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居住健康與健康的人居環境
admin
2001-12-05
來源:景觀中國網
人類居住健康的問題挑戰引起了全世界居住者和輿論的關注,人們越來越迫切地追求擁有健康的人居環境。今天的住宅建設有責任確保廣泛意義上的健康,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社會的
人類居住健康的問題挑戰引起了全世界居住者和輿論的關注,人們越來越迫切地追求擁有健康的人居環境。今天的住宅建設有責任確保廣泛意義上的健康,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社會的和人文的,近期的和長期的多層次的健康。
地球環境哺育了人類,環境與人類的健康息息相關。由于人類過于不當的城市建設行為,人類居住環境急速惡化,地球環境受到莫大的威脅。人口的過度集中,城市建筑的高層化傾向,過分的人造環境造成土地失水性嚴重,熱島現象衍生。節能設計不重視,空調使用失控,能源浪費嚴重,城市氣溫普遍上升。城市,作為人類居住生活的功能區,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居住條件的惡化,環境污染,人際關系冷漠等“城市病”正在蔓延。城市已不再是人、自然和社會健康發展的樂園。要改變現狀,讓城市功能朝著人居健康的目標發展是我們今天的歷史責任。
現代科技的發展,一方面讓我們享受了當代的文明,同時又使我們容易忽視大自然賜予我們的陽光、空氣和水。過于依賴現代科技的生活方式極容易削弱人和自然的和諧共存的親密關系。回歸自然,親近自然已成為當今人類的共同心聲。
“健康住宅”從歷史的角度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提出了圍繞人們居住環境與人類健康的相關問題,號召人們以居住與健康的新價值觀,重新審視我們的住宅建設行為,促進健康住宅事業的發展,共同建設健康、安全、舒適和環保的人居環境工程。
1.健康住宅追求內在的完美
中國住宅建設獲得了可喜的發展,人們在追求“數量”的同時,更重視“品質”的提高。在經歷了長時期計劃經濟對人們思想束縛之后,開始十分重視住區的環境的規劃,周密的布局,住宅類型的選型和材料的配置。更有遠見卓識的開發商提出了“軟住宅”的理念。將文化、理念、價值帶進了住區,建立尋求居住空間、居住行為、居住形態和開發模式的物業管理模式。注重物質價值和精神價值之間轉化與結合的典范作用,將地產開發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人們的消費需求升華,反映了對人居環境和生活品質的全新要求。山、水、土、石、綠地、陽光和空氣,大自然的組成要素成為人們追求自然生態,提高住區品質的目標。綠色住宅、生態住宅、水景住宅、陽光住宅以及高科技水準的智能住宅應運而生,迎合了消費者的某種心理感受,增加銷售熱點。
但是,這些概念和炒作大多局限于單一特性的理念,流于外表形式,并沒有從居住者切身的生理、心理健康需求入手。解決住宅居住品質的內在因素,住宅開發建設必須突破慣常角色定位和物業概念,由經驗型感性摸索階段上升到理性的科學的開發階段。
健康住宅順時應勢地被提了出來。它的主要基點在于:一切從居住者出發,滿足居住者生理和心理的需求,生活在健康、安全、舒適和環保的室內室外居住環境中。因此,健康住宅可以直接釋義為:一種體現在住宅室內和住區的居住環境的方式。它不僅可以包括與居住
相關聯的物理量值,諸如:溫度、濕度、通風換氣效率、噪音、光和空氣品質等,而且尚應包括主觀性心理因素值,諸如:平面空間布局,私密保護,視野景觀,感官色彩,材料選擇等等。回歸自然,關注健康,制止因住宅而引發的疾病,營造健康,增進人際關系(引自Healthy Buildings 2000)。
健康住宅有別于綠色生態住宅和可持續發展住宅的概念:綠色生態住宅強調的是資源和能源的利用,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注環境保護和材料資源的回收和復用,減少廢棄物,貫徹環境保護原則。它的實際釋義為:“消費最少的地球資源,消耗最少的能源,產生最少廢棄物的住宅和居住小區。”綠色生態住宅貫徹“節能、節水、節地、治理污染”八字方針,強調可持續發展原則,是宏觀的、長期的國策。
