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1969年皮蓬杜誕生
1969年是個不同尋常的年份,這一年美國的阿波羅號將人類的足跡印在了月球,美國男人清一色留著貓王式的長鬢角。仿佛世界的目光都已經聚焦在了美國,連藝術界也是如此。5月的《君子》(Esquire)雜志封面刊登了安迪-沃霍爾在罐頭里扎掙的照片。波普藝術在世界范圍的大行其道,使得美國取代巴黎成為了真正的藝術中心。在這一年出任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第二任總統的蓬皮杜,也感到了這種藝術中心遷移后的失落。于是,這位執政30年,酷愛現代藝術并廣交現代藝術家朋友的總統,在他上任后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要讓巴黎擁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現代藝術文化中心。于是就有了今天與盧浮宮、奧賽博物館并稱為巴黎三大藝術博物館的蓬皮杜現代藝術中心。
關于皮蓬杜
蓬皮杜藝術中心位于今天巴黎賽巴斯托波勒(Sébastopol)大道東邊的波布(Beaubourg)區。遠遠望去,你會看到在一片18世紀典雅的灰黃色建筑群中間,赫然聳立著一座被五顏六色管道所纏繞的奇特建筑,像是被拆掉外殼露出內部線路的電動玩具,又像是一座正在施工過程中的“化工廠”。這座建成于1977年的現代藝術中心,即使在31年后的今天看來,我們仍然會驚嘆建筑設計的大膽與創新。盡管我們已經無法了解設計師倫左·皮亞諾和理查德·羅杰斯在他們三十幾歲被委以重任時的激動心情,但是我們依然欣賞他和他的合作伙伴的創新勇氣。所有從前躲藏在建筑墻壁里的管道都被請出室外,并用激起醒目的顏色加以強調,紅色的管道是交通運輸系統,藍色的是空調設備,綠色的是排水管道,黃色的是電器管線。整座建筑除了一道防火墻,再無其他的實體墻,只用透明的玻璃將內外部的空間融為一體。一道曲折上升的透明管狀電梯被凌空架在建筑的西里面,游客可以搭乘這座電梯到達藝術中心的頂層。辦公區的分隔則按照需要,隨時可以變更,除了廁所之外便再沒有封閉的空間了。作為展覽空間的分隔也是按照展覽的需要,隨時變動。在這座建筑身上,體現著對經典建筑規則的顛覆與打破。
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由“工業創造中心”、“公共參考圖書館”、“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音樂--聲學協調研究所”四大部分組成,實現了當年蓬皮杜總統的愿望,要建立一座使造型藝術、建筑藝術、城市規劃藝術、電視電影、文學、音樂、舞蹈以及其它種種最現代化的表現手段在一起相得益彰,充分展示它們的不同形式,體現它們的相互關系,表現當代思想的活動及其藝術實踐的一個場所。
蓬皮杜藝術中心的一、二層是圖書館,但絕對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舊式圖書館。它擁有當代書籍30萬卷,期刊2400種,幻燈片20萬張,微縮膠卷15000個,唱片1萬張及各種電影、錄像、地圖、磁帶等。館內設施一律開放,讀者可隨意翻閱開架圖書,從美國的《playboy》到中國的《人民日報》你都可以找到。通過錄相機隨意選看介紹各國文學藝術、科技、民俗等情況的電影、錄像;音樂愛好者可以戴上耳機自由欣賞自己挑選的唱片。館內到處都設有放大閱讀機和復印機,讀者可隨時用以查閱微縮膠卷和復制資料。該館還附設有語言學習室,共有40個小房間和40種語言的有關教材、資料,人們在此可以聽錄音、看教材,選學各種語言。更為重要的是,圖書館充分體現了法國“自由、博愛”的理念,圖書館的大門為所有的人敞開,無需辦理各種復雜的證件和手續繁瑣的登記。寒冷的冬日,你會經常看到背著行囊的流浪漢等在開館前的人群中,只要開館時間一到,他們就可以坐在溫暖的圖書館,讀讀報紙,看看電影,度過悠閑的一天。在這里,百科全書派的理想終于實現了。傳統圖書館的模式被顛覆,一切為了便捷,一切為了知識的傳播。
