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發現   /  時事  /  正文

迎接建國55周年特別報道:城市建設展新顏

admin 2004-09-27 來源:景觀中國網
  作為新中國風貌的窗口,城市展示著共和國壯美的英姿;作為新中國發展的標志,城市記錄著祖國前進的足跡。55年間,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一座座老城市在歷史的蘊積中呈現異彩,一座座
  作為新中國風貌的窗口,城市展示著共和國壯美的英姿;作為新中國發展的標志,城市記錄著祖國前進的足跡。55年間,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一座座老城市在歷史的蘊積中呈現異彩,一座座新城市在時代的呼喚中拔地而起。伴隨著共和國前進的腳步,城市增多了,城市長大了,城市越變越美了,猶如一顆顆寶石在神州大地熠熠生輝。在迎接共和國55華誕之際,本報今天推出“國慶特刊·從駐地看變化”專版,刊發本報駐七個大城市記者發來的一組報道,從不同側面展示了祖國城市的新發展新成就新變化。   55年彈指一揮間,輝煌成就永載史冊。新中國55年來巨變的事實,將進一步堅定我軍官兵的信念,激勵全軍官兵和全國人民一道,繼續為建設祖國、保衛祖國而不懈奮斗,去創造共和國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祝愿偉大祖國明天更美好! ———編者   [B]北京 長虹飛架連京華[/B]   ■本報記者 鄒維榮   論起北京的景色來誰都能說上一串串,但你知不知道,不是水鄉,也沒有大江大河的北京城卻有一道新景觀,那就是幾百座千姿百態、各具神韻的橋——— 立交橋。   說起橋來,北京解放初期連一座現代意義上的大橋都沒有,更不用說立交橋了。北京的第一座立交橋是1974年落成的復興門立交橋。從那時起,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一座座立交橋就像雨后春筍般出現在京城的四面八方,宛如一道道長虹,讓古老的北京城變得流光溢彩。駐足其上,憑欄遠眺,橋下流淌的不是河水,行駛的不是舟楫,而是晝夜不息的車水馬龍,不由得讓人吟起詩來:“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今天的北京,是中國立交橋最多、最好的城市,200多座立交橋像天女散花般散落在北京城四周,其數量約占全國立交橋總數的70%。游覽新北京,你會發現,昔日京城的九大城門樓,幾乎都有了立交橋:西直門橋、東直門橋、安定門橋、阜成門橋、復興門橋、朝陽門橋、建國門橋……立交橋已成為北京的新城門。北京的環城路,像年輪一樣從二環、三環長出五環、六環。而這環線上的一座座立交橋,都鐫刻著屬于自己故事的名字,如四通橋、聯想橋、新興橋、航天橋… …這些橋名,本身就是時代和發展的記錄。   西直門橋宛若滿月,玉蜓橋猶似蜻蜓,三元橋好比蝴蝶……一座座造型各異、創意獨特的立交橋,像一幅幅立體的畫、一首首無字的詩,給首都增添了不盡的景觀,也見證著首都城市的發展和變遷。據北京市政工程總公司的專家介紹,四層全互通式四元橋被譽為“立交博物館”,從一誕生就得到了“國門路上第一橋”的榮耀;和四元橋遙遙相望的三元立交橋,在全國首次運用照明設備,2002 年冬天又在全國首次安裝了“智能融雪器”;1991年建成的天寧寺橋是定向式立交的開篇者,使用的無收縮混凝土橋樁和球形支柱兩項技術屬全國道路建橋史上首創;六環路上剛剛竣工的西沙屯立交橋,則成為京城規模最大的立交橋……“ 路路通,百業興。”橋梁保證著道路的暢通。據統計,目前全市車流量最大的西直門立交橋,每天經過的車輛達到8.64萬輛。寬闊的道路,密布的橋梁,讓北京的車輪轉得更快了,促進了首都的經濟發展,也改善了京城人的生活。   新奧運,新北京。橋的故事還在延續。在北京市交通委員會,記者了解到,未來北京城市和交通建設將向“手掌形”放射狀發展,2004年計劃投資300多億元,全面加速“新北京交通體系”的建設,到2008年,再建設立交橋6座,完善、改造立交橋15座,地鐵、城市輕軌也將迅猛發展。