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第一大沙漠水庫”滴水全無
admin
2004-08-10
來源:景觀中國網
甘肅民勤紅崖山水庫,被譽為亞洲第一大沙漠水庫。這個有著“沙海明珠”美稱的生命工程,卻在仲夏季節迎來了它最痛苦的一刻——干涸。甘肅民勤是我國西北風沙線上的橋頭堡,長
甘肅民勤紅崖山水庫,被譽為亞洲第一大沙漠水庫。這個有著“沙海明珠”美稱的生命工程,卻在仲夏季節迎來了它最痛苦的一刻——干涸。甘肅民勤是我國西北風沙線上的橋頭堡,長期的缺水將會導致民勤綠洲消亡。民勤綠洲不保,武威、金昌將唇亡齒寒,甚至河西走廊也會被攔腰折斷。這并非危言聳聽。
沙情旱情摧毀“沙海明珠”
7月20日,記者來到民勤紅崖山水庫大壩,只見偌大的水庫已是滴水全無,持續干旱的床面上干涸的裂縫到處可見,裸露的庫面,遠遠看上去就像一張巨大的蜘蛛網。與紅崖山毗連的黑山頭上,種植的松、柏、丁香樹等,因為缺水而變得無精打采。
“由于水庫干涸,原來裝置的一臺抽水泵派不上用場,只能靠三輪車拉運水給這些嬌貴的樹澆水。”一位水庫管理處的職工告訴記者。他還說,縣上給他們下了死命令,養不活黑山頭上的這些樹,拿他們是問,并扣他們的工資。
如果僅僅是為了成活黑山頭上的那些樹,問題倒沒有那么嚴重。嚴重的是,這座民勤縣境內惟一的一座調蓄水庫,肩負著全縣的人畜飲水和近70萬畝耕地的灌溉任務。水庫的干涸,讓世代生活在兩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夾縫中的民勤人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和挑戰。
也許很難再有一個縣如民勤縣一樣,沙漠戈壁、剝蝕山地和鹽堿地占去了總面積的91%,綠洲面積僅為9%。其中可耕地90多萬畝,因為干旱缺水的原因,實際耕種的面積只有60多萬畝,三分之一被棄耕。民勤人一直在不懈地播種著綠色,以抵御沙漠的進攻和吞噬。他們年復一年地種樹、治沙,治理了一個又一個風沙口,還涌現出了像石述柱、邱佳美這樣的治沙模范,但沙漠還是讓民勤人不能停下永遠忙碌的腳步。
民勤縣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民勤沙患歷史悠久,危害深重。近百年間,流沙埋壓村莊6000多個,農田近40萬畝,明長城、青松堡、三角城等遺址都被淹沒在浩瀚的沙漠中。
據水庫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由于近年持續干旱,庫區周圍大片的林木和草場死亡、枯萎,沙漠前沿的地表也變得疏松,流沙開始向水庫推進。現在,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離水庫不過一公里,最近的甚至只有幾十米。風沙不僅損壞水庫大壩,還大大縮減了水庫的容量。水庫管理處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我們,每年沙塵暴會將35萬立方米的沙塵填入水庫,紅崖山水庫的平均深度已減少近2米,庫容量已由當初的1.27億立方米減少到目前的9700萬立方米,淤積量達3000萬立方米,平均年淤積量近80萬立方米。隨著泥沙的大量淤積,有效庫容量迅速減少。
沙情如此,旱情更不容樂觀。去年11月至今年4月5日,民勤連續無降水達151天,出現了嚴重的冬春連旱。4月6日至目前,盡管出現了9次降雨過程,但雨量太小,均為無效降水,未能有效緩解旱情,至7月12日累計降雨量只有11.4mm,比去年同期降水量73.2mm減少84%,比歷年同期平均降水量40mm減少72%。由于干旱少雨,大風天氣增多,地面蒸發量較歷年增大20%。一位當地村民告訴記者,“即使有一些少量的降水,也很快會蒸發和滲漏掉,太陽一出來,就幾乎看不到降雨的痕跡。”干旱少雨,直接導致石羊河上游來水大幅減少,旱情嚴峻,幾十萬畝農田得不到有效灌溉。
而水庫的干枯,更加重了旱情的嚴重。作為一個全國罕見的干旱縣份,沙情的防治,旱情的緩解,全依賴一座水庫的保障,水庫無水,讓民勤人幾乎無法用語言來訴說面對的這一切。
河西走廊面臨危險
由祁連山融雪匯流而成的石羊河一直是甘肅民勤的生命源泉,這條緩緩流淌的河流,滋潤著大半個甘肅武威市,更滋潤了它下游的甘肅民勤縣。如今,這條豐腴的河流也漸漸開始出現斷流和水量急劇減少的情況。
上世紀50年代,石羊河上游來水年徑流量達6億立方米。到90年代,已不足2億立方米,2000年后僅為6800萬立方米。40年間,流域人口增加了,牲畜的數量翻了幾番,水卻與日劇減。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石羊河的年徑流量減少和下游近年出現的斷流,與上游的攔截用水有著莫大的關系。武威市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僅在石羊河上游,就先后建了大大小小9座水庫,上游用水量加大,直接導致下游紅崖山水庫不能保證入庫水量的季節性使用。特別是近年來,由于氣候逐漸變熱,祁連山雪線不斷升高,上游來水也開始出現斷流情況。不僅僅是紅崖山水庫面臨干涸的問題,其他一些水庫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庫容劇減甚至干涸的危險。
