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我們挑選出了10大成功地以人為主的設計。
設計是一門與人緊密相連的學科,因為它們位于這一鏈條的末端。聽從終端用戶意見的設計風靡全球,已經獲得了成功。我強烈認為他們是改善生活條件和健康生活的關鍵。
所以,我想要與讀者分享一些以人為本的景觀設計案例,提升社會可持續性意識。正如揚•蓋爾(Jan Gehl,城市設計的重要人物)的陳述:“只有考慮人類尺度和互動的設計才是成功的設計。”
1.增強活動的設計——A’beckett城市廣場
因為20世紀60年代的境遇主義運動,強調設計的重要性對抗人們的冷漠對待,利于生活的設計成為焦點。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A’beckett城市廣場是空間如何融入動態社交互動和設計體驗的范例。其關鍵是不同特色的城市裝置,如各種運動設施,讓使用者與空間產生緊密的聯系。
2. 城市裝置是關鍵——創智公園(Kic Park)
中國上海的創智公園使用木材設計出各種形狀,建造出多個城市裝置。有時候,可以讓人們坐下休息,有時候可以是躺下的長凳,或者是一個庇護所。所有的這些都是相同的材料,但令設計很奇特。這種材料給人以溫暖和舒適的感覺,大大增強了設計效果。其城市裝置的自由性讓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空間。
3. 為殘疾人設計——Van Campenvaart游樂場
當陳述“以民為本”的設計時。我們應該牢記不同人有不同的需求。荷蘭海牙的Van Campenvaart游樂場就是這樣的一個項目。這個項目專門為殘疾人設計,但卻不會展現出他們的傷殘。相反,各種環境的混合讓他們很愿意進入,并不會凸顯出他們的特殊條件。這樣就產生了適合每個孩子的游樂場,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
4. 以社區為主的設計——梅薩市中心公共空間
這個公共空間的初步理念是亞利桑那州梅薩市居民同意的。該設計團隊與社區緊密合作,深度考慮了公眾意見,以此解決人們的需求。該獲勝方案的成功關鍵在于公共意見與設計策略的結合,他們在繪圖程序之前就會詢問一些問題。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從社區到社區”的項目。
5. 巧妙的景觀——萬科重慶西九廣場
公共空間是為開展活動的人們設計,無論群體或個人,也能提升活力。萬科重慶西九廣場利用該區域背景進行設計。它不僅提供了聚會的空間,也讓人們有機會在喧囂的城市中坐下欣賞美景以及美妙的景觀。
6. 區域認同感——Stan Hywet Hall & Gardens中的游樂場
人類的一個主要特征是要獲得區域認同感。心理學家觀察人類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模式。但是一個公共空間怎樣達到這個目標呢?美國俄亥俄州Stan Hywet Hall & Gardens的游樂場就是獲得個人身份的一個案例。它利用一個兒童游樂場喚起該城市的歷史,包括集中于歷史和不同個體的元素。這設計有一種特殊的元素,如地面上的腳步,讓人們感知區域認同感。
7. 安全和舒適——月亮廣場
人們做了各種研究,建筑和設計怎樣才能防止犯罪。簡•雅各布斯在《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一書中陳述道像步行道和街道這樣的元素在確保使用者安全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西班牙馬德里的月亮廣場因材料的選擇使其成為可能。
給步行道和環形街道使用相同的鋪裝路面會讓行人產生一種舒適感,把整個區域連接起來。同時還使用了不易破壞的材料,精心設計了照明設施。燈具在晚上會產生一種安全感,尤其是拱洞區,那里的照明設施因天花板上的白屏更加突出,建造出一個明亮的區域。
8. 預留空間——Genk C-Mine廣場
人類思想真正驚奇的一面是不會規劃一切,所以以人為本的設計應該在他們的理念中體現出這一點。比利時亨克的Genk C-Mine設計就將這一點融入到設計當中,呈現出很多設計,但還會有每日驚喜。當照明設施營造出活躍空間和美景時,從白天到夜晚都能看到這個驚奇的景象。這也是活動舉辦的場所,因為人們發現這個空間很適合舉辦活動。
9. 知曉自己的目標——九州產業大學校園設計
每個設計適用于特定的人群或社區,這就意味著要加入特定設計滿足他們的需求。這就是日本福岡九州產業大學校園景觀的設計體現。因為這些空間主要用于學生和教授,設計師就要留意他們的日常活動,建造坐下和休息的場所以及圓形劇場樣子的結構,用于舉辦活動。
設計師還使用了各種植被種類增強季節變化,這對一個大學環境來說很重要。小型的信息表讓人們知曉更多的設計方面,增添大學的教育特征。基于學生怎樣使用公共空間的研究還沒有明確的環形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