東遷”還是“南遷”
“我們發現,國內一些大城市近年一個做法驚人相似:先是政府搬遷,形成新的行政中心;然后以新行政中心作為新城區的核心,發揮輻射作用,拉動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我們認為長春市也應實施以政府為主導的跨越式發展!”與長春市政協常委、市民盟秘書長劉玉杰的想法一樣,一大批長春市民盟委員也在為政府選址東奔西走,殫精竭慮。
2003年,經過多次實地踏查和尋訪,一些民盟委員得出這樣的調研結果:“長春市政府遷址首選市區東部,最好是龍家堡新長春國際機場,凈月生態開發區和世界風景園之間的三角地帶……該區域地理位置優越,北部臨龍家堡長春國際機場新址,東部距長春新水源地石頭口門水庫近,與機場、鐵路關聯度高,生態環境與能源配給情況良好,適宜建設成為山水型的休閑娛樂商業區?!?
2004年1月,劉玉杰代表委員們就調研結果,在政協長春市十屆二次全會進行大會發言,引起祝業精等市領導重視。與此同時,由長春市計委、政研室、規劃局等部門人員組成的考察組,在赴杭州、南昌、長沙、鄭州等城市學習考察后,結合本地調研,提出在長春建立城市副中心,形成南部新城,以政府搬遷帶動新城建設,并寫入《長春南部新城的規劃構想(初稿)》。
“我們到市規劃局調研時,曾與市政府、規劃局人員當場辯論?!眲⒂窠苷f。雖然選址的理由和觀點不同,辯論前提卻是一致的:遷址必須實現長春市發展的最大利益。
劉玉杰談起當年的辯論,仍有些激動:“規劃部門認為我們的‘東遷’方案后期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資金,但我們則認為南遷對九臺等邊緣地區拉動不大。但也不得不承認,‘南遷’進展快、難度小,而從政府角度看,縮短時間可能是最佳方案,我們也就不再堅持?!?
市長拍板 幸福鄉的幸福
2004年年末,長春市市長祝業精下了決心:“市政府南遷!落戶在一片叫做‘幸福鄉’的土地上!”雖然他的前任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想法,但祝業精是第一個把市政府南遷落實為行動的人?!澳线w”派主張選址市區南部,建設現代化的中央商務區,拉動新城區發展的想法占了上風。
2004年5月,市政府換建選址已基本達成共識,因南部新城區規劃設計未成,沒有敲定新政府大樓具體位置。但選址宗旨已經確定:市政府辦公大樓擔負拉動新城建設、經濟發展的重任,不能偏離城市發展中軸線(即必須在人民大街兩側)。幾次討論、多方權衡,2004年底,長春市政府領導班子終于將眼光定格在幸福鄉。
新址選定南部新城的核心區域,占地6-8平方公里,首批辦公用地初步規劃占地約35公頃,除15公頃的“黑嘴子”駕校練車場用地外,其余20公頃用地指標全在南關區幸福鄉。初步確定2005年4月末,正式啟動長春市政府換建工程。
“南遷”派終于成了贏家!
由于選址過程曲折,這一選址方案直到2005年二三月間,才經由媒體傳遞給市民。
經省及長春市有關部門審批,南關區幸福鄉人民大街以西,長樂公路以東,南環城路以南,102國道以北總面積為3.15平方公里(137公頃)區域內的耕地和未利用土地,已轉為建設用地,此次政府新址首批選用的20公頃用地亦包含在內。
百張圖紙 讓長春人中標
談到招標,市政府相關人員只淡淡介紹了一句:“長春市政府新樓設計方案經過四次修改。省內外多家建筑設計單位都提供了詳細的設計方案,最后選定吉林省建筑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的設計方案為主方案,北京建筑研究設計院的方案為輔?!钡苌儆腥酥?,這句話背后隱藏了多少位設計師的近百個不眠之夜和無數次絞盡腦汁的思考。
2004年11月,一個很普通的日子,從長春市政府傳出一個消息:“長春市政府南遷,新樓設計方案面向全世界公開招標!聞名世界的國內外各大設計公司已紛紛報名競標!”吉林省建筑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一間辦公室內,公司董事、方案設計所所長李宇星心潮澎湃,胸中激情被這個消息點燃。
38歲的李宇星,10年前因成功設計長春市委辦公樓而名噪一時。此時,他已下定決心參加投標并立即著手準備,而僅有的資料就是長春市政府提供的地點及一句“市政府辦公中心區緊鄰人民大街規劃”。
“遇強更強方為真英雄”,李宇星開始與同事一起研究市政府新樓的設計方案。第一輪激烈的角逐之后,美國的史密司設計所、臺灣的李祖元設計所、北京清華安地設計院、北京建筑研究設計院四家國際知名的建筑設計院成了他們最強有力的對手。
“同期競爭的5家知名設計公司都考慮到南北走向問題。美國和臺灣的設計所忽略了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人民大街。按照他們的設計,人民大街上的行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新樓的東面山墻。而我們提出了兩棟主樓以玻璃幕墻連接,四個輔樓成‘器’字形結構排列。這樣,在人民大街上可以直接看到通透恢弘的主建筑,四個輔樓則形成四個廣場,這也成了我們中標的關鍵。畢竟我們更了解長春人的感受與需要,我們必須中標!”
