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規劃管理體制改革嶄露頭角
admin
2004-06-21
來源:景觀中國網
城鎮“千城一面”,規劃“墻上掛掛”。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帶來了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巨大變遷,然而,微詞也一直不絕于耳。歸根結底,體制、機制滯后使城鄉規劃調控體系依然停留
城鎮“千城一面”,規劃“墻上掛掛”。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帶來了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巨大變遷,然而,微詞也一直不絕于耳。歸根結底,體制、機制滯后使城鄉規劃調控體系依然停留在10年前的水平,在快速發展的城鎮化面前顯得過于薄弱。
近年來,建設部積極醞釀,與部分省市合力推動、試點先行,城鄉規劃管理體制改革已逐漸浮出水面,露出其冰山一角。
貴州:全面推行規劃管理委員會制度
作為全國探索城鄉規劃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貴州省的重點是探討深化和完善城鄉規劃決策機制、監督機制。全面推行規劃委員會制度,是其改革的核心內容。
2003年9月15日,貴州省政府印發《關于深化我省城市規劃管理體制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從體制、機制、決策、審批、執行、監督等環節入手,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在全省基本形成管理體系比較完善,管理權限劃分比較合理,管理方式比較科學,運作機制比較規范,并有相應管理人才支撐,與全省城市建設與發展、加快城鎮化進程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相適應的規劃管理體制。之后,迅速成立了由省領導任主任的省級城市規劃管理委員會,代表省政府統一指導、協調和監督全省城市規劃管理工作。省城規委下設辦公室和專家委員會,辦公室設在省建設廳,主任由建設廳廳長兼任。各地、州、市抓緊成立由地、州、市人民政府(行署)主要領導任主任,分管領導及規劃部門領導任副主任的規劃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設在規劃部門。《貴州省城市規劃管理委員會章程》等配套制度也陸續出臺。
貴州省城市規劃管理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依據國務院批準的貴州省城鎮體系規劃,監督并指導各地(州、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編制及各城市總體規劃的實施,協調處理全省城鎮規劃中全局性、長遠性及跨區域性的重大問題,以及組織對設市城市近期建設規劃等進行前置性審查。受省規委委托,省城規委專家委員會對需提請省人民政府審定和提交省城規委審查的城市規劃進行咨詢。地(州、市)規劃管理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協助省規委對本區域設市城市重要規劃進行審查,組織審查其他重要規劃,協調處理本區域城市規劃中跨縣(市、區)和涉及多個部門的重大問題。
[記者綜述]
貴州省的這些措施,解決了長期以來省、地政府城鄉規劃職能缺位的問題,為建立科學民主的規劃決策機制奠定了基礎。建設部部長汪光燾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為,貴州省重新審視城鄉規劃如何實行統一、精簡、效能的原則,完善了決策、執行、監督機制,使規劃管理工作中的中央事權、省的事權、地方事權相匹配,使各部門在城鄉規劃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成立兩級規劃委員會,完善了民主決策機制,同時強化了省建設廳對城鄉規劃的職能。
四川:實施規劃督察員制度試點
2003年,建設部決定在四川省進行派駐城市規劃督察員制度的試點。四川省政府極為重視,以省長令形式印發《四川省建立派駐城市規劃督察員制度試行辦法》。之后,又相繼下發了《四川省城市規劃督察員遴選及管理辦法(試行)》、《四川省城市規劃督察員工作制度(試行)》等文件。成立派駐規劃督察員辦公室,選定成都、德陽、宜賓、瀘州、樂山五個城市作為試點,分別選派規劃督察員,2004年1月1日上崗工作。
數月來,他們迅速了解派駐城市的相關情況,按照規定的督察職責和督察范圍,本著“不缺位,不越位"的原則,認真開展督察工作,提出了不少科學合理的意見和建議。四川省建設廳副廳長楊光告訴記者,規劃督察試點工作主要取得了四個方面的初步成效:城市規劃意識進一步增強,規劃的權威性、嚴肅性得到進一步強化;規劃編制工作進一步完善,規劃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城市規劃管理工作進一步規范,也更敢于堅持原則;社會公眾參與、信任規劃、維護規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一步提高。
[記者綜述]
推行規劃督察員制度,最大的直接受益者是當地城市規劃部門。由于規劃督察員的職責是對政府的城市規劃工作進行督察,從本質上說,是對規劃建設部門的支持和促進,可以減少許多對規劃工作的干擾因素,減輕了規劃管理部門的壓力,規劃管理部門更敢于堅持原則,更善于也更多地向“打招呼”、“寫條子”以及其他違法行為說“不”。
廣東:設計有效機制依法加強引導
作為市場經濟已經發育較為成熟的東部沿海地區,廣東省探索的是設計有效機制、依法引導地方政府的新路子。
充分發揮省政府對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地區的管制作用,以及對區域戰略資源的配置作用和對地區沖突與磨擦的協調作用。目前,廣東省委、省政府和建設部正聯合組織編制《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立足于空間資源的保護和各級政府事權的合理劃分,劃分為9類政策性地區、5類管制地區,覆蓋整個珠江三角洲。落實空間管制的保障措施是:由省人大制定并頒發《珠江三角洲規劃管理條例》;設立常設機構“珠江三角洲規劃協調組”,直接向省政府負責;制定環境保護考核、土地使用指標交易、產業轉移補償等區域一體化共同制度。
編制和頒布《區域綠地規劃指引》、《環城綠帶規劃指引》,明確劃定全省維護區域生態安全、自然人文特色和城鄉環境景觀的重要綠色開放空間,提出了進行永久性嚴格和限制開發的管制措施。明確規定,凡符合相關條件的城市、城鎮編制總體規劃,必須將環城綠帶規劃納入其中。
《廣東省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管理條例》業經省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并報省人大審定、頒布。主要思路是:建立科學的規劃決策機制,將規劃的決策權與執行權適度分離,推動公眾參與。
進一步規范各層次規劃以及重大區域設施建設的審批制度,頒發《廣東省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審查工作規則》,全面規范由省政府審批的設市城市的總體規劃及地級以上市(含地級市)的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的編制、審批工作;印發《廣東省中心鎮規劃指引》,通過總體規劃對全鎮域的建設布局進行統籌安排,通過建設用地分區圖則對建設用地進行分類指導和分區管制等;對區域性重大建設項目,明確由省一級規劃部門進行規劃選址等。
[記者綜述]
在中西部地區加強和完善城鄉規劃管理座談會上,汪光燾部長說,我們要研究城鄉規劃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要從城鄉協調、區域協調、經濟社會發展協調、人口與環境資源協調等方面,研究城鄉規劃如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如何適應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要研究如何從科學地編制規劃入手,完善管理體制和機制,完善法規,真正把規劃的綜合調控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廣東省走出了一條通過完善機制、依法引導地方政府的新路子,對于全國各地特別是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