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8月10日至11日,西咸新區渭河生態景觀帶規劃方案評審會在西安舉辦。北京土人景觀與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與荷蘭VISTA景觀設計與城市規劃工作室、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上海復旦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分別匯報了精心為西咸新區渭河生態景觀帶制定的規劃方案。來自權威部門的13名專家對這4個團隊的規劃方案進行研究評審。最終,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勝出。其它3個設計團隊的方案同樣受到專家的肯定。
西咸新區規劃控制范圍882平方公里,規劃建設用地272平方公里,渭河、涇河、灃河3條河流流經此地。其中,渭河連接西安、咸陽兩大城市,秦阿房宮等17處周、秦、漢、唐歷史遺跡密布周邊,在建設西咸新區的進程中,渭河將作為大都市的核心區帶。此次評審會期間,嘉賓們圍繞西咸新區渭河生態景觀帶規劃進行深入研討,以期為渭河尋找一個符合西咸新區“現代田園城市”規劃理念的建設藍圖。這里,我們將四家單位的設計方案進行集中展示,與讀者一起分享他們為西咸新區渭河生態景觀帶設計的美麗藍圖。
渭水貫都 以象天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設計方案
本規劃借鑒“渭水貫都、以象天漢”作為設計的基本理念,以渭河作為今日西咸城市跨河發展的主脈,以自然生態作為渭河濱河地帶景觀建設的基調,嵌綴城市功能空間組團,構成今日西咸城市跨河發展的思路。確定“承啟歷史、尊重自然,生態綠芯、田園都市,造福子孫、持續發展”作為此次規劃設計的基本原則。
基本策略:
1.恢復重建渭河自然生態系統,建設渭河西咸百里濕地公園群。
2.充分發揮自然濕地強大的凈化作用的基礎上,建設生化池——人工濕地系統,處理城市雨水、污水,循環利用有限的水資源,并阻斷來自城市對渭河的污染。
3.結合渭河兩岸豐富的文化歷史遺存,營造大渭景觀,恢復、重建渭河“古樸、壯美”的大自然景觀特色。
4.在渭河自然生態景觀恢復的基礎上,適度開展休閑、觀光、體驗活動,培養人們熱愛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美德,有限開發利用河道資源,展現歷史渭河作為中華文明發源地的輝煌,建設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城市休憩生活的中央公園。
5.生產型河流——渭河生態景觀帶作為城市中央公園的同時,也為城市生活提供豐富的生活和生產資源——清潔能源、清潔水源、城市生態農牧業。全面考慮沿河地區城鄉發展與渭河生態建設同步進行,生態型城市與生產型城市同步建設。
總體構架:
“一河”——橫貫關中平原原生態的、靈動的、雄渾的渭河中水河道;
“兩帶”——“周、秦、漢歷史文化帶”和“秦宮漢陵遺址帶”,兩代匯聚于渭河;
“四園”——涇渭濕地公園、灞渭濕地公園、灃渭濕地公園、澇渭濕地公園;
“五大節點”——包括奧林匹克中心、秦漢文化城、都市農牧場、高鐵商務中心和生態能源中心。
奧林匹克中心:位于涇渭交匯口東側的渭河之濱,整個奧運中心沿渭河展開,包括主體育場館、奧運村、公園濕地、酒店商業等內容。奧運中心空間采用自由流動的空間構圖,與渭河的自然形態融為一體,同時利用渭河的河灘形成向城市開放的運動公園和沙灘活動區。
