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俄羅斯建筑學家亞歷山大•列米佐夫構想出一個蝸牛殼形狀的房子,結實環保,號稱綠色“方舟”。房子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維持運轉,擁有獨立的生命保障系統,適用于海洋、沙漠等不同環境,可用作飯店或臨時避難所。
選用“水立方”的建材
依照列米佐夫的設計,“方舟”看上去像是一座溫室。它的外殼固定在金屬框架上,用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塑料制成。這種塑料抗腐蝕,強度高,耐受溫度范圍廣,摩擦系數小,不易附著塵土,是北京奧運會標志性建筑之一“水立方”的主要建筑材料。
圓弧外形增強“方舟”抗壓性能,金屬框架有助于分散沖擊力,使建筑抗震。
設計圖顯示,一種“方舟”建在陸地上,另一種靠蜂窩結構底部提供浮力,可漂浮在水面上。
國際建筑師協會發起一個項目,向建筑師征集可用于救災的建筑設計。列米佐夫的設計屬于其中一部分。不過,“方舟”不限于讓人們遭遇自然災害時避難,寫字樓、公寓樓和飯店同樣可以采用這種設計。
可以新陳代謝的空間
按照列米佐夫說法,設計建筑需要考慮兩件事:一是安全,讓建筑能抵御各種極端天氣;二是環保,不讓建筑居住者活動破壞自然環境。
“方舟”整體通透,節省照明用能源;可收集雨水,凈化后在建筑內循環使用。無論室外風霜雨雪,栽培著大量植物的“方舟”內總是春意盎然,空氣清新。
這些植物為“方舟”提供充足氧氣,也為居民們提供食物。
列米佐夫把風力發電機設計在建筑中央,在外表面覆蓋太陽能電池板。
列米佐夫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建筑采用蝸牛殼狀外形“有助于形成氣流,增強風力發電機效能”。
短期簡易的組裝方法
一座小型“方舟”可容納50人,大型“方舟”可供1萬人居住。
目前設計尚停留在圖紙階段。列米佐夫和合作伙伴正在尋找投資方,以期設計變為現實。他們預計由于建筑輕巧、簡單,建設費用不會太高。
列米佐夫說,可先生產出“方舟”組件,需要時“三至四個月就可組裝完畢”。
列米佐夫讀碩士研究生課程時,把設計不產生污染的建筑作為研究課題。
編輯點評:極端天氣近在眼前,天災接連不斷,“未雨綢繆”勢在必行,建造“諾亞方舟”的構想早已列入人們計劃之中。這次的構思似乎讓平民老百姓在未來的 “絕地求生”中看到了一絲希望:綠色“方舟”造價不高(非達官顯貴的專屬救生船),短期內可以完工(可贏得更多的救援時間),陸地和海洋都可以安置(各種地理環境都考慮到),并且,它不需要外部物資補充,可就地取材自行生產,能源循環使用(真正的可呼吸的綠色空間),我看好你哦!
城市的規劃師們,如果,我們的城市都能做到能源循環利用,不產生廢氣廢物,城市真正成為一個健康體,那么,“絕地”會離我們更遠些,“方舟”只需停留在圖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