據民勤縣政府提供的一份資料,今年1月1日至7月12日,石羊河徑流入庫只有2400萬立方米,比去年同期4673萬立方米減少49%。民勤今年春夏灌期僅一次河水灌溉面積只有19萬畝,不足總面積的20%。其他作物灌水只能全部依賴地下水灌溉,致使井灌負荷重。而湖區苦水區只能用礦化度非常高的地下水灌溉,造成死苗現象突出,產量明顯下降。
在上游來水不斷減少的同時,民勤人開始靠打井來解決農業灌溉和人畜飲水問題。從70年代開始,水資源危機顯露端倪時,民勤就開始打井采水,在此后的三十多年里,井越打越多,越打越深,由幾百眼到幾千眼,進而到上萬眼;由幾米、十幾米到上百米,進而300米。年提取地下水近6億多立方米,致使地下水位以每年0.3米至0.8米的速度下降,礦化度也以每年0.2克/升的速度上升,有的地方甚至高達10克/升以上。現在,湖區及紅沙鎮等鄉鎮,地下水已不能用以灌溉,人畜飲水也發生困難。
有人做過統計,民勤到目前已打了18600多眼機井,目前使用的有1萬多眼,光深水井就有6000多眼。民勤縣水利局的一位同志告訴記者:“地下水超采等于是慢性自殺,可不打井怎么辦?民勤60萬畝耕地中40萬畝幾乎是靠地下水灌溉的。”
地下水的過量開采,造成的結果是地下水位下降,礦化度升高,水質變壞,給土地的退化、沙化進程埋下了巨大的隱患。民勤全縣耕地面積已從原來的103.28萬畝減少到目前的60多萬畝,湖區10萬多畝水歇地棄耕,近18萬畝耕地因缺水而荒蕪,生態質量面臨嚴峻的挑戰。長此以往,民勤的綠洲將會在人們的眼中變得越來越小,甚至被一寸一寸的沙丘吞沒。有人說,甘肅民勤是我國西北風沙線上的橋頭堡,如不采取斷然措施,境內地表枯竭和地下水嚴重缺乏之日,將是民勤綠洲消亡之時。民勤綠洲不保,武威、金昌將唇亡齒寒,甚至河西走廊也會被攔腰折斷。這也許并非危言聳聽。
調水價格太貴農民拒絕灌溉
于1958年10月開工建設的紅崖山水庫,給極度干旱的民勤帶來了綠色,帶來了希望。40多年來,民勤人靠這個惟一的水利調蓄生命工程維持著農業灌溉和30多萬人的生產、生活用水。盡管地下水的開采使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水庫水量不足時的需求,但水庫在民勤人的心目中卻比什么都顯得重要。石羊河的斷流,加上持續的干旱,再度向人們敲響了警鐘:水庫缺水怎么辦?
水庫管理處的李琚文告訴記者,2001年景電二期延伸工程竣工,其主要目的是向民勤調水。但由于調入水價的成本太高,庫區的農民已經難以承受調高水價的重負。他說,2000年以前,農民灌溉用水,糧食作物為0.08元/立方米,經濟作物為0.10元/立方米,按每畝地180立方米的用水量來算,一畝地的水價在15元左右。自從2001年黃河水開始調入紅崖山水庫后,每立方米的灌水由原來的0.08元和0.10元漲到了0.258元。這樣一來,每畝地上無形中增加了三十幾元。因為水價太高,許多農民開始拒絕引水灌溉,而普遍采用機井灌水。
對于水價調高的原因,李琚文說,黃河水通過景電二期延伸輸送到民勤紅崖山水庫時,從甘肅古浪的南北分水閘口到水庫有120公里的距離,其中60公里為洪水河河道,水流經過此段時近40%的流水將會蒸發、滲漏,實際利用率只有60%多一點,而這40%的損失全部由民勤來承擔,提高水價也就勢在必然。
投資了3億多元的景電二期調水工程,從目前看來并沒有給民勤帶來深刻的變化。紅崖山水庫照樣干涸了,靠年降水量僅為幾十毫米的雨水解決如此嚴峻的現實問題是不切實際的。而黃河水何時才能實惠地惠及民勤?甘肅省水利廳規劃處的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景電二期調水工程是一項大工程,需要很大的資金。目前最大的困難是黃河水引入紅崖山水庫途經60多公里的沙漠古河道,流水滲漏、蒸發嚴重,這是個關鍵環節。目前對這段古河道的治理工作正在規劃階段。
紅崖山水庫的
標本意義
讓我們記住這個已經干涸的水庫。
紅崖山水庫大壩總長8060米,總庫容達9930萬立方米,庫水面積為25平方公里,設計庫容1.27億立方米。有效庫容為9800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90萬畝。水庫于1959年5月首次攔蓄洪水,1990年2月28日,水位最高達到1482.49米,相應庫容8129萬立方米。
如今,這個著名的沙漠水庫已經滴水全無。
但愿紅崖山水庫之“痛”,“痛”在一時。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高前兆研究員認為,紅崖山水庫的干涸,關鍵是石羊河斷流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僅僅是紅崖山水庫的遭遇。從整個河西走廊來看,所有源于祁連山的內陸河都會遇到這個問題。黑河、金塔河、東大河已經出現了源頭水和徑流量減少的現象,武威盆地近年來由于灌溉面積增大,其他用水量激增,地面水95%以上已經開采,地下水開采量也超過85%以上,很顯然,如果不加限制或沒有理性地開采,會加重水資源的危機,同時會引發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造成生存危機。
紅崖山水庫的遭遇,在新世紀的發展中無疑將成為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歷史標本,它讓更多的人看到,水的問題與生態環境的變化是如此地密不可分和互為一體。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