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2014年3月25日凌晨5點,本站獲得消息,日本建筑師坂茂獲得2014年普利茲克建筑獎。湯姆士·普利茲克在宣布今年的獲獎者時表示:“坂茂在救災工作中表現出對人道主義事業的執著,他是我們所有人的榜樣。創新不以建筑類型為界,愛心不以預算多寡為限:坂茂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建筑師坂茂出生于東京,現年56歲,目前在東京、巴黎和紐約設有工作室,是建筑界的奇才。他不僅為私人客戶設計優雅且富于新意的作品,而且將同樣具有創造性和豐富的設計方法,廣泛運用于人道主義事業。二十年來,坂茂奔波于世界各地的自然和人為災害現場,同當地民眾、志愿者及學生合作,為災民設計和構建簡單、得體、低成本且可循環利用的避難場所和社區設施。坂茂在自己位于巴黎的工作室接受采訪時表示:“獲得這一獎項是莫大的榮譽。獲獎后,我必須保持謹慎,繼續聆聽于我的服務對象,無論他們是私人住宅客戶還是救災工作中的人們。我把這個獎項看作是對自己的鼓勵,我會堅持自己的事業——不是改弦更張,而是繼續成長。”坂茂在他從事的所有領域總是能夠發現多種多樣的設計方案,他通常會根據結構、材料、景觀、自然通風和光照條件,致力為建筑物的使用者們營造舒適環境。從私人住宅、企業總部、博物館、音樂廳到其他民用建筑,坂茂的作品總是以其原創性、經濟性和精巧性著稱,并且不依賴于今天常見的高科技技術解決方案。
瑞士傳媒公司Tamedia曾聘請坂茂為其員工創造一個宜人的空間。他設計了一個7層的總部大樓,主體結構完全以木材打造,木梁間相互扣鎖,無需金屬接頭。 對于法國蓬皮杜-梅斯中心,坂茂的設計靈感則來自于中式編織帽,他希望建造一個與之類似的大規模建筑物。他設計了一個能夠通風的起伏狀木條格子框架作為屋頂。在構建救災避難所時,坂茂經常采用可回收的硬紙管作為墻壁,因為它們容易取材;價格低廉;便于運輸、安裝和拆卸;而且能夠防水、防火和循環利用。他說,在日本的成長經歷培養了自己不浪費材料的信念。
孩提時代,坂茂曾觀察日本傳統木匠在父母住所內工作的情形——在他看來,他們的工具、建造活動甚至木材氣味都充滿了神奇。他常收集廢棄的小塊木材,并用它們搭建小模型。那時,他的理想是成為一名木匠。但在坂茂11歲那年,班上的老師要求同學們設計簡單的房子,而他的作品被評為最優并在全校展覽。從那時起,他就一直夢想成為一名建筑師。
坂茂的人道主義工作開始于對1994年盧旺達大屠殺的救助,有數百萬人因此而流離失所。坂茂向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提出了用硬紙管建造收容所的想法,并受聘成為顧問。1995年日本神戶大地震后,他再次貢獻出自己的時間和才華。在那里,坂茂開發出了“紙木宅”,將人們捐贈的啤酒箱內填滿沙袋作為地基,再將硬紙管垂直排列形成房屋的墻壁。坂茂還為神戶災民設計了一個用硬紙管搭建的社區中心。它后來被拆散,并于2008年運往臺灣重建。
坂茂經常與當地災民、學生和其他志愿者合作建造這些救災項目。1995年,他創立了一個名為VAN的非政府組織(NGO )——建筑師志愿者網絡。每次發生地震、海嘯、颶風或戰爭,他都會領導VAN的志愿者前往當地,其中包括日本、土耳其、印度、斯里蘭卡、中國、海地、意大利、新西蘭和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普利茲克建筑獎評委會主席帕倫博勛爵說:“坂茂象征著大自然的力量,鑒于他在遭受自然災害地區為無家可歸者和喪失財產者提供的志愿服務,這一提法恰如其分。而且,他還完全符合Architectural Pantheon‘建筑圣殿’的幾項資質—他對工作對象有著深厚的理解,特別強調對尖端材料和技術的運用;有充分的好奇心和執著;創新永無止境;獨到的眼光以及敏銳的感官。他還擁有任何普利茲克獎得主都必不可少卻又難以描摹的氣質。”
