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居環境獎申報和評選辦法》的通知
admin
2002-06-04
來源:景觀中國網
建城[2002]127號
各省、自治區建設廳,直轄市建委及有關部門:
為了進一步規范“中國人居環境獎”的申報和評選工作,我部修改完善了《中國人居環境獎申報和評選辦法》;同
建城[2002]127號
各省、自治區建設廳,直轄市建委及有關部門:
為了進一步規范“中國人居環境獎”的申報和評選工作,我部修改完善了《中國人居環境獎申報和評選辦法》;同時制定了《中國人居環境獎參考指標體系》、《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評選主題及內容》,兩個附件還調整了“中國人居環境獎”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部分人員。現將《中國人居環境獎申報評選辦法》及其附件一并印發給你們,請在組織申報工作時遵照執行。
附件:1、中國人居環境獎參考指標體系
2、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評選主題及內容
3、中國人居環境獎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二○○二年五月二十三日
中國人居環境獎申報和評選辦法
一、獎項的設立
為在我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充分貫徹、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表彰在改善城鎮人居環境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城鎮、單位和個人,建設部決定設立 “中國人居環境獎”(含“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中國人居環境獎”綜合反映城鎮在改善人居環境方面的總體成就。“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反映獲獎者在改善城鎮人居環境工作中某個方面取得的成就。
二、評選對象
“中國人居環境獎”的評選對象是城鎮政府。
“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的評選對象是:
1、城鎮政府或政府部門;
2、企事業單位;
3、社會團體;
4、項目;
5、個人。
三、申報條件
(一)城鎮政府或政府部門
積極制定改善城鎮人居環境,促進城鎮社會、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方面的政策、法規,并取得實施效果;組織改善城鎮人居環境的重大項目的規劃和實施;重視對改善城鎮人居環境建設的投入;有效領導和引導社會積極參與改善城鎮人居環境工作。
(二)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
認真貫徹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為改善城鎮人居環境做出了突出貢獻;積極從事和廣泛參與改善城鎮人居環境工作;有效領導和引導社會積極參與改善城鎮人居環境工作。
(三)項目
能夠體現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有效利用資源;在改善人居環境方面成效顯著,并具有推廣價值,或能給予其他地區以有益啟迪的住區發展、城鎮基礎設施和環境設施建設、城鎮污染治理等項目。
(四)個人
熱心從事改善人居環境的社會公益事業,在改善人居環境領域積極進行宣傳、科研和科普教育工作,或有重要理論成果、科研成果,貢獻突出、成效顯著。
四、申報程序
(一)申報方式
采取自愿申報和推薦相結合的方式。自愿申報由申報單位提出申請,逐級上報。“中國人居環境獎”辦公室根據需要也可直接推薦備選項目。
(二)申報受理和管理機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的申報組織和推薦工作;建設部負責全國申報受理工作,具體日常工作由“中國人居環境獎”辦公室負責。“中國人居環境獎”辦公室設在建設部城市建設司。
(三)報送程序
1.申報單位向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申報,提交符合要求的申報材料;
2.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申報單位提交的申報材料經審核屬實后,提出推薦報告,報送建設部“中國人居環境獎”辦公室。
(四)申報材料
1、申報表;
2、文字材料,包括3000字的申報內容介紹;
3、照片或圖片資料;
4、長度不超過10分鐘的音像資料。
申報表以書面形式、文字材料以軟盤形式、圖片資料和音像資料分別以光盤形式上報,一式三份。
(五)申報時間
每年的6月30日為“中國人居環境獎”辦公室接受申報材料的截止時間。
五、評選程序
1、建立專家評選委員會專家備選名錄,根據每年申報項目的情況組成專家評審組;
2、“中國人居環境獎”辦公室對各地的申報項目進行資格預審;
3、“中國人居環境獎”辦公室組織對申報“中國人居環境獎”的城鎮進行現場考察;
對申報“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的評選對象,“中國人居環境獎”辦公室將根據需要、有選擇地組織現場考察,《考察報告》將作為評選依據提交專家評審組;
4、專家評審組根據《中國人居環境獎評選參考指標體系》、《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評選主題及內容》,對“中國人居環境獎”辦公室提交的預審合格的評選對象進行正式評選;
