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投入600億元不見效 專家詳解淮河治污真相
admin
2004-07-15
來源:景觀中國網
很多東西不是靠領導一句話就能完成的 淮河水污染治理再度引起公眾關注,是因為近來媒體集中報道淮河治污10年投入600億元,卻不見效果。當年主持編制和制定淮河水污染
很多東西不是靠領導一句話就能完成的
淮河水污染治理再度引起公眾關注,是因為近來媒體集中報道淮河治污10年投入600億元,卻不見效果。當年主持編制和制定淮河水污染防治計劃的科學家夏青,從兩個方面質疑“600億”這個數字。其一是淮河的治污規劃,國務院當初批準落實166億元,但資金到位率不高,大約不到30%;其二是黃河以南的淮河部分還擔負著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任務,東線治污規劃項目計劃投資是254億元,這部分資金到位率也很低。因此他確信治淮的投資不可能是600億。
治淮10年,成果是否“付諸東流”
夏青對淮河的專門研究始自90年代初期,當時,他主要從事淮河干流淮南段和蚌埠段的科學考察和研究工作。1995年,國家領導人提出“淮河還清”的口號,他受命承擔主持淮河水污染防治規劃的重任。據他本人回憶,完成這個規劃前后用了一年的時間,是邊做邊實施,國務院于1996年批準了這個規劃,并把這個規劃限定在5年的時間內,也就是到2000年淮河必須還清。
整個規劃思想是在倒算的基礎上形成的,國家領導人只要求科學家告訴中央怎么才能“淮河還清”。那時,淮河有毒有害物質比較少,達標不成問題,至關重要的是要控制主要污染物COD(化學耗氧量)的排放總量,只要COD達總量指標,淮河就還清了。
這個倒算出來的數字到底是多少?夏青找出規劃原文中關鍵性的一句話:“本計劃總目標36.8萬噸COD是2000年淮河水質變清的年最大允許排污總量。規劃及計劃水污染防治備選項目303個項目左右,約需投資166個億。”這些數字是規劃框架的原貌。
夏青給出了兩個概念試圖強調實施這個規劃的難度。第一個,按這個規劃思路走,就意味著淮河全流域100%的排水都必須進入污水處理廠,采用2級或者高于2級的處理技術,才能夠實現36.8萬噸排污總量的目標。第二,按照規劃,淮河流域必須在1998至2000年3年的時間內,每年新增水污染處理能力達到每日350萬立方米以上,也就是要求沿淮流域的4個窮省每年要新修350萬噸的污水處理廠,才能夠實現淮河水質變清的總目標。由此推算,淮河流域每年新增污水處理能力將會是90年代全國每年新增污水處理能力的3.5倍。
夏青說,作為科學家,當年只能以這種埋伏筆的方式間接地告訴國家領導人實施這個規劃難度有多大。
夏青說,按照當時的經濟發展水平,這個指標很難達到。但即使這樣,10年治污的成績還是顯而易見的。經過10年治理,整個流域生產翻番,排污總量卻比原來減少了,即在150萬噸至180萬噸之間浮動,COD年排放總量仍可視為大約削減了一半。
夏青介紹,在1997年之前,環保局沒抓別的,就堅決抓了淮河流域的產業結構調整,關了1211家造紙廠,這在全世界都是轟動的。那時候全國人民還不大清楚改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概念,環保那個時候就實施了,這是不能忘掉的。一般凡處在上游的地區都不能發展嚴重污染的工業,這是世界各國都遵循的。
最近10年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10年,據國家環保總局最近公布的調查結果,沿淮流域在經濟快速增長的情況下,淮河流域排污總量在逐年下降,從1996年至2003年,整個流域GDP增長134%,而COD的排放量從1996年到2003年降低了大約50%。治淮初期,整個流域沒有一座污水處理廠,目前已建成了57座,日處理污水能力達到了335萬噸,形成了年削減25萬噸COD的能力。
現階段要淮河水質達標很不現實
今年6月,《中國青年報》、《南方周末》、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等多家媒體都報道了淮河嚴重污染的情況。對此,夏青強調,淮河治污并不等于改變水質。
