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區如何改造專家建言獻策
admin
2005-01-13
來源:景觀中國網
《泉州大橋南片區改造方案今日確定》追蹤 昨天,泉州大橋南片區改造及立交橋建設概念性設計方案(修改)評審會召開,一號方案以壓倒多數的結果入選。在聽取了2個設計方案
《泉州大橋南片區改造方案今日確定》追蹤
昨天,泉州大橋南片區改造及立交橋建設概念性設計方案(修改)評審會召開,一號方案以壓倒多數的結果入選。在聽取了2個設計方案以及后來增加的第3號專門的立交方案的介紹后,與會專家紛紛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B]立交如何建設[/B]
市交通局總工程師鄭宗仕:如果搞立交的話,通行能力要達到8萬輛。目前泉州大橋已經飽和了,順濟橋還沒有出現堵車現象,但不是很順暢,交通很混亂。3家的方案都只考慮了橋頭就地改造,沒有太大的突破。1號是將往廈門等車輛采用高架形式跨過環島,在幾個方案之中是比較可行的,但要補充,往晉江方向要增加一個匝道,泉州橋頭往晉江方向的匝道,環島可以縮小。往廈門的立交可以繼續延長,跨到興賢路口,這個問題也解決了。新規劃這一條路流向都有計算在內。
中南規劃院廈門分院副院長張衛東:建設立交橋主要解決南北過江和東西過境,包括南片區和北片區。大型立交過于復雜,要盡量避免,而且從實際情況來看,車速也提不起來。立交橋應考慮現狀走向,目前的立交方案比較龐大,沒有考慮到與池峰路的關系。中心廣場的公園要考慮與快速路之間的銜接。
市城鄉規劃局總規劃師黃世清:交通方面,解決交通問題應在更大范圍進行考慮。要解決這個地塊的問題,可以專門進行研究。
總體來說,可以建一個簡單立交,泉州大橋南橋頭建一個立交,另一個在江南環島建一個立交,這兩個節點一定要解決。方案一中架空圓盤的造價非常高。可根據方案一的立交方案,把與江濱路連接的立交往前移,使轉盤落地,降低造價。田安橋和新華大橋兩個橋位要保留。
華僑大學建筑系副主任申曉輝:大橋南片區建設要有觀念性改變,是跨江發展的重要一步。南北過江系統工程不能就一個立交橋來討論。
在交通設計上,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都進行了設計,但著眼點不同,第一方案的立交較好的解決了交通的疏通量,對于未來汽車發展有了有利的發展空間,立交的目的是為了疏通交通,但三層的立交未免太復雜。
廈門大學建筑系主任凌世德教授:交通問題要和整個城市的交通規劃結合,要解決大橋頭的交通組織問題,建議在第一方案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如何處理江濱景觀的問題。一號方案三層立交不可取。二號方案的前提有一定的優點,道路布置是比較均衡的,跨江發展也有一定的思路,但是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比如緩解道路交通。此外,市民廣場也可適當縮小。
[B]地塊如何布局[/B]
華僑大學建筑系副主任申曉輝:從橋南片區作為城市副中心的定位來看,方案中的路網格局沒有太大變化,街道的組織上沒有明確,水系沒有很好的留下來。從展覽成到景觀軸,住宅形式采取拼接的方法,整個具有現代化城市的特質。但是采用這種布局后,商業街不太容易形成。以前特別強調人車分流,設計上要注重生活化。第二方案比較注重從生活入手,考慮人的生活環境及人的生活形態,在肌理上沒有追求現代化城市格局,路網有點呆板。
泉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劉桂庭:在地塊規劃上,第一方案居住形式比較活潑,第二方案功能結構方面規劃不利于原定的規劃,組合方式比較呆板。兩個交叉口留了兩幢高層,太逼近交叉口。建筑密度太大,按照計劃,密度可以松一點,樓層可以適當拔高。
建議一號方案要統一考慮群眾體育鍛煉用地,把高級寫字樓去掉,建成群眾體育鍛煉用地,或者把綠化與廣場公園結合在一起,增加些市政用地。原來的水系不單單考慮江南水系,它還結合著防洪排澇的功能,把水系聯合起來,成為“江南水鄉”。
省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黃漢民(專家組組長):第一方案把橋南片區作為城市副中心,定位還不清楚;南片區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南片區中心又扮演什么角色?這在規劃中要明確指出。一是南片區肯定要發展,成為泉州的新區,江邊一定要做,江景是最寶貴的。凡是能看到江的,房子也好賣。城市很難得看到成片的江,江面700多米,空氣也好,江不很好利用會很遺憾。將來在老區看來,江邊高樓林立,成為上海的外灘。
兩個方案各有優缺點,贊成在第一方案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在副中心的定位上進行明確。特別是考慮鯉城區行政中心的位置問題,在方案內最好也要體現,而且現在市民廣場太大。商業步行街,路網結構還要優化,路網比較密一點也好。
關于生態,水系要充分利用,做一些公園,要把其聯系起來。新區的密度要適當降低,容積率最好也要適當降低,樓可以蓋高一點。新區色彩也要考慮。讓人一看就知道是泉州的新區。
市城鄉規劃局總規劃師黃世清:整個總評布局和設計深度上,一號方案比較優一點。用地方面,多少做居住,多少做綠化,兩個方案都沒有明確規定,作為城市的副中心,這兩個方案沒有明確規劃城市公共配套設施,建筑密度要大大減少,里面居住人口,按原來第一方案的人口密度,達到8萬—10萬人口,這樣的密度太高,要降到6萬—7萬人。把多余的建筑面積減下來,可以做綠地。公共配套方面,有幾方面不足:教育用地僅有60多畝,文化設施用地也明顯不足;服務這個片區的體育用地在方案中也沒體現,要配套完善。如果調整的話,把市民廣場稍微縮小一點,綠化帶軸線清晰一點。居住小區街坊還要適當采取措施,把開口做大一點,否則進出交通不方便。水系絕對不能截斷和廢棄,要使之成為這個城市帶狀的景觀。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