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 /> ">
貝氏家族已提交概念設計方案,長江路將“南有吳良鏞北有貝聿銘”。
六朝博物館
東箭道以東,長江路以北,原漢府街車站地塊——這個“荒廢”多年的土地,今年內有望動工了。一座六朝博物館將在這里崛起,它的左鄰右里分別是“總統府”和梅園新村紀念館,馬路對面是江蘇省美術館、南京圖書館、江寧織造府……
“荒廢”的空地
2007年5月22日,南京圣和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3.85億元的價格拿下了原漢府街車站地塊,2.88萬元/平方米的地價一舉創下了當時南京商業地塊拍賣史上的最高價。拿地之后,圣和藥業打算在這里建設一個“圣和文化廣場”。
但是,考古發掘改變了這塊土地的命運。大行宮、南圖、總統府一線都是六朝都城遺址區。2007年7月,南京市博物館根據規定進駐工地,進行考古發掘。由于工地面積比較大,考古人員在這里仔仔細細做了一年多。他們在這里發現了從600多年前到1700多年前的很多遺跡和遺物,在工地東面,一段南北向夯土城墻和城壕,更讓考古專家們驚喜不已。“這段城墻有1700多歲了,是六朝建康都城的東墻。對于研究建康宮城的四界、布局有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
“都說南京是六朝古都,但是,除了六朝石刻,在南京,你還能看到六朝的什么?”南京眾多專家呼吁,原地保存這段1700多年的城墻,還有那個護城河。去年,政協委員、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楊新華“關于加快推進南京六朝建康城都城遺址博物館建設的建議”提案被南京市政府采納,并交由南京市文廣新局督辦。
記者來到這塊空地,當年考古留下的護城河、城墻還依稀可見。護城河內還有積水,很清澈。而城墻大概寬25米,兩側是磚砌,中間是夯土結構。雖然城墻上段破壞較為嚴重,但從留下的半米多的殘根來看,基礎部分依然很完好。
貝氏家族的概念設計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專家告訴記者,其實,這塊地不完全是博物館,還有商業內容在內。“圣和藥業肯拿這塊地來做博物館已經不容易了。但具體拿出多少平方米出來展覽?現在都還沒有具體敲定。”這位專家說,這個博物館是既“公”又“私”的,政府也要掏一部分錢來建,但是,政府愿意出多少費用,目前還沒定。
博物館的“雙重角色”,給建筑設計者提出了考驗。這位專家說,去年貝氏家族多次到南京實地調查,都相當低調。然后,還專門組成了一個設計團隊來做這個方案。“去年做了概念設計,這個概念設計就相當于建筑的‘骨架’,還沒有‘穿衣服’。”在這份概念設計中,博物館的高度最矮處是10來米,最高處是24米。外圍的風格可參考蘇州博物館。“這是貝聿銘的‘封刀之作’。”由于博物館的左鄰右里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所以,新建博物館的建筑風格要和周邊環境相互協調。
“是現代化的建筑,和江蘇省美術館的建筑風格相互對應。中間點綴六朝的風格。”這位專家說,這個博物館的外觀會很‘時尚’,“將來這個博物館是‘穿西裝戴禮帽’的,不是‘穿西裝戴瓜皮帽’風格。”
博物館叫啥名?暫時沒定在南京市文廣新局的2011年度工作重點項目中,推進六朝博物館建設工程赫然在列。那么,這個博物館什么時候能動工?一位負責人說,要看設計方案什么時候通過,一旦定了,就動工了。估計年內就有希望破土動工。
不過,在博物館的名稱上,專家們犯難了,該叫它啥好呢?目前,這個博物館的名字有幾個。有的認為該取名六朝都城遺址博物館,還有的認為該叫六朝宮城遺址博物館,甚至有的專家建議,干脆就叫:六朝博物館。
“博物館的名稱決定了展覽主題。如果叫六朝博物館,那么,六朝的跨度有300年,大半個南中國;如果是宮城遺址博物館,那么就是展示南京六朝宮城的恢弘。”南京大學教授賀云翱曾經參與了方案論證,他告訴記者,這個博物館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就是2007年考古發現的六朝時期的城墻遺跡和城壕,要原地原狀保護。應該是地下也有,地面也有展陳的。
除了展出這個,還要有適當的歷史資料展陳。一位權威人士透露,現在專家正在找相對應的“黃金分割線”,比如,具體展什么、每個展廳的高度大概是多少……
和江寧織造府南北呼應
今后,從進入江蘇省美術館老館開始,游覽長江路,你就進入了一個博物館群。江蘇省美術館老館、南京人民大會堂、江寧織造府、總統府、南京圖書館、六朝博物館、江蘇省美術館新館、梅園新村紀念館……走在這一條街上,或許你會有種“穿越”的感覺,時而是1700多年前的六朝,時而是清朝,時而又是時尚的現代……古今在這里交匯、碰撞。
記者還了解到,除了推進六朝博物館建設工程外,江寧織造府的展陳工作也在積極推進中,不過具體什么時候能對外開放,還是一個未知數。一個是貝聿銘大師的作品,一個是吳良鏞大師的作品,一南一北相互呼應。“將來,走到長江路真的可以感受到南京的味道了,這里將來是一個博物館群。從六朝到現代,感覺跨越了1700多年的歷史。很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