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如何保護秦嶺的生態環境、保護西安市民賴以生存的水源地?如何全面遏制秦嶺地區環境遭破壞的趨勢?如何破解生態保護與開發利用之間的矛盾,打造大美秦嶺?
在昨天召開的《大秦嶺西安段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及《大秦嶺西安段保護利用總體規劃》專家評審會上傳出了好消息,兩部規劃方案目前已初步擬定。
科學規劃
決定秦嶺的未來和發展
據市規劃局局長惠西魯介紹,秦嶺以其氣候分界線、江河分水嶺、植物的多樣性及文化深厚和環境優美,而被大家贊譽為國家中央公園,它的生態保護和生態利用,是打造一級旅游目的地不可獲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西安市民修心養性的重要場所,這些功能的實現,都要有科學的規劃基礎為引領。
市秦嶺辦主任和紅星說,此次規劃方案還僅是初稿,主要涉及兩個方面,包括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保護利用總體規劃,這樣的規劃決定著秦嶺的未來和發展,其目的就是為了保護秦嶺生態資源,爭取到2020年,將大秦嶺西安段打造成生態旅游區,成為中國的中央公園。
規劃目標
打造游居皆宜的生態旅游區
據了解,《大秦嶺西安段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及《大秦嶺西安段保護利用總體規劃》的目標是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相互融合、游居皆宜的生態型旅游綜合區。根據規劃,大秦嶺西安段涉及周至、戶縣、長安、藍田、灞橋、臨潼六區縣,規劃范圍東、西、南至西安行政界限,北至環山路以北1公里,規劃總用地面積5852.67平方公里。
秦嶺北麓區域以生態保護為核心,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文化、生態旅游、社會民生、高新科研類產業。依托優良的生態資源,整合農業、旅游、文化、民生,高新技術產業,以環山路為主線,均衡、團簇式布局,避免線狀發展,重點發展旅游文化、研發創意、康體生命、生態觀光農業等產業。
空間結構
構筑山水田城生態格局
規劃提出,根據環山路沿線空間發展形態,依托秦嶺珍貴的空間和生態承載能力,形成“一軸、六縱、六片區”的空間結構模式。構筑山、水、田、城生態格局。
“一軸”: 即沿新環山路以北1公里向南至山腳線,東西延伸至藍田、周至出境界的發展主軸;
“六縱”: 即以黑河、澇河、灃河、潏河、浐河、灞河為依托的綠色生態帶;
“六片區”:即太白山旅游觀光區、樓觀臺旅游度假區、草堂科技產業基地、終南山文化產業區、湯峪溫泉旅游度假區、臨潼國際旅游度假區。
到秦嶺游玩更加便捷 南向地鐵線擬延伸至秦嶺環山路
據了解,在整個規劃過程中,道路交通主要以低碳旅游、綠色出行為原則,規劃形成 “三四五”交通結構體系。繞城高速到環山公路段擬將建設高架快速干道,南向地鐵線路延伸至秦嶺環山路區域。今后,市民到秦嶺游玩,將更加便捷。
中心區與秦嶺北麓 快速通道將達12條
為加強主城區與秦嶺北麓區域的交通聯系,規劃提出在對現有通往秦嶺北麓區域的道路提升改造基礎上,加快長安大道實施建設。近期規劃新建西安南橫線、長安大道,提升西灃路、西湯路、長鳴路、半引路的等級,使中心區與秦嶺北麓的快速通道達到12條,促進秦嶺生態旅游開發。
沿子午大道(繞城高速至環山公路段)建設直達秦嶺北麓的高架快速干道。加強秦嶺北麓區域與主城區的聯系,實現環山公路與城市繞城公路的“無縫對接”。為來秦嶺休閑度假旅游的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
設“綠道”并建自行車中轉站
沿環山路及各旅游景點主要道路,設置“綠道”,沿環山公路、西太路、西灃路、子午大道、雁引路等規劃觀光綠廊,提倡低碳環保的旅游方式。“綠道”將田園風光、山林風光、農家風光相結合,沿途還可以到休閑農莊過一把“農家樂”癮,品嘗綠色原生態食物、土特產等。同時設置自行車中轉站,建立自行車與公交車方便快捷的換乘系統。沿環山公路增設停車場,開辟旅游公交線路。
