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1986年四月二十六日,烏克蘭北部城市普利皮亞特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經歷了一場人間慘劇。嚴重的核泄漏和一系列的爆炸將放射性物質散播至整個烏克蘭地區,幾天內五萬居民迅速的撤離,隨后的14年內,三十萬居民也接連搬出。今天,這里只剩下2600平方千米的荒地,似乎數百年也不會改變。這次慘劇給人類帶來的損失至今無法估計,受此影響引發癌癥的人數在四千至二十萬之間。迄今為止,歷史上核事故等級為七級的慘劇只有兩起: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與福島核電站事故。
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30年之后,它仍然時刻訴說著雖然人類征服了環境,但征服和被征服的角色輕易就會反轉。但是人類有著最堅韌的毅力,運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彌補自己犯下的錯誤——包括建造建筑——用來減輕人為災害的影響。這既是是為了過去,也是為了未來。
切爾諾貝利安全隔離墻
在切爾諾貝利核泄露的六個月內,施工團隊迅速建造了一座名為“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石棺”的構筑物,由四十萬平方米的混凝土填充而成,用以阻擋射線和被污染的物質。然而建造時間如此匆忙,導致這座石棺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它在原有損壞建筑的基礎上建起的結構支撐。根據石棺內外放射等級的測量結果,人們決定將其拆除,同時建造一座新的防護構筑物。
切爾諾貝利安全隔離墻 (NSC) 的外形是一個高92.5米,寬270米,長150米的圓柱形穹窿,由鋼鐵和聚碳酸酯建成。為了減少在建造過程暴露在輻射中的時間,整個結構在距離反應堆180米開外裝備完成,并由鐵軌運輸至目標場地。
芝加哥環境衛生和航行運河
19世紀的芝加哥遇到了快速擴張大城市的通病:人類制造的垃圾。在芝加哥,問題比其它的城市更加尖銳,因為城市里的河流速非常緩慢,根本不足以沖走人們產生的垃圾。更何況,城市的飲用水取自密歇根湖,也就是河流的源頭。到了1854年,衛生問題終于爆發,一次霍亂帶走了6%市民的生命。在接下來的五十年里,城市爆炸式的人口增長使問題越來越嚴重。河流南邊的分支,又被稱作“泡泡河”,因為沿河的屠宰場不斷將動物器官扔進水里,腐爛過程中產生大量氣泡和甲烷(非常易燃),“泡泡河”因此得名。
解決問題的對策先后分三步:第一,芝加哥城內所有建筑都需要升高10英尺(3米),以騰出布置下水管網的空間;第二,為了從2英里外的密歇根湖引水,政府建造了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隧道;最后,人們發現前面的方法都無法起到持續的作用,于是決定完全顛覆河的流向。芝加哥環境衛生和航行運河就是這樣建成的,在《看不到的99%》電臺節目里,有一期講述了這條運河動人的故事。這個故事的縮略版是這樣的:在1892年至1900年間,這條運河將芝加哥河與普蘭斯河(Des Plaines river)連到一起。這意味著水不再從芝加哥河流向密歇根湖,而是從密歇根湖流經芝加哥河和運河,最終流入密西西比河。就在運河通行后不久,《紐約時報》發布了一篇文章,標題諷刺地說到“芝加哥河里的水現在看起來終于是液體了”。
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
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會保存本國原生植物的種子,以備緊急時刻使用,這些種子就像是生態系統的備份資料。2008,挪威政府建立了全球種子庫,儲藏著全球各個國家的種子,就像是備份中的備份。該系統的運作方式類似于銀行存款系統,挪威掌管著整套系統,但是只有種子的來源國才是這些種子的真正擁有者,也只有來源國可以取到他們的種子。
這座種子庫的選址最終位于斯匹次卑爾根島(Spitsbergen Island),這是出于以下幾點考慮:第一,長期的種子樣品保存需要在低溫中進行,該島距離北極僅1300千米,常年冰雪覆蓋,可以減少制冷的開支;第二,該地很少受到地震影響;最后,該地海拔130米,即使海平面以最壞的預期上升,這里不會受到影響。種子庫深埋于120米的砂巖中,冷凍至零下18攝氏度,即使斷電也要經過數周的時間,溫度才升到零下三度。去年,種子銀行迎來了首次“取貨”,原因是位于敘利亞西北部城市阿勒頗的另一所種子銀行,由于敘利亞內戰,無法將收集的種子樣品轉移而缺貨。
Weather 山緊急指揮中心
出于對冷戰最壞結果的防備,這座占地五萬六千平方米、位于弗吉尼亞州的安全設施早在1959年就已經完工,卻在1979年才為人所知。Weather 山緊急指揮中心是美國軍事與政府的緊急后備場所,也是國家“政府持續運作”(Continuity of Government)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平時是聯邦應急管理局(FEMA)的總署所在。
這座設施配備有一臺無線電站,在緊急情況下將成為應急廣播系統的核心。冷戰結束后,它也并沒有就此荒廢,最近一次使用是在在2001年911恐怖襲擊后,很多國會議員乘坐直升飛機從華盛頓撤離,到達 Weather 山應急指揮中心。
夏安山綜合避難所
另一個冷戰期間建造的地下避難所,位于科羅拉多州的夏安山綜合避難所,它延伸的地下網絡及其施工方式比 Weather 山避難所更加復雜,它所最早是作為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一個由加拿大和美國合作成立的安全機構,用于監控北美領空可能的威脅)的作戰指揮中心使用。
北美防空司令部已經搬至旁邊的彼得森空軍基地,夏安山綜合避難所現在作為美國空軍訓練的設施,它出眾的安全性能從未受到影響——包括保護內部結構不受地殼運動影響的彈簧,可以承受300兆噸原子彈在兩千米外爆炸強度的門,以及獨立的發電站、制熱制冷系統和供水系統。現在,它所能防衛的緊急情況有(按可能性遞減排序):緊急醫療事故、自然災害、人民暴動、常規襲擊、電磁脈沖襲擊、網絡信息攻擊、生化武器和放射性攻擊、以及不同程度的核武器攻擊。
基律納(Kiruna)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