“健康住宅”圍繞人居環境“健康”二字展開,是具體化和實用化的體現。對人類地球居住環境而言,它是直接影響人類持續生存的必備條件。保護地球環境人人有責。但從地球環境,一直到地域環境,都市環境,以及居室內環境如何著手呢?不言而喻,從小到大,從身邊到遠處,從基本人體健康著手推開,以至于室外敷地、城市地域乃至地球大環境,不斷地引伸與拓展。
2.健康住宅的國際趨向
從1972年聯合國召開斯德哥爾摩會議起,人們開始對環境污染有了高度的重視。人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犧牲了健康的條件,造成了許多疾病的發生。1981年,世界建筑師大會中提出了建筑物對人的負面影響的問題,會議發表的“華沙宣言”表達了建筑學應進入環境健康學的時代,生態觀逐步被重視并發展。1987年“蒙特利爾公約”針對地球保護層——臭氧層的破壞影響到人類的生存問題,方開始對全球性的健康問題進行討論。1990年后,地球環境快速破壞,地球氣候異常,世界先進國家于1994年召開全球峰會,對環境惡化現象提出補救辦法。巴西里約熱內盧的“里約宣言”提出了二十一世紀議程“Agenda 21”議題,提交各國去執行并提出對策。2000年在荷蘭舉行的《SB2000》可持續發展大會和健康建筑研討會,提出全球共同開創未來的地球可持續發展和健康舒適居住條件的時代。從1987年2000年,世界各國大體上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即節能環保,生態綠化和舒適健康。各國從最先面臨的省能省資源出發,逐漸了解地球環境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轉而為生態綠化,最后回歸到人類生活基本條件舒適與健康。
3.健康住宅的評估指標
健康住宅的核心:是人、環境和建筑。健康住宅的目標是全面提高人居環境品質,滿足居住環境的健康性、自然性、環保性、親和性和行動性。保障人民健康,實現人文、社會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健康住宅評估因素涉及室內外居住環境健康性,對自然親和性,住區環境保護和健康環境的保障四大方面。不同于一般小區規劃和住宅設計,健康住宅的實施必須建立在優秀的住宅規劃設計平臺上,緊扣與“人”健康相關的指標框架,提高和引導健康住宅開發建設的目標。指標框架中,盡可能將評估因素量化、表格化和手冊化,便于實施工作人員檢查和記憶。
3.1 評估因素一:人居環境的健康性
人居環境的健康性主要指室內室外影響健康、安全和舒適的因素。在室外環境中強調有充足的陽光、自然風、水源和植被保護,避免噪音污染的侵害,并有防災救災,人際交往,增進人情風俗的條件,尊老愛幼,實施無障礙的原則。
要求強調居住空間最低面積的控制標準,尊重個性,確保居住的私密性;實施公私分區的住宅設計,并對住宅的可改性,設備管道的布局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對住宅的室內空氣質量,應通風換氣暢通無阻,防止室內污染和病原體的發生。強調裝飾材料無害化,并就各類建筑材料的放射性污染物氡,化學污染物甲醛、氨苯及各種具有揮發性有機物(TVOC)等指標列表控制。提出空氣污染物控制標準。此外,室內的聲、光、熱環境質量和飲用水質量均有相應的標準規定,并用表格顯示清楚。
3.2 評估因素二:自然環境的親和性
對大自然的親和人人皆有之。但是由于城市建筑的蔓延,自然空間的縮小,氣候條件的惡化,弱化人們對自然的親和。提倡自然,創造條件讓人們接近自然和親和自然是健康住宅的重要任務。
要講對大自然的親和,必須在建設時盡可能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條件,如地形地貌、樹林植被、水源河流,擴大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讓人感受真實的對自然的情感。同樣,水、陽光、空氣和自然風也是寶貴的,應充分組織好,利用好,采用有效的措施進行大氣凈化,水土改造,水流復用和水土保持工作。
