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換"景"
admin
2001-12-29
來源:景觀中國網
照片為石景山綠色廣場 李保群 攝
歷史上的石景山曾是植被茂盛、水草富足之地。然而,污染重、能耗高的重工業一度掩去了它的天生麗質,天變得灰蒙蒙,地變得黑乎乎,石景
照片為石景山綠色廣場 李保群 攝
歷史上的石景山曾是植被茂盛、水草富足之地。然而,污染重、能耗高的重工業一度掩去了它的天生麗質,天變得灰蒙蒙,地變得黑乎乎,石景山變得無景可觀。
如今,石景山又有景了。不要說一個個企業建、農民修、社區造的花園廣場、廠區公園,單是在石景山登記造冊、上規模的大公園就有12個。從遙感航空影像圖上看,這12個公園就像12顆綠寶石鑲嵌在全區8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據最新統計,全區的綠化覆蓋率已由五年前的36%上升至現在的40.99%,石景山儼然成為一個璀璨的大花園。那些品種眾多和造型各異的新綠讓人們眼前一亮:石景山美景又回來了!
12個公園聚成景
初冬的一天早晨,記者在石景山6.6公頃綠色廣場的環形彩磚道上看到,人們悠閑地跳繩、踢毽、散步、練劍、打羽毛球、打太極拳,或和著音樂翩翩起舞。如果把廣場比作一部悠揚的圓舞曲,快樂的人們就像五線譜上一個個飛揚、跳躍的音符。
今年六十五歲的馮玉平大媽告訴記者,雖然參加晨練已經有四年歷史,但一直苦于沒有合適的地方。自從去年綠色廣場建好了,她天天5分鐘路程過來,再練上個把小時,人感到精神多了,她笑著說:“這個廣場人氣特旺,來晚了還沒有好位置了。你看,參加練拳、舞劍的老年人,都比實際年齡要年輕得多。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我們這些退休老人也越活越年輕!”
家住八角南路的王瑞榮大媽每天都要來古城公園和伙伴們一起練太極柔力球。大媽高興地說,改造后的古城公園特別豁亮,而且還免費,只要來這兒,有孩子玩的,有年輕人愛的,還有老年人樂的。我們終于有了在家門口痛痛快快活動的場所了,每天大伙兒安排完家務,一準兒到這里聚齊兒,心情別提多舒暢了。
建好一條路,興旺一個區。更新改造石景山路是今年全區的十大工程之一,全面提升兩側的綠化檔次,給百姓辟出精美的活動休閑天地,對石景山的意義非同小可。今年全區完成500畝隔離帶建設,7公里長的石景山路綠不斷線、景不斷鏈,兩側綠地總面積達97.8公頃的綠色長廊。記者看到,東起玉泉路口,西至首鋼廠東門全長7公里的兩側已經栽上了數百株高大的雪松,這些大樹實現了當年成活,當年成景。
石景山12座公園中的八大處、法海寺、石景山游樂園已成為北京人共有的名牌公園;雕塑公園、古城公園、寶寶樂園、八角公園、半月園、小青山公園、松林公園、希望公園、四海水上樂園等這些公園建在了百姓家門口,總面積達500公頃。無論漫步在街頭,還是走進居民小區,映入眼簾最多的是花、是樹、是綠草。到2000年,全區實有綠地1913.28公頃,公共綠地714.69公頃,人均公共綠地22.76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40.99%,超出了全市綠化覆蓋率的目標。
舊廠房舊村換新景
雖然傍著京西郁郁蔥蔥的淺山,但幾十年,石景山的“景”卻始終沒有擺脫過“傻大黑粗”的評價,以前提起它,人們只有無奈地搖頭,似乎它的上空永遠壓著摘不掉的“灰蓋”。石景山被工業廢氣、廢水、環境噪聲所污染,天是灰的,山是灰的,連樹也是灰的。石景山沒景了。也正因為這些,有許多項目因投資商對環境不滿放棄了,房地產開發商擔心在這里建房賣不出高價而另謀它處,
把上風上水的京西變成北京的“綠肺”,從一個煙囪林立、灰頭土臉的重工業區變成綠草如茵、花團錦簇的花園城市,是民心所愿,政府之責,為此,石景山全區方方面面籌措5億元資金,走過了一段富有創造性的全區播綠路程。
日夜不熄的“京西三炷香”,曾經讓石景山人吃盡了苦頭。它是高井發電廠廠區內三根120米高的煙囪,曾經晝夜不停地向空中排放煙塵。就是這三炷“香”讓石景山人平日里誰家也不敢開窗戶,更不敢在外面晾衣服,人們穿著白衣服出門走上一圈,衣領就會掛上厚厚的一層灰。如今高井電廠完成了8臺鍋爐電除塵設備的安裝與調試,煙塵排放量遠遠低于國家及市級標準,“三炷香”濃煙彌漫京西的景象成為歷史。
石景山的農民們也加入到美化家園的行動中,上莊、下莊、何家墳、八大處,上百個院子拆了,不僅綠化隔離帶拓寬了,還先后在各自村中建起清秀典雅的八角公園、希望公園和四海水上樂園,令男女老少樂得其所。位于西部的小青山公園,依山而建,林木茂盛,山道清幽,兩個500多平方米的廣場上,配置了多種健身器械。
綠景引出招商景
石景山鋪滿了綠“地毯”,城市也跟著增值了。石景山區區長陳文占還不滿足,他說石景山還要更美,更漂亮,要讓人們舉起相機,站在四面八方哪個點看都成景才行。區里還要建國家級雕塑公園,在玉泉路建面積為600畝的文化廣場,還要加大區內綠化,把石景山徹底由污染大戶變成花園。
今年11月7日,商業“巨無霸”沃爾瑪正式簽約北京,他們進京開的第一家店的選址定在石景山。沃爾瑪中國副總裁麥羅倫先生說,他們喜歡石景山。由于環境優美,道路四通八達,在這里開店的成本也相對較低。
環境整治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回報,現在八大處高科技園區招商引資態勢良好,引進企業規模增大,科技型企業比重增加。今年以來,園區新注冊企業105家,其中科技型企業占80%以上。新注冊企業的注冊資本440萬元,同比增長17%。注冊資本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11家。科技型企業穩步發展,帶動了全區的經濟增長,特別是北京伏爾特技術有限公司、天山新材料技術公司等科技企業已經進入成長期,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后勁。
一位相中石景山的高科技企業老總說,這里是他見到的環境最令人滿意的地方。如今,兩條8英寸0.25微米芯片生產線正在快速建設,以此為中心微電子生產企業的研發區和貿易區也將上馬。首鋼年總產值中有51%來自高新技術產業,為石景山區改變灰塵滿天的舊面貌奠定了基礎。
環境使整座城市的有形和無形資產大幅度增值。把這里建成最讓百姓心儀的綠色都市休閑旅游區,也順理成章地成為石景山區今后幾年的一項目標,石景山人還在努力,讓家園變得更美。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