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變廢為寶” 雨水資源化的循環經濟概念
admin
2012-11-06
來源:景觀中國網
德國人的自然環保觀念很重,德國的石油、天然氣、煤礦等資源匱乏,能維持人生命、滋養農作物、通航發電、作自然景觀的雨水就成為了德國人眼里自然饋贈的寶貴資源??釔蹚南到y和長遠角度解決問題的德國人提出了雨水資源化的循環經濟概念。
德國人的自然環保觀念很重,德國的石油、天然氣、煤礦等資源匱乏,能維持人生命、滋養農作物、通航發電、作自然景觀的雨水就成為了德國人眼里自然饋贈的寶貴資源。酷愛從系統和長遠角度解決問題的德國人提出了雨水資源化的循環經濟概念。
采集雨水澆花洗車
科學表明,水資源在大氣中循環運動,生生不息?;谶@個思想,德國人對雨水管理的基本原則是順其自然、就地解決。
德國人在路面設置洼地和滲渠等設施,這些設施與帶有孔洞的排水管道連接,形成一個雨水處理系統。雨水降到地面后,順利被導入這些設施。由于雨水經過不同的地面會攜帶泥沙、樹枝或者受到化學物質污染,德國人就為它們量身定制不同的處理方法,經過處理后的雨水才能被排放和再利用。
降到低洼地中的雨水可短期儲存,進入滲渠的雨水則能長期儲存,保證盡可能多的雨水得以滲透,補充人類開采地下水帶來的消耗。德國還將雨水的傳輸儲存與城市里的綠地、花園、人工濕地等景觀融為一體,為干燥和風塵仆仆的城市做補水面膜,創造宜居環境。
除了這些大型設施外,德國人還時興在自家院子里安裝雨水收集器,采集的雨水經過處理后澆花、洗車、洗衣服,樣樣都能派上用場。
經過導流、儲藏、再利用,雨水不但不容易造成水災,還能起到補充地下水資源和節能的社會經濟效應。
雨水提供就業機會
德國聯邦和各州法律規定,所有雨水都需要經過處理才能排放,且雨水處理費與處理污水的費用等同。立法上,在新建小區之前,無論是工業、商用還是居民區,均要設計雨洪利用設施,否則政府將征收雨洪排放設施費和雨洪排放費。
雖然居民要為變廢為寶支付一定的開支,但他們換回了更多的工作崗位和更好的節能生活方式。
根據調查,2011年全德有超過38萬人在可再生能源行業工作。在雨水相關的能源行業,德國Mall公司2010年的一項研究顯示,相比2009年,從事“雨水循環”的企業營業額增長了5億歐元。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