南向地鐵線路擬延至秦嶺腳下
結合主城區地鐵線路修編,將南向地鐵線路延伸至秦嶺環山路區域,并規劃建設沿山旅游觀光專線。使得秦嶺北麓與西安主城區的交通聯系更加便捷通達。形成三條高速,四條快速干道、五條主干道為骨架的綜合交通體系。
環山公路擬建觀光小火車線路 游客還有望乘直升機俯瞰大美秦嶺
如今,每到節假日或周末,許多市民都會走進秦嶺,感受天然氧吧的魅力。在此次規劃保護初步擬定的方案中,對發展大秦嶺特色旅游也作出了詳細規劃。秦嶺北麓將不僅打造多個自然生態游的新熱點,沿山公路或將建設觀光小火車線路及直升機救援中心,并開辟低空游覽線路,屆時市民有望坐上直升機,從高空俯瞰大美秦嶺。
依據初步規劃,未來將充分利用規劃區域的交通便利、山水田園風情和歷史文化氣息濃郁的特點,構筑自然觀光、文化體驗、祖庭朝拜、溫泉度假、修學旅行等多元化的旅游產品體系,主要發展:宗教文化旅游、自然休閑觀光旅游、生態觀光農業旅游,形成面向國際國內的多層次的旅游產品。
將利用樓觀臺、草堂寺、重陽宮等宗教祖庭豐厚的宗教文化資源遺存,精心打造與秦嶺北麓區域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旅游文化產業板塊,形成宗教文化旅游品牌;利用臨潼、湯峪豐富的溫泉資源和文化魅力,形成國際旅游度假區和療養勝地;利用翠華山、南五臺等地質景觀和朱雀、太平、王順山、祥峪等森林公園,形成自然生態游的新熱點。此外,文物古跡保護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原則,劃定保護重點;堅持“原真性和整體性”相結合的原則,整合歷史資源。
按照這一規劃,擬依托秦嶺范圍內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旅游度假區,建設集星級酒店、溫泉洗浴、商務會議、戶外運動為一體的世界級的休閑中心和旅游服務綜合體。塑造世界級休閑度假中心,提升旅游知名度。在此基礎上,配設中高檔星級酒店、商務會議、培訓中心、戶外運動場、(OUTLETS)特色購物、民俗文化、停車等服務設施,滿足旅客吃、住、游、購、行、娛等旅游六大要素,并推動特色旅游文化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發展。
大秦嶺保護規劃要對得起子孫后代 專家坦言:擔心出現過度開發
“秦嶺是西安的生態屏障,是西安的水源涵養區,它直接影響著西安的可持續發展,對于西安未來發展成為一個什么樣的城市非常重要。大秦嶺的保護規劃一定要經得起各方面的推敲,這個保護規劃應該站得高一點,我們這代人要對得起子孫萬代。”昨天,參加大秦嶺西安段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及保護利用總體規劃論證會的特邀專家,對規劃方案提出了殷切期望。
梁錦奎:有秦嶺作后花園很幸福
西安市規劃委員會秘書長梁錦奎說,有秦嶺作后花園是很幸福的事情,這是西安人的幸福,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秦嶺保護辦公室,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舉措。秦嶺一定要保護,同時秦嶺也一定要開發 。
首先要保護山勢,禁止開礦,有山、有水,有木,秦嶺才有活力。這種保護要依靠群眾,依靠當地居民。在開發里面一定不要商業化,不開發這么大一個寶庫不為人所認識,這是一個很大的浪費。開發旅游就是修一些簡單的設施,并科學布置,不要成片。有一些新修的建筑,有一些人跡,有一些人煙,也是好事,但是要注意量和度。
張錦秋:控制開發量 不然對不起子孫后代
中國工程院院士、建筑大師張錦秋在論證會上表示,對大秦嶺的規劃保護一定要慎重,她擔心因規劃不利會引來建設的高潮,規劃的目的是保護,不能適得其反。秦嶺是不可再生的,不僅要生態保護,還要有生態修復,因此必須把開發量控制到相當的程度,不然對不起子孫后代。
環山公路千米內不宜大型開發