夏青說,80年代是中國的水污染迅速加劇的年代,整個90年代政府下大力氣控制污染物總量,不讓它隨著經濟發展同步增加。進入21世紀,改善水質成為重大問題。但改善淮河水質的工作很不見效。夏青認為,不見效的原因是:不是光靠減少污染源排放就能實現水質改善。
他認為淮河治污的教訓實際上主要有兩點,第一個教訓是沒有使工業結構調整更深化;第二個教訓是城市污水處理廠沒有注意市場和管網問題,很多污水處理廠修了運行不了,就是修了處理廠配套管網沒建,或者沒建全,比如說本來應該是10萬噸廢水進去,結果只進去2萬噸,還有8萬瞎流著,全流域都是這種情況,淮河水怎么可能還清呢?夏青說:“管網問題是一個全國普遍存在的問題,淮河有這個問題,滇池也有這個問題。”
夏青的意見是分兩步走,治污達到限制污染排放量就是勝利,而改變水質則是第二步要實現的目標。他的根據還是那個36.8萬噸總排污量的數字。他認為,隨著治理,即使干流水質達到了3類,淮河達到了36.8萬噸的排污能力,隨著區域經濟發展,人口大量增加了,淮河水還是不能喝。
夏青介紹,萊茵河在一段時間內,有8個國家都要求它要治理成能喝的水,結果是治不起,上游的幾個國家決定給荷蘭建一個大型的自來水廠,萊茵河的河水只要能泛舟、游泳,看著水清亮就行了。萊茵河有1000個流量,要都治到能喝要花很多錢,實際上給荷蘭喝的水只需要1個多流量到2個流量,那么就把2個流量的水從萊茵河抽上來,在岸上花高級處理的錢,把它處理到飲用水的要求,那就不需要1000個流量都達到飲用水標準,只是把有毒有害的處理完了之后,讓2個流量的水達到能喝的標準,上游7個國家給荷蘭錢。
可見,在現階段,要淮河整個河流的水質達標,是很不現實的。夏青認為,改善淮河水質,甚至讓淮河水能夠飲用不是不可以,但要逐步實行,這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淮河變清究竟要多久
夏青提醒人們,用5年或10年的時間治理淮河這樣一條河流時間太短了,作為一條河或者一個湖,如果是50年或者100年能給治好就很不錯了,中國經濟還在高速發展。夏青說:“我們當初規劃中說明了,就是整個淮河流域的排污量相當于京津滬3個城市的總和,但是它的生產產值只相當于京津滬這3個地區的四分之一。京津滬這些發達城市都沒達到的標準,要求在這個窮地方達到,時間太短了。”
夏青舉例說,泰晤士河從1850年開始修下水管道,百年之后的1950年開始大規模修建污水處理廠,到2000年大馬哈魚回到泰晤士河,前后花了300億英鎊。因此,我國在治淮上絕不能急功近利。
據夏青回憶,治理淮河當時的決策是兩步走,1997年以前主要抓工業結構調整,1997年以后主要抓城市污水處理廠,2000年之后又按這兩條決策延續了5年。當初,治淮規劃是按照5年設計的,如果是求真務實的話,這是一條重要的教訓。很多東西不是靠領導一句話就能完成的,治淮當時的規劃完全是按照領導規定的時間表做的,所以再延續了5年也沒有完成。應該這么講,5年計劃,10年沒有完成,也許15年或20年有可能完成。
夏青對此無可奈何:“當時要求2000年必須還清,不得已只能采用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污方式。如果能真正沉下心來,按規律一步一步做的話,淮河治污比現在的收獲要大得多。”
科學需要循序漸進,需要腳踏實地,夏青的說法從科學研究的角度看,有他的道理。夏青的觀點基于科學的數據,而媒體的觀點來自記者的一線調查,代表著淮河沿岸廣大民眾的呼聲。淮河治理已經經過了10年,對淮河沿岸的人來說,10年的時間已經不算短了。10年里,他們每天都在忍受著刺鼻的氣味,難喝的飲用水,有的因此患上了疾病,喪失了勞動能力,污染已經波及了他們的子孫后代。他們還要等多少個10年?(文/苗紅)
夏青簡介
夏青,61歲,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兼總工程師,水質標準及水質規劃專家,曾主持淮河流域、海河流域和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重點規劃項目,均獲國務院批準實施。現任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兼任國家環保總局全球環境基金(GEF)海河項目辦專家組組長。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