健康住宅生活少不了綠意。在居住環境中,廣植花木不但可以怡情養性,同時還可以促進土壤生物活化,對生態環境有莫大的裨益。綠化還被可吸收二氧化碳,改善小氣候,降低溫度。為了鼓勵綠化,應增加有關綠化覆蓋率、喬木植種的數量和栽種密度等要求,提倡大量種闊葉喬木和小喬木、針葉木等,其他依次是棕櫚類、灌木類,蔓藤和花卉苗圃。而對于草地則是中看不中用,因草地吸收二氧化碳的數量幾乎為零。增加立體綠化和植物立體配置,發展陽臺、屋頂綠化,保持人和自然的高接觸性。
土地的保水性能與改善土層的有機物,滋養植物,有益土壤微生物的活動,調節小氣候有關。保水性能越好,土地涵養雨水的能力越強。為了保證有好的滲透性和保水性能,應作好環境透水設計,保留和收集雨水,為此應在規劃中增加土壤面積,增加透水鋪面和雨水截留設計。
景觀水是指池水、流水、噴水和涌水等,規定為流動水循環使用,有循環水凈化裝置,使改造的地表水、雨水、污水的水質標準符合例表的要求。
3.3 評估因素三:住區的環境保護
住區的環境保護是指住區內視覺環境的保護,污水和中水處理,垃圾收集與垃圾處理和環境衛生等方面。主要從環境的衛生、清潔、美觀出發,在景觀和色彩上保持明亮、整齊、協調,既具有住區的個性和感染力,又具備文化性、傳統性。對于污水和雨水的處理,除了達標以外著重對污泥的綜合利用,減少出泥量,擴大復用水資源以利節省。
垃圾分類和袋裝化工作雖小,但意義深遠,培養住戶的垃圾處理自覺性,是居民實際行動文明行為的表現。與此同時,尚還應有公共場所的衛生和公共廁所的設置和寵物飼養的有關規定。
3.4 評估因素四:健康環境的保障
健康住宅的環境保障評估因素主要是針對居住者本身健康保障,包括醫療保健體系、家政服務系統、公共健身設施、社區老人活動場所等硬件建設。使住戶居住放心、方便。這些服務體系的創建為小區的健康生活品質升位有重要作用。
健康行動是指公眾參與的對全體住戶的教育行動。是健康住宅不可分離的部分。健康住宅硬件建設和健康行動的軟件建設結合在一起,才能建立健康住宅完整概念。真正引導住戶的健康居住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社區的生活品質。組織志愿者活動,開展各種持續性健康活動。
4.健康住宅的推廣與應用
健康住宅的評估因素涉及面廣泛,量化指標要求嚴格,必須采用嚴格的檢測分析方法,在實際應用上,不只對住宅作為最終產品的評估測定分析,世界各國多數采用建筑物全壽命周期評估法,對建筑物全過程中不同時期確定評估指標體系。如建筑生產中的規劃與設計、生產制作、運輸安裝、使用維護、廢棄處理、建材回收的全過程。不同階段分別設定評估的重點。
評估過程劃分為建設前現場條件,建設過程和建成住宅的性能三個方面的評估工作。為開展好這一工作,應做下列準備工作:
4.1 健康住宅技術文件:
(1)技術文件:
◆健康住宅建設要點(指導性、規范懷、標準性文本)
◆健康住宅評估因素及評價指標體系
◆健康住宅評估方法標準
◆健康住宅監測設備標準及現場測量方法標準
(2)管理文件:
◆健康住宅實施管理辦法;
◆健康住宅專家委員會組織法
◆健康住宅承諾書和保證書
4.2 開展示范試點工作
健康住宅力求推動全國健康住宅工程的建設工作的發展,開展健康住宅工程試點和技術跟進工作。對工程項目在規劃設計、建設中和竣工驗收過程中,應分階段開展技術咨詢、現場測試和評估工作,并經專家考測后實行評估驗收。
4.3 健康住宅的組織
健康住宅的工作由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織實施,并聯合了國家衛生部、環保總局和國家體育總局等下屬研究機構共同參與,采用合作機制開展工作。
因當前條件限制,暫定只在北京市進行初步試點。根據申報情況進行專門指導、取得經驗后逐步向全國的健康住宅建設推進。
文/北京房地產 開彥 張文華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