秦漢文化城:位于渭河北岸,橫橋和秦宮遺址公園西側,包括秦漢文化博物館、劇院、音樂廳、學術機構以及旅游服務和城市休閑設施,形成一個底層高密度的混合型文化區,如同西漢繁華的陵邑。秦漢新城采用中國傳統城市井字形的空間格局,配合渭河之濱的人工湖 ——秦漢映月形成具有獨特文化韻味的城市新區。
都市農牧場:現今的草灘地區依然保存著大規模的農業活動,包括農田、牧場和漁場。建議將這些活動作為渭河至關重要的特性而保留并加強其利用,同時,將農田、牧場、觀光農莊和大規模研發機構結合,展示和發展高產的城市農業形式和有機能源供應的多樣化解決方案。這將為全世界提供一個城市與農村有效協調的典范。
高鐵商務中心:西安北客站是亞洲最大的鐵路客運站,也將是我國東西部和南北方聯系的樞紐之一,圍繞西安北站將會有大量的商業和商務活動,同時此處靠近西安新行政中心,利用此優勢建設高鐵商務中心,并配合渭河之濱的高爾夫球場、渭河中央的娛樂島等城市娛樂服務設施形成西安城北的城市商務中心區。
生態能源中心:利用現在的渭河電廠進行改造,保持其能源中心的本質,將其改造成為以生物質為原料的綠色能源生產基地,并形成現代綠色能源展示中心。結合渭河沿岸的風能、光能發電設施計劃為一百萬人提供能源。
利用渭河獨特的自然文化條件形成以“澇渭”、“灃渭”、“灞渭”和“涇渭”為綠色景觀核心,以咸陽湖、奧林匹克主題公園、秦漢映月、農業旅游、娛樂島、新能源主題公園等為活動核心的渭河百里公園群落,讓西咸百里渭河及兩岸成為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中央公園。
水繞西咸脈 東方文化魂
北京土人景觀與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與荷蘭VISTA景觀設計與城市規劃工作室設計方案
愿景:此規劃是希望把未來的渭河及其沿岸,能夠打造成為:集自然生態、文化休閑、城市活力于一體的大西安中央綠廊,實現生態保護與城市發展的協調共贏,代表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嶄新形象。
戰略一:區域生態戰略
針對與本段渭河相關流域范圍,分別構建水生態、生物、遺產、游憩、視覺等安全格局,最終建立以渭河為中心的流域生態基礎設施。南側由秦嶺源遠流長的河流廊道,以及渭河歷年北移的故道濕地為主要構成,北側則由五陵塬遺產帶,以及自然徑流形成的沖溝綠帶為主
要構成。
戰略二:綜合水系戰略
采用了多種途徑,在保證河流防洪安全的同時,大大提高區域水系統雨洪調蓄能力與水質凈化能力,并營造出不同的河流景觀及城市形態。
戰略三:文化休閑戰略
構建沿渭河休閑公園帶,形成沿河連續的休閑游憩廊道;構建渭河兩岸遺址公園帶,實現農業生產、遺產保護、文化體驗三者的有機結合;重塑橫橋廊道,南北聯系三大公園帶體系,形成以渭河為核心的完整的文化休閑網絡,形成完善的文化與休閑體驗網絡。
戰略四:城市發展戰略
規劃強調渭河廊道對周邊城市發展的帶動作用,提出將沿河城市用地劃分為繁華西咸段、健康西咸段、文化西咸段、高效西咸段、生態西咸段五大功能片區,充分展示新時代的渭河綜合產業帶的炫彩繁華。
戰略五:城市形態戰略
充分尊重和利用地域中臺塬、水系等自然資源條件,塑造渭河沿線各具特色的多樣城市形態。從西至東打造六種城市形態類型,分別為“濱水環島城市”、“水網城市”、“庭院城市”、“水濱公園城市”、“濱水陽臺”與“帝皇谷”,使不同片區具有獨特而強烈的城市認知。
秦漢風韻的貫城中廊 國際風尚的休閑水岸
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設計方案
此規劃認為渭河將由兩市的南北“邊界河”一躍成為西安市的“中心河”,渭河兩岸將成為“大西安”金融會展、商務辦公等標志性形象的集中展示區,其定位與功能將發生重大轉變。
總體定位:秦漢風韻的貫城中廊,國際風尚的休閑水岸。