在全國人民期盼的2008北京奧運來臨之時,北京的橋梁將會以特殊的風采,留下更新的記錄、更美的景色……   [B]沈陽 老基地煥發新生機[/B]   ■本報記者 韓國賢   2004年9月19日。沈陽市鐵西區重工業街。   搬家公司的最后一輛汽車已經啟動,可退休工人李農的目光卻久久沒能收回。這里是他生活、工作了30多年的地方———沈陽市第一機床廠。雖然他是在往剛買的一套160平方米的新居搬家,但眼里除了喬遷之喜更多的是一種依戀。“因為舍不得離開熟悉的廠房、車間,”他說,“心里就像接到退休通知那會兒一樣 ……”   李農一家三代都曾經是沈陽市第一機床廠的工人,現如今父親和他已退休,兒子另起爐灶自己開起了工廠。但提起沈陽機床的光輝歷史,祖孫三代人都是如數家珍:這里制造了中國第一臺普通車床、第一臺搖臂車床、第一臺臥式鏜床和第一臺自動車床,就連天安門上懸掛的第一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也是出自他們之手……因此,在布置新家時,祖孫三人把各個時期獲得的獎狀全都裱好,掛在了墻上。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就這樣被這個普通工人家庭自豪地展示著。   建國以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東北都是“共和國的長子”,而以沈陽機床為龍頭的一大批特大國有骨干企業,則是“長子”統領下的生力軍,成為支撐整個 “大家庭”的堅實脊梁。   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國有企業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的沉浮,許許多多以廠為家的小家庭也經歷了陣痛。1994年,機床行業開始全面放開。李農說“那時候就好像從溫室中猛然間來到風雨中一樣”,工廠得了“重感冒”,效益連年下滑。煙囪不冒煙了,鐵西———這個沈陽多少年一直工業污染最嚴重的市區———空氣質量竟然一躍成了全市最佳。那一年,李農作為技術骨干保留了下來,而兒子李彤光卻下崗了。   痛定思痛,機床廠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按照新制度規定,員工的固定工資僅占總收入的10%,其余與實績掛鉤。李農第一個月的收入高達3000多元,這么高的收入,在過去想都不敢想。經歷了改革的陣痛,老企業終于獲得新生。沈陽機床如今年人均銷售收入超過20萬元,人均收入達到了2萬元,企業銷售收入連續三年增長30%以上。   負重走出低谷的沈陽機床,其實只是沈陽市的一個縮影。如今,沈陽市正舉全市之力,把汽車零部件業、裝備制造業和IT產業這三個支柱產業做強做大。在昔日被稱為“虧損一條街”的東北大馬路,隨處可見新建項目和大型廠房開工的熱鬧場面。沈陽人就是以這樣的速度回應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召喚。在與愛爾蘭合資的沈陽·汀普萊斯電器有限公司的施工現場,一位外方經理興奮地告訴記者:到東北的感覺就像發現了新大陸,這里到處是商機,到處是生機… …   今天,振興的熱潮在東北大地滾涌。李農說:“國家有好政策,工人有干勁,俺們這旮差啥?”去年秋天,李農的兒子李彤光和幾個下崗工人一起加工起了繞線機,經過一年的折騰,當初的小作坊已經發展成有21名員工的小工廠,生意火得不得了,這不,李家還買了新房,日子是越過越好。   55年間,似乎是歷史在黑土地上的又一次輪回,雖然此次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與55年前舉全國之力建設東北重工業基地從內涵到方式都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今天滾涌的振興熱潮讓沈陽人堅信,“共和國的長子”一定能夠再次創造奇跡!   [B]南京 秦淮船家話變遷[/B]   ■本報記者 朱達   國慶前夕的秦淮河別有一番韻味。這條位于南京夫子廟外的河,千年來享譽海內外。