5、專家評審組的評選結果,經建設部中國人居環境獎工作領導小組審查批準后分別授予“中國人居環境獎”或“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并予以公布表彰;
6、“中國人居環境獎”辦公室從已授予的“中國人居環境獎”或“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中,提出推薦申報“聯合國人居獎”和“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的名單,報經領導小組研究同意后,由部外事司負責組織申報材料并向聯合國人居署報送。
六、有關事項
1、為了保證“中國人居環境獎”評選工作的規范性和權威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宜再設立省一級的“人居環境獎”。
2、建設部對已授予的“中國人居環境獎”和“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進行動態監督。凡出現因非不可抗力因素而引起的破壞人居環境的重大問題,建設部將取消已授予的獎項。
附件一
中國人居環境獎參考指標體系
一、定量指標
1.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積: ≥23m2
2.城市燃氣普及率: ≥92%
3.采暖地區集中供熱普及率: ≥65%
4.城市供水普及率: ≥98.5%
5.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 ≥45%
6.城市污水處理回用率: ≥20%
7.城市人均擁有道路面積: ≥10m2
8.城市萬人擁有公共交通車輛: ≥11標臺
9.城市綠化覆蓋率: ≥35%
10.城市綠地率: ≥30%
11.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 ≥8m2
12.城市中心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 ≥4m2
13.城市垃圾糞便無害化處理率: ≥65%
二、定性指標:
1.城市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已依法編制、審批并公布;
2.各層次城市規劃的編制符合《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和相關規范的要求;
3.規劃區內各項建設實施統一管理,嚴格執行“一書兩證”制度;
4.嚴格依法管理土地,合理安排土地使用;
5.城市建設投資力度大,城市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6.保證城市用水有效供給,水質達到國家標準;
7.已形成覆蓋整個城市的公共交通快速網絡;
8.城市道路交通設施功能完善、狀況良好;
9.城市路網結構合理,道路通行能力高;
10.房屋產權、產籍檔案管理科學規范;
11.房地產市場活躍、交易規則健全,增量市場、存量市場、租賃市場,以及高、中、低檔住宅比例比較合理;
12.多渠道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供應,基本解決了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在12平方米以下家庭的住房問題;
13.城市新建住宅小區全部實行了物業管理,絕大多數的舊住宅小區經過整治后實施了物業管理;
14.已編制完成城市空氣污染的控制性規劃;
15.建立城市空氣質量日報制度;
16.采取切實可行的減少大氣污染的措施;
17.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18.采取有效降噪措施,治理城市噪聲污染;
19.有效控制城市工業廢水的排放量,實行達標排放;
20.規劃區內的河、湖、渠已全面整治改造,水體環境質量達到相關標準;
21.推行城市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和資源的循環利用;
22.全面實施污水處理收費和垃圾處理收費政策;
23.行政區域內森林、濕地和生態脆弱區等特殊生態系統得到了有效保護;
24.城市周邊地區植樹造林工作成效顯著;
25.各類歷史文化遺產保存完好;
26.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法規、制度健全;
27.市民廣泛參與城市發展的重大決策;
28.社區內生活、文化、衛生、教育等各類設施配套齊全;
29.社區治安情況良好;
30.社區公益性活動開展較好;
31.城市防災減災工作成效顯著;
32.積極開展改善人居環境的宣傳教育和科普工作。
三、相關條件:
1.已被命名為節水型城市;
2.已獲得“國家園林城市”稱號;
注:為與“建設‘十五’計劃”的指標設計相對應,定量指標中的人 口數,仍按“非農人口”進行統計。
附件二
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評選主題及內容
主題1:居民住房狀況的改善
建立了完善的住房供應體系;
停止了住房實物分配,全面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
有效啟動了廉租住房;
基本解決了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在12平方米以下家庭的住房問題;
房地產市場增量和存量房銷售比例以及高、中、低檔住宅供應比例協調;
住房二級市場和租賃市場得到有效啟動;
商品房空置量處于合理的區間;
住宅建設廣泛采用無障礙設計,注重養老設施建設,有效改善殘疾人、老年人的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