規劃總體結構:“一軸四廊五段”。一軸即:渭河景觀軸。四廊即:依托縱向的灃河及迎賓大道快速路、福銀高速、機場高速以及包茂高速,建設四條主要的生態綠化廊道,每條走廊寬度在500-700米左右。五段即:沿渭河景觀軸,通過四條主要綠色生態廊道的建設,將分別展現五個不同特色、不同功能的濱水段落,規劃對每個功能段都提出了未來的核心形象定位和主導開發政策。
十大規劃措施:
1、對渭河水體規劃措施:設立調蓄庫塘(清渭濟渭湖),清淤河槽。
2、對渭河灘地規劃措施:對渭河寬舒的河漫灘地,分層綠化、分層利用,建立百里灘岸濕地生態景觀帶。
3、對渭河支流規劃措施:利用南岸主要支流水系灃河、皂河等,建設進入城區內部的人工水系,可以組織公共活動更為聚集的城市型濱水岸線。
4、對渭河兩岸規劃措施:打造堤外濱河綠帶——百里渭濱林苑,建設五大濕地公園。
5、對兩岸城市開發規劃措施:結合多條縱向河流及交通線路形成“脊椎——綠指”狀綠化體系,規模大小不一的新建社區如“斑塊”般嵌入到整個濱河生態體系中。
6、對兩岸城市建設規劃措施:建設片區體現“高效緊縮”內涵,根據其本身的現狀條件與規劃定位,進行不同的建設強度與建筑高度控制。
7、對各個城市開發段落的功能與景觀規劃措施:規劃區內共包括五個濱水區段,每一區段構成特征:城市空間-主題公園-濱水綠地
8、對兩岸交通的規劃策略:規劃區內形成高速公路、交通性主干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五級道路體系。
9、對兩岸產業的規劃策略:現狀石油化工和裝備制造等傳統產業向高新技術、低碳環保型產業轉型。
10、堤岸建設策略:渭河共設計了6種堤岸,其中剛性的城市型堤岸與柔性的自然型堤岸各占3種;對支流及人工河道設計了8種堤岸,其中城市型堤岸與自然型堤岸各占4種。
渭水長流 西咸長安
上海復旦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方案
此規劃提出,生態保育措施重建渭河水體、灘地、濱河空間的生態連續性,修復其生物棲息、生態防洪、凈化污染等功能。同時,以可持續發展策略和低碳經濟模式規劃濱河空間土地利用方向、營造社會、生活空間。以渭河河道濕地長軸串聯生態、文化產業和現代生活群落,融生態、文化、生活于一體,打造低碳、生態的城市濱水空間核心功能區帶。
愿景:渭水長流,天漢貫都,大西安生態長安;涇灞溶溶,橫橋南渡,西咸區珠聯璧合。
總體規劃
一軸即:東西向的渭河河道濕地軸。二廊即:渭河南北濱河生態綠化走廊——天漢走廊。雙核即:涇渭灞匯流河道國家濕地公園生態保育核心區,橫橋中華新文化創意核心區。多射即:涇河、灞河、皂河、灃河、澇河及跨渭河主要道路形成的放射性綠色廊道。多群落即:
以“涇渭灞匯流河道國家濕地公園”為統領,建設沿渭河兩岸的生態保育群落;以“橫橋中華新文化創意核心區”為統領,建設沿渭河兩岸的文化展示與新興服務業群落;以前兩者的滋養,建設現代低碳生活群落。
規劃結構——點、線、面相結合
點狀結構:以“涇渭灞匯流河道國家濕地公園”為統領,建設沿渭河兩岸的生態保育群落;以“橫橋中華新文化創意核心區”為統領,建設沿渭河兩岸的文化展示與新興服務業群落;以前兩者的滋養,建設現代低碳生活群落。
線狀結構:天漢走廊是渭河南北濱河生態綠化走廊,由生態綠化基質、濱水綠色交通、標志性景觀橋垂直疊加構成。主要作為沿渭河的東西向游憩交通體系,以非機動車道及人行步道作為該綠色交通體系的主要框架。
面狀結構:通過河道生態恢復手段,改善涇渭兩河流域水質;以中國第一個治世“文景之治”做為主題進行發展;以奧體中心作為區域的發動機,帶動新區的發展、促進老城區的升級;規劃較大保存農業用地,形成一塊兼具田園與城市景觀的城鄉交界帶特色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