作家朱自清和俞平伯曾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為題,比試作文,傳為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十里秦淮水貫通南京城,也見證著南京城的發展和變遷。在古色古香的畫舫上,記者遇到秦淮河上的老船家單建秋師傅。他是喝秦淮水長大的,從小便跟著父親在河上搞船運。單師傅回憶說,解放初期,十里秦淮繁榮不再,只留下殘垣斷壁,秦淮河沉寂了。改革開放初期,南京市開始對沿河老棚戶進行拆遷,投資興建兩岸的仿古建筑群,沉睡多年的秦淮河漸漸蘇醒了。到1985年前后,經過修復的秦淮風光帶初具規模,兩岸的仿古建筑群流光溢彩,國內外商家云集,秦淮河沿岸又逐步成為南京的商貿旅游中心。到了上世紀90年代,市場經濟的大潮使秦淮河流域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重現“錦繡十里春風來,千門萬戶臨河開”的繁華景象。   改革開放以后,昔日只顧搖槳的船夫開始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拼搏闖蕩。上世紀90年代初,單師傅在夫子廟外經營一家水上游覽中心,憑著熱情周到的服務、種類齊全的項目在激烈的旅游市場競爭中贏得信譽,生意越來越紅火。如今,這個中心發展成為一家股份制旅游公司,每年收益高達幾十萬元呢。單師傅說:今后,他還要拓寬經營渠道,向服裝、餐飲、工藝品制作等行業進軍呢。   記者乘著單師傅的畫舫沿河而上,尋訪吳敬梓故居、江南貢院……船行河上,槳起槳落處但見水碧波蕩。單師傅回憶說,十里秦淮河曾經飽受污染之苦,魚不見影,鳥不歇腳。1986年,聲勢浩大的秦淮河治理工程拉開序幕,經過多年治理,秦淮河終于重見碧波。2002年底,南京又開始對秦淮河進行新一輪全面整治,通過防洪、排水、環保、景觀、安居等五大工程,消除洪澇隱患,實現碧水長流、河清岸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為防止污染河水,單建秋自己出資幾十萬元,把畫舫上的柴油機換成清潔環保的電力驅動機。他說:“秦淮河是生我養我的母親河啊,怎能不備加愛惜呢?”聽著聽著,記者情不自禁地掬起一捧清澈的秦淮水,感受著古老河流的魅力。   夜幕降臨,伴著琴師彈奏的《漁舟唱晚》,單師傅正在大學攻讀旅游專業的兒子開始用英語滔滔不絕地向外賓介紹起了夫子廟燈會。聽說,這父子倆還在互聯網上建起一個名為“秦淮船家”的網頁呢。   綿綿秦淮水見證了這個秦淮船家忙碌而又幸福的生活,也見證了古都南京解放以來發生的天翻地覆的巨變。正如單師傅畫舫上的對聯說的那樣:“十里秦淮千年流淌,六朝勝地今更輝煌”。   [B]濟南 又見泉城涌珠玉[/B]   ■本報記者 黃超   不論古城濟南有多少名勝多少特產,其最著名的,還是泉水。濟南因泉而名,因泉而興。四大泉群、七十二名泉、二百多泉眼,正可謂“家家泉水、戶戶垂楊”。   近年來,濟南又因泉水出了一個名人———“泉水老人”錫純仁。他名從何來?話還得從頭說起。解放以后,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濟南地下水開采量逐年增加,自1975年以來,“波濤聲震大明湖”的趵突泉,開始由常年噴涌變為季節性噴涌。1999年以來濟南市遭遇連續3年的罕見旱情,趵突泉于當年3月2日沉沉睡去,汩汩泉水變成一潭靜水。各大名泉也悉數停涌。   “不飲趵突水,空負濟南游”。慕泉城之名而來的旅游者,尋尋覓覓,最終看到的只是一眼眼干枯的泉池。   錫純仁老人1987年6月8日和女兒來到趵突泉公園,在干涸的泉池內,他靠著中間泉口的鐵管和女兒合影留念。看著干涸的泉池,心里有一種莫名的悲哀。從那時起,老人就開始關注泉水問題。1998年,濟南市政府有關部門收到了錫純仁一封長達40多頁紙的信件,這是老人花費數年心血對濟南老城區進行實地考察后完成的萬言書,里面講了他對濟南保護名泉、古跡的看法和建議。為了保泉護泉,老人還專門送來自己拍攝的10余幅照片,照片上用紅筆標注著泉水的源頭、流向及現在被嚴重污染的地方,并附帶著詳細的文字說明。厚厚的文字和照片材料里,滲透著老人對泉城的款款深情和對泉水的殷殷期盼。人們由此將他稱為“泉水老人”。   