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江時評--中山路文化氣氛濃厚些
admin
2004-11-19
來源:景觀中國網
中山路改為半步行街,是件好事。恢復了80年前某些景象,既是城市,又不喧鬧。騎樓文化保持著,它是條安全道,又能遮陽避雨,顧客逛街,店隨人移,是很好的享受。街中擺上了許多樹木盆景
中山路改為半步行街,是件好事。恢復了80年前某些景象,既是城市,又不喧鬧。騎樓文化保持著,它是條安全道,又能遮陽避雨,顧客逛街,店隨人移,是很好的享受。街中擺上了許多樹木盆景,創造了街道綠化新意和文化景觀。但在新面貌中,文化氣氛仍然不濃,令人遺憾。
中山路是廈門島上老市區的老街,它連接了鼓浪嶼與萬石山。歷史上,它集政治、經濟、文化之大全。隨著經濟特區的建設和發展,市區的擴大,新住宅區、商業區的形成,黨政機構的搬遷,港區的建設,老城區成片改造,居民的外移,人氣旺盛已不再,中山路要再現當年商業繁華是有很大難度的。依我之見,當今之計,惟有增添文化氣氛,把中山路建成富有閩南文化特色的商業街。
城市今后的競爭的焦點在于文化。旅游,從某種意義來說,也是一種文化。作為旅游城市的廈門,加強文化建設責無旁貸。市里提出要建設“教育之城、科技之城、藝術之城”,多安排在島外或新城區,很少著眼于老市區,且老市區的文化設施,一個個往新區搬遷,連華僑捐建的市圖書館也要搬到西郭原廈工廠房,創“四館合一”的全國第一。對于一個旅游城市來,景點相對分散,才能增加游客逗留時日。增加中山路文化氣氛,即是加大老市區文化建設力度,把老城區文化建設規劃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在老城區成片改造之前,老市區還保留著67條清朝時石鋪路的街巷,幾乎每條街各有自己的掌故,如局口街、擔水巷等,都在訴說廈門的變遷和發展。街巷文化是值得重視的,是否考慮以中山路為主線,鄰近街巷建設些各具特色的商品街。同時,利用已搬走機構的樓房,如原有的政協、民主大廈改為文化娛樂場所,或作小型博物館、展覽館,展出閩臺有關史料和文物,擴大閩臺和海外文化交流場所。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