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昆氣候會議難有成果
admin
2010-05-06
來源:景觀中國網
據聯合早報報道,內閣資政李光耀認為今年底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注定要跟去年底的哥本哈根大會一樣,難以取得成果。“如果各國能在坎昆作出具體承諾,我會感到驚訝。美國屆時應該還是無法承諾其國會可以通過哪些條例,而中國和印度還是會以本身的主權為理由,拒絕作出承諾。”
據聯合早報報道,內閣資政李光耀認為今年底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注定要跟去年底的哥本哈根大會一樣,難以取得成果。“如果各國能在坎昆作出具體承諾,我會感到驚訝。美國屆時應該還是無法承諾其國會可以通過哪些條例,而中國和印度還是會以本身的主權為理由,拒絕作出承諾。”
除非科技取得突破
他認為除非取得科技上的突破,否則國際社會將在應付氣候變化方面繼續裹足不前,而后代必將承受災難性的后果。李資政3日是在泛太平洋律師協會第20次年會上討論21世紀氣候變化問題的對話會上,對全球應付氣候變化談判的前景作出預測。
主持對話會的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教授請他針對去年12月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加以點評。李資政表示他不認為哥本哈根大會完全失敗,因為它至少讓各國更加關注氣候變化課題。“這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不容易在首次會議上就達成共識。”
他說:“哥本哈根大會最大的問題是美國政府無法作出承諾。因為其減排目標還沒獲得國會通過。即使美國愿意作出承諾,我也不認為中國和印度會因此而作出承諾。”
他指出,各國要推動經濟增長,就需要能源,而使用能源就一定會造成污染。中國和印度的立場是環境問題主要由之前發展經濟的發達國家造成的,現在輪到中印發展經濟,它們沒有理由為了環保而放慢經濟增長步伐。盡管各國政府都明白氣候變化是個非常嚴肅及實在的問題,如果坐視不理,可能會在四五十年后導致災難性后果。然而,現在的政治領導人到那時候早已不在了,李資政因此認為現在還很難要求各國政府拿出應對這個全球問題的政治決心。
“問題出在政府。政府要保住政權,就不能承諾放緩經濟增長,而是得承諾讓人民有更好的日子過。”不過,他也指出中國已下定決心朝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努力,并已投入大量資源去開發太陽能或供發電的再生能源。
李資政提到北京和南京的許多建筑物屋頂,都安裝了太陽能板,用以供應建筑物的部分電力需求。不過,這只是中國的太陽能板制造商的實驗性項目,以目前的科技,用太陽能發電還是不劃算的。因此,新加坡目前還沒立法要求家庭或商業用戶安裝太陽能板。
新加坡與外國交往 要以謙卑態度合作
李資政針對提問者詢問新加坡該如何發揮影響力去改變世界一些做法作出回應時,強調我國作為小國,就應該懂得保持謙虛,知道怎么做才是恰如其分,而不是到處去教其他國家該怎么做。
新加坡同外國交往之道,首先就是承認本身小國寡民,并以謙卑的態度去選擇與本身規模相應的合作項目。
內閣資政李光耀指出作為新加坡與中國旗艦合作項目之一的蘇州工業園區便是一例。因為我國清楚知道本身的規模有限,因此打從一開始就不考慮以無論是人口還是城市規模都大上新加坡好幾倍的上海,作為透過健全的城市規劃去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宜居城市的實驗田。
他針對提問者詢問新加坡該如何發揮影響力去改變世界一些做法作出回應時,強調我國作為小國,就應該懂得保持謙虛,知道怎么做才是恰如其分,而不是到處去教其他國家該怎么做。“否則別人會說你不自量力,根本不明白我們問題的難度。所以,新加坡會保持緘默,直到有人想聽取我們的意見。”他表示如果別國真的想學習新加坡的經驗,我國就能夠示范如何從小處做起,讓他們回到本國也知道該如何從小做起。
即使蘇州相對更愿意聆聽我國的意見,李資政透露在園區開發初期,新方開發財團的人員仍須面對中方同僚質問建國只有區區40年的國家,有何資格去“教導”一個擁有悠悠5000年文化的古老國家的窘境。
經過近16年的開發,被中國領導人形容為“重中之重”的中新蘇州工業園區的規劃與建設標準,現在已儼然成為中國其他有意發展綜合城鎮的城市的黃金標準。然而,要仿效園區的成功經驗,并非那么輕而易舉。
李資政指出,如果中國的市委書記和市長的工作表現,繼續是以他們所能取得的地方生產總值增長作為評定標準,他們為了追求經濟績效,往往會犧牲掉環境保護。因為可持續的生產總值增長,并不是個容易衡量的標準。
不過,他相信中國領導人應該很清楚這一點,所以我國才會在側重向蘇州工業園區輸出規劃與管理經驗之后,再進一步同中國政府合作開發標榜取得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天津生態城。他表示中國方面對這一合作項目極為重視,但是生態城的發展絕非一蹴而就的城市發展項目。
在可預見未來將出現 更多區域自貿協定
內閣資政李光耀認為全球性的自由貿易協定在可預見的將來無望達成,較有可能出現的是更多的區域自貿協定。因此,他認為美國若要保持它在國際上的經濟影響力,就應積極加入太平洋區域的自貿區,以免落在中國之后。他透露當去年同美國總統奧巴馬會面時,也告訴他美國若不加入太平洋區域的自貿協定,它將失去主導優勢。李資政在對話會上回答一名美國律師的問題時,指美國是導致世界貿易組織的全球自貿協定談判破裂的根源。“只要這一屆美國國會還在任的一天,多哈回合就注定只能原地踏步。這一屆美國國會不會通過相關的法案,因為它是反對自貿協定的。”
反觀亞洲,中國在推動自由貿易方面顯得很積極,還同亞細安簽訂了自貿協定,甚至為了得到亞細安的經濟腹地,而愿意給與寬厚的貿易條件。與此同時,亞細安也跟澳洲及紐西蘭簽訂了自貿協定。此外,中國也正在跟日本和韓國進行自貿協定談判。李資政認為這反映出中國決定以東亞作為它發揮經濟影響力的基地。
新馬的差別:這里是新加坡人的新加坡 那里是馬來人的馬來西亞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差別是這里是一個新加坡人的新加坡,而那里卻是一個馬來人的馬來西亞。
針對一名旅居東馬沙巴州的澳洲律師在對話會上提出的關于馬來人特權的問題,李資政表示既然新馬已經分家多年,各自為政,他不便深入討論馬來西亞的情況。他說:“我不想多談這個課題。我們被踢出馬來西亞,正是因為我們堅持要建立一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所以,我們被踢出來后,就成立了‘新加坡人的新加坡’。我們不是一個華人的新加坡。”
李資政指出,馬來西亞首相納吉雖嘗試提出“一個馬來西亞”(One Malaysia)的概念,但這只是意味著所有的人都住在一個叫馬來西亞的地方,而并不意味著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權利。“馬來西亞政府增加或削減馬來人特權的能力,是不容侵犯的。”盡管如此,“一個馬來西亞”的概念還是令當地一些馬來人無法茍同。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