“買一個假盆景,不光買一個假山,盆景下邊的盆也很重要。同樣道理,秦嶺的保護不能只保護到山腳根,山腳根這個相對平緩的地帶,也應該要劃到生態控制區范圍之內。”張錦秋在論證會上發言時認為,初步規劃方案對一般保護區的范圍劃得太小,一般在海拔1500米以上已經是深山老林了,一般保護區應該擴大,海拔高度的范圍應該往下降。
張錦秋說,在生態控制區里面,在位于水源涵養地之外的峪口中,可以少量建設旅游服務設施,這個建設要少量的,并且是小規模,可以是新建建設,也可以因地制宜的改造。建點小餐廳、小商店,不一定是另外選址、另搞大型設施。
她認為生態協調區是允許開發建設的,在離環山公路1000米的范圍里面,不能搞大型開發,否則會給生態帶來很大的破壞。
環山公路兩側建筑要控制高度
張錦秋說,環山公路周邊所要布置一些旅游服務設施的建筑高度、容積率都要控制,規劃認定高度是不超過12米,她認為應不超過9米,除了個別輪廓標志以外。
環山路以北200~500米建筑高度控制,初步方案里設置的是18米,她認為應是12米;500米到1000米范圍內建筑的控制高度,應由36米以下改為24米以下,因為24米是高層和非高層的界限,24米已經有8層樓高了。張錦秋說,所有的建筑只要一建好,就不能隨便去掉,秦嶺的生態是不可再生的,一定要保護好。
呂仁義:山下嚴格控制房產開發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授呂仁義認為,規劃的制定非常及時,秦嶺是西安天然的生態屏障,對其保護利用都很重要,要建設游居皆宜的旅游區,最好是在山下,尤其要嚴格控制房產開發,面對秦嶺的建筑要甘當配角,不適宜過密、過高。
李春芳:環山路暫無必要改6車道
市規劃委員會委員李春芳表示,在對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應該采取生態自然的方法,而不要采取城市規劃的方法。規劃中的西安南橫線,直直地穿過了感覺不合適,子午大道現在已經是6車道了,如果再架高架路,是不是合適?我們要的是生態、自然、低碳。
“我們要尊重現狀,現在的環山路很好啊,4車道,為什么要改成11米?6車道,很寬,未來10年我認為環山路的流量不會太大。我們規劃的時候,有個思想,一定要秦嶺保護,規劃要有科學的依據,要充分尊重自然,對秦嶺保護的規劃,好要做更深入的研究。”李春芳說。
韓驥:目前規劃還有待提高
西安市規劃委員會副主任兼總規劃師韓驥在發言中談道,大秦嶺保護規劃方案是一個大課題,對秦嶺未來的發展意義重大,但目前所完成的程度還有待于提高和完善。
開辟成熟登山路線 別讓游客給生態環境帶來“誤傷”
秦嶺給驢友帶來了快樂,但也有一些驢友給秦嶺留下了垃圾。這個周末,由本報發起的走進秦嶺撿拾垃圾的環保行動將拉開序幕。“保護父親山、護綠大秦嶺”已經引起了許多市民共識。昨天,有市民建議應該為進山的驢友開辟成熟的“登山路線”,加強峪口管理,同時也號召廣大市民以實際行動保護秦嶺的生態。
“秦嶺作為西安的后花園,近年來已經受到越來越多市民的青睞,一到周末進山游玩的市民絡繹不絕,這給秦嶺的生態環境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在個別峪口和景點,塑料袋、廢電池等人為污染都很嚴重。希望大家都能增強環保意識,從自身做起,愛護秦嶺難得的生態環境。”網友“老驢”這樣說。網友“孤雁”表示:每次進山,我們都多帶幾個塑料袋,發現垃圾就拾起來,已經起到了很好的傳播效果。“管理部門應開辟成熟的登山路線,并設置急救點、垃圾箱等必要的設施”。
西安市規劃委員會副主任兼總規劃師韓驥說,徒步登山容易對自然植被和環境造成破壞,對登山者來說,也存在一個自身安全的問題。大秦嶺西安段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及利用規劃只是一個從大的方面考量的總體規劃,且還是初步方案。下一步該方案通過審定后,會進一步規劃出具體的旅游專業方案,將對驢友登山等內容做出詳細的規定,包括登山路線、安全警示、設施設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