幢幢高樓平地而起,座座立交彩虹飛來,經濟發展了,城市擴大了,具有26 00多年歷史的古城風貌決不能喪失,保護環境、治理污染、保泉護源,刻不容緩!從1994年開始,濟南市一方面抓城市發展,陸續展開了繞城高速公路、泉城廣場、水質凈化一廠管網配套等重點工程建設,一方面實施了護泉保泉工程,如采外補內、引黃保泉、封井保泉等,1997年6月,濟南市還頒布實行了《濟南市名泉保護管理辦法》。   人努力,天幫忙。隨著各處泉水的陸續復蘇,2003年9月6日,趵突泉水位達到27.01米,在停噴548天之后終于復涌。今年,趵突泉又實現了28年來首次全年不停噴。“趵突騰空”、“清泉石上流”、“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景象,像翻拍過的老照片,如今在人們面前一一重演。同時,再加上濃郁的現代化氣息,更是構成了古典美與現代美兼具的新泉城,錫純仁老人的愿望,就這樣實現了。如今,趵突泉平均每天接待中外游客上萬人次……   重新恢復了泉城風貌的濟南,在72名泉“千年玉樹波心立,萬疊冰花浪里開 ”的勝景中迎接共和國55歲生日的到來。   [B]廣州 文化生活“步步高”[/B]   ■本報記者 彭澤成   說起廣州,人們馬上想到這里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經濟發展、生活富裕,但對其精神文化生活,了解得卻不多。   其實,廣州不僅經濟繁榮,精神文化生活同樣熱氣騰騰。遠的不說,就說今年國慶黃金周的“文化菜單”吧,9月20日,吉林省民間藝術團表演的二人轉《東北風》在廣州上演,來自黑土地的藝術在南國同樣大受歡迎;接下來的日子,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壁畫展、油畫展、女子十二樂坊激情廣州音樂會等,都將成為節日里廣州人的文化盛宴。   當然,最引人入勝的還要數國慶期間上演的金獅獎第六屆全國雜技比賽。這場被譽為“中國雜技奧運會”的比賽,將通過高空、地面、魔術三大門類雜技的 15場比賽和演出,帶給市民巨大的視聽沖擊和對“雜技藝術”的全新感受。   廣州人今天的精神文化生活如此豐富多彩,得益于雄厚的物質基礎和長期以來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   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廣州走進了經濟建設的新時代。去年,廣州國內生產總值達3466.63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5000美元,經濟呈快速健康增長的態勢。如何讓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能搭上“財富快車”?近年來,廣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大城市以文化論輸贏”的理念,按照“經濟中心、文化名城、山水之都”的定位,力爭把廣州建設成為適宜生活居住和創業發展的現代化大都市。   循著這一思路,一批現代化的大型歌劇院、美術館、音樂廳、博物館、藝術館、圖書館拔地而起;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羊城國際粵劇節在這里演繹著國際文化;紅線女藝術中心讓人們感受著粵劇的傳統魅力;星海音樂廳一次次世界級的演奏,如磁鐵般吸引著百姓;“紀念堂之夜”、“廣州之夜”和“都市熱浪” 三張文化活動的“王牌”貫串全年,將文化生活送到了普通市民的家門口。   今年年初,作為中國音樂界唯一的綜合性專家大獎,中國音樂金鐘獎評選在廣州舉行并且永久落戶廣州。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傅庚辰說:中國音協看中的,除了廣州強大的經濟實力,就是雄厚的音樂文化群眾基礎。   古老的廣東音樂有一名曲《步步高》,這蘊積了豐厚民族文化的古老曲調,今天依然是花城永不消逝的流行樂。富起來的廣州人正像《步步高》那一浪高過一浪的旋律,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步步登高。   [B]成都 風光無限“農家樂”[/B]   ■本報記者 楊彪   從成都市中心驅車20多分鐘后,就可在龍泉驛區山泉鄉濃蔭夾道的“枇杷溝 ”里穿行了。山彎深處,一家名為“山頂風光”的農家樂,吸引記者順山而上。撲面而來的秀色,不時拍打著車窗,使你禁不住要探出頭去,浸潤在滿谷清風中。   見來了客人,主人李澤貴忙從果林中鉆了出來,熱情招呼,隨手遞來一張精美的名片。上面寫著———“山頂風光農家樂,一個您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地方! ”   “一個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地方!”這是今年春天,四川省、成都市的領導坐在桃花樹下說的話。   “枇杷溝”在今年52歲的李澤貴記憶里,經歷了3個階段的歷史變遷:上世紀六十年代三分種水果,七分種糧食;八十年代剛好倒過來,七分種水果,三分種糧食;九十年代就全部種水果了。其實,“枇杷溝”的這一轉化,是伴著城市發展而來的。成都市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生活需求,成為“枇杷溝”新的發展空間。   而正是看準了這一發展空間,10多年來,光龍泉驛區靠著李澤貴們的花果,就引進項目380多個,總金額近百億,多家世界知名企業趕來龍泉驛搶灘。龍泉驛區領導說:“桃花節期間,高峰期每天的中外游客達20萬人次,就算每人每天在龍泉驛只花50元,也是個上千萬的數字。”   面對這里一片繁榮富庶的景象和人們開放的觀念,誰能想到,10年前,龍泉驛還被人稱為“山里的”、“河那邊的”、“土地和人一樣窮”的地方。1990年,成都市為保護平原耕地,新辟經濟開發區,第一個選中的便是龍泉驛。面對這千載難逢的機遇,成都人有自己的深謀遠慮:要以人為本,走一條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路,把這里建成成都市的“后花園”。   成都在整治府南河工程獲得聯合國最佳人居獎后,繼續在人居環境上大做文章。他們說干就干,拍板在龍泉驛建立5萬畝花果基地。要知道,這5萬畝上好的土地就是賣地皮蓋樓房,也要賺個天文數字。栽花種果,是賠是賺?今天,事實給出了答案:栽花種果為人們謀下大福,花和果已成為成都市乃至四川省的靚麗 “名片”,成為李澤貴們的致富新路。   花牽線,果為媒,經濟發展了,生態環境更好了,人與自然更加和諧了。如今,成都周邊的農家樂更是星羅棋布。在成都市首次舉行的農家樂星級評審活動中,報名的就達700多家。農家樂已完全融入現代都市生活。   [B]蘭州 飛天錦帶串明珠[/B]   ■本報記者 馬三成   黃河對蘭州真是偏愛有加,在這里蜿蜒幾十公里才緩緩東去,使蘭州成為全國獨一無二的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也使蘭州有了一條40公里長的黃河風情線。就在這里,有一尊赭紅色的花崗巖雕塑———一位長發飄逸的年輕母親,雙眼慈祥,嘴角含笑,仰臥在黃河的波濤之上,懷中的寶貝頑皮可愛,這就是著名的黃河母親雕塑。   在黃河母親雕塑前,雕塑的創作者何鄂女士緩緩說起她與黃河和蘭州的不解之緣。1955年,她學校畢業來到蘭州時,是馬車把她從火車站接來的,蘭州城內到處是土坯房和泥濘路,山上山下不見綠色。那時的蘭州人,為了跨越波濤洶涌的黃河,還經常使用皮筏子,唯一的跨河橋就是始建于1907年的中山鐵橋,號稱 “天下黃河第一橋”。   解放以前,黃河在蘭州多次泛濫成災。1958年,在黃河上游興建的劉家峽水電站,使黃河來到蘭州時平靜下來。   緊接著,隨著蘭州經濟的發展,一座座大橋雄跨黃河,給蘭州人帶來了便利,也成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如今,在150.7公里黃河蘭州段上,已建成永久性跨河橋梁20多座。蘭州城市建設史志研究專家關振興告訴記者:“黃河蘭州段是目前黃河上橋梁最密集的地段,平均每4到7公里就有一座橋梁,是名副其實的黃河橋博物館。”