普利茲克建筑獎評委會對坂茂的評審辭特別強調了他對硬紙管和集裝箱等常見材料的實驗性運用;他的結構性創新;和他對竹子、織物、紙板以及再生紙纖維與塑料復合材料等非傳統材料的創造性使用。評委會還特別提到了日本埼玉市的“裸宅”(2000年),坂茂用透明的瓦楞塑料板給外部墻面做圍護,又以木構架上繃白色腈綸作為室內墻面。透光板隔層使人聯想起泛著光的日式障子。客戶要求不能有任何家庭成員被孤立,所以房子內只有一個兩層樓高的獨特巨大空間,其中四間個人居室安裝著腳輪,能夠自由移動。在東京的“幕墻宅”(1995年)中,沿著房子外圍兩層樓高的白色窗簾可以打開進行空氣對流,也可以在關閉后形成一個繭狀內部空間。在14層高的東京尼古拉斯·G·海耶克中心(2007年),其前后外立面均安裝高大的玻璃百葉窗,并且可以完全打開。坂茂以運輸集裝箱作為現成元素,構造了幾座“游牧博物館”(紐約,2005年;加利福尼亞圣莫尼卡,2006年;東京,2007年)。他設計的阿斯彭藝術博物館將于2014年8月開幕。他的建筑通常被譽為“可持續”和環保設計,但他本人表示:“大約30年前我開始采用這種設計風格時,還沒有人談論環境,而我則把它視為理所當然。我始終對低成本、本地出產和可重復使用的材料懷有興趣。”
2006年至2009年,坂茂曾擔任普利茲克建筑獎的評委會成員。他在世界各地的建筑院校講學和任教,目前是京都藝術與設計大學的教授。坂茂最初在南加州建筑學院(當時的總部設在加州圣莫妮卡)接受建筑學教育,并于1984年獲得了紐約庫珀聯盟的建筑學學士學位。
坂茂將成為第七位榮獲普利茲克建筑獎的日本建筑師,前六位分別是已故的丹下健三(1987年)、槙文彥(1993年)、安藤忠雄(1995年)、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團隊(2010年)以及伊東豐雄(2013 年)。頒獎儀式將于2014年6月13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舉行。每年的普利茲克建筑獎頒獎典禮都會在世界上具有重大意義的文化或歷史場所舉行,今年將首次在荷蘭舉行。典禮將通過普利茲克建筑獎官方網站PritzkerPrize.com播出。
獨具慧眼的2014年普利茲克獎評委會成員包括主席帕倫博勛爵,他是國際知名的建筑資助人,倫敦蛇形畫廊信托公司董事長、曾擔任英國藝術委員會主席、泰特美術館基金會主席。評委會成員還包括(按字母順序排列):
智利建筑師和埃勒門達建筑公司常務董事亞歷山大· 阿拉維那;美國華盛頓特區最高法院大法官斯蒂芬· 布雷耶;中國著名建筑師和教育家張永和;德國柏林的資深建筑策展人、作家兼編輯克里斯汀·費雷思;澳大利亞建筑師、2002年普利茲克獎得主格倫·馬庫特;芬蘭赫爾辛基建筑師、教授兼作家尤哈尼· 帕拉斯馬;印度孟買的塔塔集團控股公司塔塔之子公司榮譽主席拉丹·塔塔。西班牙馬德里IE建筑學院對外事務副院長瑪莎· 索恩擔任獎項的常務理事。
普利茲克建筑獎于1979年由已故的杰伊·普利茲克和他的妻子辛迪創立,每年授予一名在世的建筑師,以表彰其在建筑設計中所反映出的天賦、遠見和責任感,及其通過建筑藝術對人類社會和人居環境所做出的恒久和卓著的貢獻。獲獎者將得到10萬美元獎金以及一枚銅質獎章。
湯姆士·普利茲克在宣布今年的獲獎者時表示:“坂茂在救災工作中表現出對人道主義事業的執著,他是我們所有人的榜樣。創新不以建筑類型為界,愛心不以預算多寡為限:坂茂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