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讓人驚嘆的北京遠景展望
admin
2010-09-13
來源:景觀中國網
展廳忽略了北京城的一些缺點,比如時常發生的刺眼的污染,標志性的交通擁堵,還有巨大空曠的馬路顯得對行人總體上不友好。這并不是一場關于城市發展理念爭論的展覽;展覽目的就是為了慶祝北京市整體規劃。但展覽卻沒有數以萬計農民工的位置,而正是他們為這座城市的瘋狂發展提供了廉價勞動力。
“亨利 基辛格(Henry Kissinger)曾坐過這張椅子,”展館講解員說。“亨利 鮑爾森(Henry Paulson),美國前任財長坐在那兒。”
講解員說的這些椅子都配有安全帶,確保在動感電影廳觀影時椅子傾斜旋轉不會發生事故,坐在座椅上,配合著銀幕上的高科技畫面,能讓人們體驗虛擬現實,模仿高速穿過隧道或者飛翔在摩天大樓上空的感覺。
觀看影片時,你在隧道中穿梭,飛過2020年的北京城,那時北京的城市總體規劃已經完成。該片是北京這座高科技規劃展覽大廳的特色,最近,這里成了中國貴賓來華的必到之處,包括前文提到的基辛格與鮑爾森。
這座高三層的展廳主題不言而喻。中國領導人的動機是要將這座2000萬人口城市建成光彩奪目,高效環保,建筑風格鮮明的魅力城市,配得上崛起大國首都的地位。
對于我這樣的客人,每年都會來中國1個多月,展覽有那么一點宣傳的意味,至少有點打廣告的意思。展覽有點懷舊,像幾十年前官方彩色出版物上展示社會主義成就那樣。
展廳忽略了北京城的一些缺點,比如時常發生的刺眼的污染,標志性的交通擁堵,還有巨大空曠的馬路顯得對行人總體上不友好。
這并不是一場關于城市發展理念爭論的展覽;展覽目的就是為了慶祝北京市整體規劃。但展覽卻沒有數以萬計農民工的位置,而正是他們為這座城市的瘋狂發展提供了廉價勞動力。
不過,展廳本身的設計讓人目眩,提供的信息也很豐富。展館位于市中心天安門廣場的南面,緊鄰維多利亞風格的前門火車站,這里一直以來都有種在老北京腹地看到舊時歐洲的感覺。
一件小展品卻詳盡展示了北京城如何變遷,城市規劃的態度又如何隨之而變。展廳一層有排銅像,展示的都是在北京歷史發展中發揮關鍵角色的人物。
比如蒯祥,正是他在大約600年前的明朝,設計了通往紫禁城的巨大的天安門。
與古代人物并排陳列的還有梁思成,他是現代中國建筑的先驅人物,共產黨執政后,他懇求毛澤東保護北京的歷史遺跡,特別是環繞整個城市的明城墻還有眾多城門。
毛澤東沒有聽取梁的建議,北京為摧毀城墻付出了高額代價,這種損失至少在這尊小小的梁思成紀念銅像中得到了某種暗示性承認,他在1950年代和隨后的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了嚴酷迫害。
展廳的中央是1302平米的城市規劃沙盤,展示了現如今北京四環路內的細節。包括2008年奧運會的主場館鳥巢和水立方,還有其他新建的標志性建筑,比如建筑師雷姆 庫哈斯(Rem Koolhaas)設計的中央電視臺總部,還有法國建筑師保羅 安德魯(Paul Andreu)設計的橢圓型鈦金玻璃結構的國家大劇院。
某些新建筑引發的爭論并未在展廳提到,特別是庫哈斯先生的設計。一些北京人稱之為大褲衩,實際上的確像佇立在華北平原上的一條巨大短褲。
不過這些建筑物都是世界級建筑師的作品,反映了展廳希望展示的中國官方決心,利用國家新增財富將首都幾年前破舊不堪、雜草叢生的城市面貌轉變為國際化的模范規劃大都市。
該計劃和最近西方城市規劃中人性化的設計理念多有不合。龐大的環城路網,老城區的消失,還有瘋狂新建的大型購物中心,反映了整個規劃追求“雄偉建筑主義”(monumentalism)。
北京不是一座可以悠閑漫步,在街區里就將工作、生活、購物和娛樂結合起來的城市。不過,動感影片展示的公共交通規劃,與之相比,紐約交通可真是陳舊低效。北京已有一條連接新國際機場到市中心的高級快速軌道線,紐約卻無法做到這點。
另外北京還有全國性的高速鐵路網絡,美國也沒有。鐵路會跟北京的22條快速高效的地鐵線路無縫對接,其中9條已經完工。
還有一些單獨的關于地方環保主義的展覽,展示了低碳住房的模型,計劃增加風能太陽能的使用,以及垃圾和水的回收利用,還要著重考慮到風水來保護一些老城區的四合院,風水是中國古老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
這里展示了古老北京如何向現代化城市持續不斷的變革,令人印象深刻。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