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高樓密度世界前列 專家建議立法限制
admin
2005-03-05
來源:景觀中國網
廣州市政協十屆三次會議即將在3月21~26日舉行,市政協委員們和各民主黨派已經在積極準備提案和建議。昨日,記者從市民主促進會獲悉,由于廣州高樓密集程度排在全球所有大城市
廣州市政協十屆三次會議即將在3月21~26日舉行,市政協委員們和各民主黨派已經在積極準備提案和建議。昨日,記者從市民主促進會獲悉,由于廣州高樓密集程度排在全球所有大城市中的前列,為了防止廣州市區變成一個“熱島”和一片“石屎森林”,該會將在“兩會”期間向有關部門建議廣州立法限制市區高層建筑。
廣州高樓密集樓距不足
建議中稱,近幾年來在市區到處冒出了一處處蔚為壯觀的“石屎森林”,高樓密集程度排在全球前列,有的高樓間距不到10米,令周邊低矮的房屋成年難以采光,甚至通風不暢,在城市形成了一個個深井,而這樣的城市“深井”在廣州比比皆是。
以18層以上的高樓計,廣州可以位居世界前幾名,現約有7000多棟高層建筑,1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筑有360多棟。即使以高樓密集的廣州四個老區和天河區計,面積也有100多平方公里。更為嚴重的是,有些高樓呈超寬體型或聯排型,樓體左右寬達100多米,樓與樓之間相連或只留極少樓距。
高樓多易釀陰霾天氣
高樓在給城市帶來效益的同時,一系列的交通堵塞、污染環境、城市局部高溫等問題接踵而來。廣州去年的灰霾天氣就高達144天,過密、過多的高樓群也是灰霾的重要成因之一。而且城區高樓一般都建在路邊,這既不利于交通,也容易形成兩道回音墻,造成噪音污染。
夏天,從廣州周邊進入廣州的中心城區,很多人會有一種“窒息” 的感覺,這是“熱島效應”所帶來的后果之一。據了解,造成“熱島”效應與樓越建越高,樓房密度越來越大有很大的關系。本來在城市規劃中,對建筑樓距都有嚴格的規定,但在寸土寸金的商業黃金地帶并沒有得到嚴格執行,加上高樓的外墻一般采用玻璃材料,具有“反光鏡”的作用,在太陽直曬的反光作用下,樓群周邊氣溫升高更加嚴重。據資料顯示,高層建筑和重大工程項目也是造成地面沉降的原因之一。
高樓林立不足為喜
據記者從廣州市民主促進會獲悉,鑒于廣州高樓密集程度不斷提高,全市18層以上高樓已超過7000多棟,為防止廣州市區變成一個“熱島”和一片“石屎森林”,該會將在本月召開的“兩會”上,建議立法限制市區建高層建筑(詳見今日A06版)。
“兩會”還沒開,好的提案就已經冒了出來,讓筆者對即將召開的“兩會”頓生期待。筆者之所以認為這是個好提案,就在于它很有針對性地揭示出了廣州市亟待正視的一個現實問題。應該說,近些年來,廣州市花大力氣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市民生活質量,效果是非常明顯的,但也毋庸諱言的是,在某些環境質量指數方面,廣州市的情況不僅沒有得到改善,反而在下降。比如,中心城區“熱島效應”問題日漸突出,灰霾天氣天數逐年增加,交通堵塞問題加重等。這些問題已開始嚴重影響市民生活。如果不能得到根本改善,廣州市創造山水生態城的目標就很難實現。這些問題從何而來?正如提案所指出的,高層建筑失控,城市高樓密集程度太高,應該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如此說來,對高層建筑實施必要的限制是理所當然的了,政協委員們建議廣州市就此立法,當然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筆者以為,僅止于此是遠遠不夠的。事實上,國家對超高建筑的建設并非沒有限制法規,但也并沒有限制住廣州超高建筑的不合理建設。為什么?關鍵不在是否有法規,而是在于人的觀念。因為如果在我們的政策制定者和法規執行者的頭腦中,還是盤踞著高樓多了城市就漂亮了,高樓林立就代表著現代化的意識,那么,這些法規就絕對不可能落實得了。而這種意識是不是還非常有市場呢?這從短短十多年間,廣州的高樓保有量就躍居世界各大城市前列可見一斑。
因此,要徹底解決廣州市高樓密集的弊端,除了立法外,還必須糾正現代化就是高樓林立的錯誤觀念,正本清源,讓“以人為本”的理念成為主流意識。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