李宇星根據長春市政府提出的“歷史傳承、政權象征、綠色生態、開放親民”建筑理念,帶領全體設計人員苦熬了3個月。他們每天都畫出一張新的設計圖,當第100張設計圖完成之后,老天終于對他們露出笑容。
當最后確定方案為“以吉林省建筑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的設計方案為主、北京建筑研究設計院的方案為輔”時,極度疲勞的李宇星一下子深陷在沙發里,長出了一口氣。
2005年3月24日召開的市政府會議上,祝業精拍板,確定了現有設計方案,設計進入施工圖階段。
長春市新政府辦公大樓建筑面積達17萬平方米,比現有辦公主樓面積大了6倍。長春市政府辦公廳綜合二處一份剛剛起草的文件透露:一期工程結束后,將有51個行政、事業單位進駐新樓。
舊樓咋辦 有人出9000萬
市政府新辦公樓建成后,舊樓如何處置?長春市常務副市長崔杰曾說過: “南遷后,現市政府辦公廳大樓要以保護文物為前提,投入商用?!?
1993年,長春市政府第一次提出搬家時,就有不少商家積極出價,一位香港財團總裁出價達9000萬元。“那位香港總裁的兒子是長春市政協委員,到現在還特別關心長春的發展。但考慮到大樓后面是長春市人防辦的地下車庫,改造受限,再加上是文物,最終也沒下得了決心。”市政府一位老公務員說。
前段時間,東方投資集團看中了長春市政府的舊辦公樓,并派代表幾次與長春市政府主要領導探討具體細節。3月28日,長春市黨政及經貿代表團抵達蘇州當日,蘇州會議中心召開了一場特殊的投資說明會。祝業精市長與東方投資集團的代表,在雙方同意“基本保持市政府大樓原樣”的基礎上,簽訂了“長春市政府辦公大樓及附屬設施出售協議”。
精明的蘇州人幾乎沒費什么力氣就把這棟現值1.9億元的“長春象征”揣進了自己的口袋,讓眾多買家深感佩服。
5000公務員 戀舊又盼新
并不是所有人都贊成政府大樓南遷。市政府大樓內也有一些公務員提起“南遷”就皺眉。他們的理由很實際:市政府大樓在長春市中心地段,公務員的家一般都離市中心不遠,住在鐵北也就坐幾十分鐘的公共汽車;而一旦“南遷”,家住鐵北的人,每天上下班就得花一到兩個小時的時間。一位在市政府大樓工作了30年的老公務員說:“‘南遷’的話,上下班倒比年輕時遠了!一旦搬到新樓,還不知能不能習慣呢!”
1991年,周俊峰從省內一所高校調任長春市政府辦公廳文教辦職員。市政府辦公樓346室,讓這個當年不到30歲的年輕人激情澎湃。15年來,他職務幾度變動,辦公地點卻未離開過三樓。
從他家步行到市政府不過15分鐘,而“南遷”后,坐公共汽車至少需要一個小時。“十幾年了,我在辦公室停留的時間比在家的時間都要長得多。提到‘南遷’,既舍不得,也有些期望,滋味復雜啊!”以同樣復雜的心情關注著眼前這棟市政府辦公樓的,還有近5000名市政府公務員。
“前兩天看了新政府大樓的設計圖,很大氣也很莊重。但單位不像家,沒必要非得裝修漂亮,重要的是改址換建之后,市政府的服務態度、服務能力、工作效率能否讓市民更滿意!”
“相對于市政府是否擁有一棟現代化的辦公大樓,人們更加呼喚一種任人唯賢的用人機制和團結、和諧的工作狀態?!币晃徊辉竿嘎缎彰哪贻p公務員表達了另一種觀點。
時近中午,市政府辦公大樓一樓玄關處一長排櫥柜內,擺滿食堂趕制的各種快餐,混著大樓70年沉積下來的獨特氣息,別有一番滋味。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