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建筑師:SAM Architekten und Partner
地點:瑞士阿德利斯維爾
攝影師:Courtesy of SAM Architekten und Partner
SwissRe公司希望在其位于瑞士南部阿德利斯維爾(Soodring 6)的辦公樓內院因地制宜建造一個遮篷。這棟綜合辦公樓于2001年開放,我們作為遮篷設計師,非常希望保留庭院在主樓與附屬建筑之間的調節功能,因此在這個項目中運用了城市設計理念中的透明感。最終得到客戶認可并實施的設計方案是一個類似于樹葉的有機造型鋼質遮篷,而庭院的幾何形式和材料均中規中矩,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屋頂遮篷的形狀源自于場地本身的特征以及設計要求。在“樹葉”的東北邊,葉尖與附屬建筑——餐廳挨得很近,但卻沒有碰到。人們從這附近的門走出餐廳,在室外只需邁一步就能進入遮篷下方。遮篷的大弧線造型從此處順著庭院的長度延伸。為免遮擋自然光線進入餐廳,在遮篷的東北邊設計了一個波浪形的凹口,而這一設計也構成了整體造型的特色。三根支柱均位于遮篷的周邊,從而使遮篷下方的空間桌椅布局有了更大的靈活性。這樣的安排也使包圍遮篷內側的肋板骨架成為整體承重結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細長的扇形柱子在外形上十分符合遮篷的形式和分割方式,并且與遮篷的邊緣部位和肋板骨架共同構成了支撐結構。采用三維CAD技術制作的模型在重量、設計與連接方面均使這一鋼結構實現了最優化,同時還有利于人們理解其復雜的構造,尤其是遮篷的邊緣部位,而且利于確定切割與軋制的規格。將所有配件組裝到一起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對鋼結構與金屬加工技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們事先利用實物大小的組件進行試驗,從而能夠獲得最佳連接質量,控制整體視覺效果。當真正到了搭建結構體的時候,我們所面臨的挑戰還包括構件運輸與組裝等后勤方面的任務。為了成功、高效地將這兩部分構造安裝在庭院之中,在方案實施時采用了特殊的車輛調度方式,專門在星期六施工,還動用了最大號的起重機(部件必須被吊起越過五層高的辦公大樓)。
桌椅隨意地分布在庭院中的各個位置,新加入的遮篷也分外自然地融入這一環境之中。任何人只要一坐在遮篷下方,就會感受到支撐起柱子與遮篷大梁的肋板的調節作用。肋板的韻律感與幾何形式均顯示出設計的結構理念,詳細展現出在時而寬大的懸挑部位產生的力的傳遞路線。不過,遮篷的結構框架及其所封閉的空間形成的仍然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單位。
在遮篷下方有一種祥和怡然的氛圍,而從外形看來,遮篷卻顯得活力無限。這主要是由于遮篷的外部線條沿著一條邊線在曲線和高度上不斷產生變化。這條邊線本身便是由其中一根肋板構成的,順著柱子邊緣的凹凸面蜿蜒,并一直向下延伸至支點上。
從庭院上方的辦公室看去,遮篷的頂部設計簡潔質樸。樹葉的造型由精致的肋板線條形成,肋板中的凹槽有時在雨后還會收集一些雨水,就像在大自然中一樣。簡單的白色更強調了結構的線條感,也為相鄰的房間帶來了良好的采光。
SwissRe公司阿德利斯維爾辦事處的員工迅速接納了這個新建的結構,并且非常喜歡它在室外提供的遮蔽空間。項目雖小,卻凝聚了我們在職業生涯中所遇到的各種挑戰,這個建在內院中的有機造型結構提升了原有綜合建筑的質感,同時還形成了自身獨特的建筑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