房屋產權、產籍檔案管理科學規范;
房地產交易、產權登記程序合理、服務規范;
市場規則比較健全。
主題2:住宅科技研究及成果轉化
編制完成住宅產業發展規劃,積極引進和開發關鍵技術,促進住宅產業現代化的發展;
積極推行康居示范工程,引導住宅規劃設計質量的提高和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
推廣應用先進的結構建造技術,增進居住功能;
積極推廣應用新材料、新產品、新設備,促進住宅整體技術的進步;
注重住宅基礎技術和關鍵技術的研究和技術突破;
在住宅技術集成、技術整合方面成績突出;
在推進住宅標準化工作、實施工業化成套技術方面有杰出貢獻;
在住宅部品生產、運行和流通體制方面,努力實現通用化、系列化、標準化,改善部品質量。
主題3:社區公共管理與服務
新建小區全部實行物業管理,舊小區全面整治后積極推行物業管理;
社區內生活、文化、衛生、教育等各類設施配套齊全,經常性群眾文體活動豐富多彩、健康有益;
社區居民團結互助、文明居住,重視開展社區的公益活動;
社區社會穩定,治安情況良好,各類矛盾得到有效的協調和化解;
重視失業或下崗人員的就業安排,社區里沒有工作能力的老弱病殘人員及其子女得到有效的接濟;
婦女的合法權益得到尊重和保護,婦女參與社區的公共服務及管理的程度較高;
社區有居民參與公共決策的正式程序,并得到認真實施;
重視社區之間的協作與交流。
主題4:減少空氣污染
加強城市燃氣設施建設,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減少城市煤煙污染,逐步實現集中管道輸配燃氣;
三北地區城市積極發展集中供熱,逐步實行用熱商品化、貨幣化,努力提高城市集中供熱水平和熱能利用效率;
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強城市工業廢氣和機動車尾氣的治理;
城市內的建筑施工場地有防止揚塵的措施;
建立城市空氣質量日報制度;
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主題5:水環境治理
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建有較為科學、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統;
重視工業廢水綜合防治技術的應用,有效控制城市工業廢水的排放量,實行達標排放;
加大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能力明顯提高;
全面實行污水處理收費政策,推動污水處理企業化和產業化進程。
規劃區內的河、湖、渠已全面整治改造;
水體沿岸綠化良好、具有特色,已形成綠化景觀。
主題6: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積極推行城市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和回收利用,促進城市生活垃圾的減量化;
積極推行城市生活垃圾綜合利用技術的應用,重視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過程中可燃氣體、有機肥料和熱能等資源性產品的合理利用,促進城市生活垃圾的資源化;
認真落實國家關于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染防治的技術政策,科學、合理的選擇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技術,不斷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水平;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項目的建設和運行,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要求,城市生活垃圾經處理后達到無害化標準。
主題7: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完善城市各類用水的區別水價和超額累進加價收費制度,有效促進水資源的節約和優化配置;
加強城市供水設施建設,保證城市用水的有效供給;
重視城市水源地保護,建立水源地水質報告制度;
重視城市供水管網的技術改造,有效降低城市供水管網漏失率;
大力開發污水回用技術,促進污水資源化利用;
開展計劃用水和節約用水工作,積極創建節水型城市并已被命名。
主題8:風景名勝資源的保護和管理
認真貫徹執行“嚴格保護、統一管理、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方針;
已完成風景名勝區規劃的編制,并按程序經過批準。嚴格按照風景名勝區規劃,實施建設管理;
嚴格執行《風景名勝區建設管理規定》,風景名勝區內的各項建設項目,其建設選址按規定經過審批;
風景名勝區內沒有破壞自然、人文景觀,違章建設,亂砍樹木,捕獵動物等行為發生;
古建筑、古樹名木保存完好;
風景名勝區內有嚴格的消防管理制度并得到認真的執行;
風景名勝區內的生態、生物多樣性得到了切實有效的保護。
主題9: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
制定了相關的法規或規章,以及相應的保護措施和政策;
已編制有關的保護規劃,并按規定的程序依法批準實施;
保留了真實的歷史遺存,有較完整的歷史風貌,并在保護規劃中劃定了保護范圍;
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狀況良好,未列入保護等級的歷史建筑也得到妥善保護;
注重對地方傳統特色文化進行保護,包括地方戲劇、傳統工藝、飲食、民俗等;