一座座大橋,像彩虹飛舞,似長龍臥波,連接了黃河兩岸、城區城郊、山上山下、市內市外,也連接了蘭州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1999年,在西部大開發的熱潮中,蘭州市決定把黃河蘭州市區段的橋梁道路建設、河堤修建加固、綠化亮化美化、河道疏浚及航運開發等融為一體,統籌規劃,打“黃河”牌,建黃河風情線。   40公里黃河風情線西起西固區西柳溝,東至城關區桑園峽,沿線景點密布。在城關區的十里濱河長堤上,瀑布般的垂柳掩映著一座座雕塑。從這里遠眺,不但能看見河北碑林的俏影、白塔的巍峨,還能領略蘭山三臺閣的壯觀。黃河風情線使得蘭州山、水、城的立體美景得到了完整的構筑。   就在幾年前,蘭州的南北濱河路也只有幾行樹,每到夏天,常見幾個人擠在樹下,享受難得的綠陰。而如今,南北濱河路早被綠樹覆蓋,黃河沿線已是一條綠色長廊。黃河的水,頭頂藍色的天,遠山上綠色的樹影,近處各色的樓群,宛如一幅水墨丹青展現在游人面前。黃河風情線充分體現了古老的黃河文化、絲路文化和民族文化,昔日的黃河水車、羊皮筏子都成了藝術品,吟詠著母親河悠悠的古韻。   蘭州黃河風情線確立了“飛天錦帶串明珠”的設計構想:以黃河為飛天錦帶的主構架,以山為依托,以水為伸展,以城為明珠,形成“一帶雙珠,六區兩城 ”的規劃空間總體構想。現在,黃河風情線建設已初具規模,正在成為蘭州的“ 外灘”。   夜晚,站在黃河北岸高高的白塔山上極目遠眺,濱河路流光溢彩,玉帶纏珠。各式各樣的裝飾燈把黃河點綴得靚麗嬌嬈,大有“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氣象。   何鄂女士告訴記者,自從1986年完成黃河母親雕塑之后,她又在蘭州的黃河風情線上留下了一個又一個雕塑作品。但是,“再優秀的雕塑家也很難雕塑出像黃河水一樣奔騰向前的蘭州新貌!”
11

發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高清在线影片一区| 国产精品视频二区不卡| 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天天爱天天做天天爽|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av| 午夜免费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 国产一二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国产大屁股喷水视频在线观看| 四虎永久精品免费网址大全| 亚洲综合一区无码精品| 乱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盗|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为什么高圆圆被称为炮架| ass日本熟妇大全pic| 黄页在线播放网址| 5x社区精品视频在线播放18| 黄色a级免费网站|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亚洲二区在线| m.jizz4.com| 女人18毛片水最多| 最近中文字幕mv2018免费看| 无需付费大片在线免费| 无限资源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嫖妓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免费一级欧美片在线观免看| 九九影视理伦片| ffee性护士vihaos中国| 麻豆麻豆必出精品入口| JIZZJIZZ亚洲日本少妇| 韩国一级毛片完整高清| 污视频网站在线| 日本视频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胸奶好大好紧好湿好爽| 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欧美性受xxxx狂喷水| 日韩a一级欧美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