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不管是政治動蕩還是自然災害,全球各地的難民看似占據了最近新聞媒體的頭條。這些事件激發了跨界設計師Abeer Seikaly的概念性緊急避難所的設計構思,題為“編織一個家”,并獲得了2013年雷克薩斯設計比賽的大獎。可折疊的結構性避難所可以適應各種氣候,同時能提供舒適的現代生活的必需物如熱能,自來水和電能。
由高強度的塑料管做的正弦曲線并通過編織成一個可伸縮的纖維膜,這種系統創造了“可拓展至開合和流動性功能的技術性的建筑結構。”由于結構本身的細胞性質,系統的各個部分可以對外開放創建開口或是促進溫暖天氣下的空氣流通,或是所有部分保持關閉狀態以在冬天保留熱量。
空心的塑料管材為服務提供如電力和水源創造了渠道。Seikaly甚至設想結構性建筑能把太陽輻射能轉化為電能,并為系統集中電池充電,為避難所提供所需的電力。
集成到圓頂結構頂部的儲水罐在單元中提供自然水資源,水來自雨水收集,或是現場取水,均通過“熱虹吸管”流入儲水罐,動力由太陽熱能驅動。
擁有能匯集許多避難所一起的潛力,這種系統能創建一個“城市避難所。”正如Seikaly在她項目描述中所提到的,“難民盡其所能帶著一切家當來到陌生地方并落腳,開端除了被稱為家的帳篷其它均一無所有…在這里,難民找個地方安置下來以暫時躲避戰亂世界,在另一個地方編織開展新生活。”除了為避難所提供了最基本的需求物資,這個家的編織的項目還創造了一個重建社區的寶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