對于具有旅游價值的保護區,制定了相應的游客管理措施,并注意避免由旅游引發的對居(村)民傳統生活方式產生的不良影響;
建立有規范的保護管理檔案。
主題10:城市防災與減災
城市各項建設嚴格執行國家的強制性規范;
完成對城市險情和易受傷害程度的評價,根據實情制定以社區為重點的、系統的防災減災規劃和實施細則,并認真執行;
建立早期災情警報系統,及時向居民發布災情警告;
劃分各主要職能部門和行為主體在防災減災方面的職責,有完整的危機處理程序和對策;
做好城市防災減災的宣傳工作,提高城市居民(特別是老弱病殘人員)和各有關方面的防災減災意識,確保他們行使知情權和參與權;
重視城市之間防災減災方面的協作與交流;
主題11:災后重建工作
城市政府對災后重建工作制定了近期規劃和長遠目標,從資金的籌集、人力的動員到重建工作的開展,都制定了具體的實施計劃。
政府各部門要明確界定各自的職責,相互配合,爭取同所有社會團體、民間組織進行廣泛合作,支持各種參加救濟、恢復和重建的活動,使重建恢復工作高效有序地進行,把受災的損失降到最低。
在災后重建的工作中要重點考慮老人、婦女和兒童的需要,鼓勵婦女積極參與災害的規劃和管理工作。
住宅、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及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得到較好的恢復和發展。
主題12: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
城鎮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已按法定的程序、權限審查批準并公布;
鎮規劃范圍內的各項建設嚴格執行“一書兩證”制度;
鎮區綠化狀況良好,主要街道和河、渠兩岸植被豐富,鎮域內各類古樹名木保存完好;
城鎮供水設施良好能滿足需求,水質綜合合格率優良;
鎮區能源結構合理,燃氣普及率較高;
鎮區主次干道路面鋪裝達到較高水平,路燈等設施齊全有效;
鎮區主次干道、公共場所和集中居住區有地下管渠排水設施,實行雨污分流;
鎮區污水經過處理和綜合利用,符合國家規定標準,不污染水體;
對工業廢水進行處理,達到排放標準;
鎮區防洪、排澇、消防等各類防災設施符合標準、安全完好。
重視鎮區住宅小區的設施配套和環境改善;
鎮區基本實現平均每戶擁有一套功能相對齊全、綜合質量較高的住宅;
重視鎮容鎮貌管理,成效顯著;
垃圾站點分布適宜,設施完好;
鎮區公廁布局合理、管理規范、衛生狀況良好;
鎮區糞便、垃圾得到無害化處理,無露天堆放。
主題13:城市交通狀況的改善
有完善的城市交通規劃體系和合理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
有完善的城市路網結構及道路交通設施,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高;
積極推進公共交通優先政策的實施,在城市主干道上,設置公交專用道和優先通行信號設施,形成覆蓋整個城市的公共交通快速網絡;
建立了先進、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指揮系統;
城市客運市場規范有序,管理法規健全;
建立起城市公共交通的監管體系,確保行車安全,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主題14:生態保護及城市綠化建設
重視對行政區域內森林、濕地、生物多樣性豐富地區和生態脆弱區等特殊生態系統的保護,并將其列入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規劃中;
重視城市在周邊地區植樹造林等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工作;大力推進城郊綠化,在城市周圍、城市功能分區的交界處建設綠化隔離帶;
認真實施《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嚴格實行城市綠線管制制度;
重視城市中心區綠化建設,努力提高城市綠化水平;
城市道路綠化情況良好;
城市公園綠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勻,公園設計突出植物景觀,綠化面積符合標準,綠化種植植物群落富有特色,維護管理良好;
城市綠化建設因地制宜,積極培育區域性的鄉土樹種、草種,加快新品種的研究和引種馴化,豐富植物物種;
城市廣場以植物造景為主,喬、灌、花、草有機結合;
城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法規健全,古樹名木保護建檔立卡,責任落實,措施有力;
全市各單位重視庭院綠化美化,城市全民義務植樹成活率和保存率高;
新建居住小區和改造舊居住區重視綠化建設,小區綠化符合標準;
主題15:通過宣傳、科普教育和科研成果促進人居環境改善
熱心從事改善人居環境的社會公益事業,在改善人居環境領域積極進行宣傳、科普教育工作,貢獻突出、成效顯著。
長期致力于改善人居環境的科研工作,其研究理論成果、科研成果,被證明確實有效,并已廣泛傳播,對人居環境的改善做出突出貢獻。
附件三
中國人居環境獎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汪光燾(建設部部長)
副組長:仇保興(建設部副部長)
成員:謝家瑾(建設部總經濟師、房地產業司司長)
李先逵(外事司司長)
唐凱(城鄉規劃司司長)
李東序(城市建設司司長)
中國人居環境獎領導小組辦公室
主任:李東序
副主任:陳蓁蓁(城市建設司處長)
姜萬榮(房地產業司處長)
成 員:歐陽湘(城鄉規劃司處長)
鄭廣大(外事司處長)
楊學安(人居中心信息辦副主任)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