“大倉庫”皮蓬杜
最初在設計這座現代文化藝術中心的時候,兩位年輕的設計師就曾經被要求要建筑要體現“文化”二字。到底何為文化?他們不斷的追問,卻無明確的答案。最后,他們決定把這座現代藝術博物館建成一座大“倉庫”,用來存放所有的現代藝術作品,用最為客觀的方式呈現出整個現代藝術的立體脈絡。館內藏有20世紀以來各個流派的現代藝術作品。參觀人數最多的展覽莫過于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藝術大師的作品。達利、馬蒂斯、博納爾、、馬格里特、弗朗西斯。培根、康定斯基的作品總是吸引著藝術愛好者的眼球。館內陳列方式非常現代化,按照時間先后的順序排列著各個流派的代表作,周圍又有許多的小展覽室,分別介紹某一流派某作家的做品。這樣的陳列方式,既能讓參觀者了解現代藝術的全貌,又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某一流派和畫家進行深入的研究。館內還設有可以升降移動的板架,掛有那些未出展的作品,一按動電鈕,這些自動板架便可將那些觀眾所需而未展出的藏品展示在人們面前。這種理想化的排列完全歸功于建筑本身空間分割的自由性。蓬皮杜的現代藝術博物館就如同是一部立體的藝術史,生動的呈現出20世界藝術史的面貌。
在“工業創造中心”中,主要通過各種展覽會和圖書資料向觀眾介紹有關市政建設、生活環境及各種工藝產品的發明和創造情況。同時還向觀眾提供各種日常消費品的資料與咨詢。在這里,你能看到人類各種奇思妙想的創意。“音樂——聲學協調研究所”則為避免噪音干擾而建于大廈旁邊的地下。這里是音樂工作者試驗和冒險的天堂,大量現代化個設備和技術為他們的研究提供條件。此外,這個中心還從事研制新樂器和各種音響設備的工作。
皮蓬杜開拓亞洲市場
近年來,隨著“中法文化年”的建立,蓬皮杜在中法文化的交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逐漸被中國人所熟知。在03年的巴黎的“中國文化年”活動中,蓬皮杜舉辦了“中國當代藝術展”,中國美術館的館長擔任中方的策展人,50多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在這里展出,例如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視覺藝術家王廣義、方力均、劉小東等人的藝術作品。音樂人崔健的兩個音樂作品,著名導演張藝謀、賈樟柯的電影也同時在蓬皮杜上映。《新浪潮——來自蓬皮杜中心的法國當代藝術大展》在上海、廣州、北京巡回舉辦,給中國觀眾帶來了一次視覺盛宴,親身接觸到蓬皮杜藝術中心的當代藝術收藏,同時也對過去50年中法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有了更多了解。與世界其他現代博物館一樣,蓬皮杜藝術中心也開始在世界各地建立分館。中國在亞洲藝術中心地位的確立和中法文化交流的頻繁,使得蓬皮杜看準了上海這個潛藏商機的城市。蓬皮杜藝術中心于2007年召開發布會,正式宣布在上海建立一個便于開拓亞洲市場的分館,期望在2009年能夠完工并投入使用。
距離蓬皮杜開館已經31年過去了。宇宙載人飛船變成了旅游用的交通工具,貓王的歌曲被當成了流行中的經典寫進了音樂史,波普藝術依然有人在做,卻不再是時代的主流。而這座曾經備受非議的“化工廠”依然在那片18世紀的古建筑群中展示它旺盛的活力,依然與周圍的灰黃色調格格不入。然后,再也沒有人斥責它的突兀,也很少有人感嘆它的大膽創新。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早已融入了巴黎城市的肌理之中,成為了現代化巴黎的紀念碑式建筑。這首未完成的色彩交響曲,在新世紀繼續奏響現代藝術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