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 /> ">
在上海世博園區里,有一個“垃圾造的房子”。一磚一瓦,都是本已進了垃圾堆的原材料。
但從看垃圾的角度看這棟建筑,又不免讓人驚喜連連。大樓外立面和樓梯踏面鋪砌的磚,是上海舊城改造時拖走的石庫門磚頭,設計團隊從上海市中心街巷的工地“淘”來了這些垃圾。內部用磚或是用“長江口淤積細沙”生產的淤泥空心磚,或是用工廠廢料“蒸壓粉煤灰”制造的磚頭,連石膏板都是用工業廢料制作的脫硫石膏板。還有大家看不到的木制屋面,其實是用竹子壓制而成,因為竹子生長周期短,可以避免木材資源的耗費。
館方提供了一連串驚人的環保數據。“滬上生態家”建筑整體綜合節能60%,可再生能源利用率50%,二氧化碳排量減少140噸,室內環境達標率100%,空間采光系數75%以上……如果這樣的建筑能夠普及,對于城市來講無疑是個好消息,將會大大減輕城市能源和環境負擔。怪不得,這個案例早早通過遴選,成為本屆上海世博會上16個城市最佳實踐區一類案例之一。
敞亮通風的垃圾樓 “生態核”未來生活暢想
走進挑高的“滬上生態家”大門,你不難感受到再生廢棄物賦予的這棟房子特有的現代氣質。
古老的石庫門外墻和大門,精巧設計后,形成了上海本土建筑里特別重視的自然“穿堂風”。即使炎炎夏日,不用空調,這里始終涼風習習。仔細探究,可以看到整個建筑的南側被設計為樓道,屋頂進入樓內的氣流能夠貫穿整個樓道。樓道底層空間既是展廳,也是天井,氣流在室內的流動更加流暢。這個設計也充分利用了自然光,建筑的每個角落幾乎都很亮堂。
“垃圾墻”外,覆蓋著一層綠色植物,灰色剛硬線條的建筑,由此生動了起來。這是“會呼吸的墻”,植物覆蓋層可以調節墻面溫度,別看它們簡簡單單,其實背后還有智能化裝置控制的“滴灌”技術。種植布局也采用了現代模塊式,精心設計且易于打理。
“生態核”
項目主要負責人之一、現代建筑設計集團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范一飛建筑師說,根據流體力學“嵌”在整座建筑之中的“生態核”,對自然風進行“優化組合”,并通過植物過濾凈化系統,使得四季室內空氣保持暢通清新。“生態核”頂部,就是建筑屋頂,設計了開合屋面,在加強自然通風效果的同時,增大室內采光效果。屋頂安裝的“追光百葉”可以跟隨太陽角度的變化而自動轉變角度,一方面起到遮陽作用,另一方面反射環境光,提高室內照度;在室內光線達不到照明標準時,窗簾百葉會自動調整,同時室內燈光會自動亮起,而其動力則來源于太陽能薄膜光伏發電板、靜音垂直風力發電機等所產生的清潔能源。
還有一處特別形象的環保設計。坐上館內電梯,游客也成了為展館貢獻能源的主體。“滬上•生態家”有一個電梯能夠通過受力系統來收集和保存勢能,而且會把上上下下收集的勢能顯示出來,給人更直觀的感受。此外,這里還有一個特殊的變速電梯,可以根據電梯乘客的多少來控制電梯速度。
未來生活暢想
建筑里面,展示著設計師關于未來家庭生活的暢想。“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板塊,通過圖片、影片還有特殊互動方式,介紹“風能發電”、“光伏發電”等科普知識。而能測尿酸的“健康馬桶”、觸手即可升降的櫥柜,根據電視播放內容調節的室內燈等等,讓游客親身感受未來人居生活。
“三代廚房”、“三代客廳”和“家庭水處理中心”一定夠吸引你。在“三代廚房”里,燒天然氣所產生的廢氣70%被轉化為電能,可供廚房里的電磁爐、微波爐等電器所用;家庭水處理中心把水分為白水、灰水和黑水三類,通過內部連通的管道和凈化器,實現水在屋內的自身循環;在“三代客廳”里,老人家都能使用電腦和手機,只需在一塊智能留言板上寫幾個字,往兒子和孫子的圖像里一拖,就能把信息發出去。
最有趣的要屬“樂齡之家”,即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未來,老年人可以通過一套系統檢查自己的身體狀況,程序很簡單:坐在沙發里看電視,然后按下一個按鈕,電視屏幕上將顯示老人的體重、血氧含量等一系列健康指標。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張特別為老年人準備的床在樓里非常顯眼。不同于傳統的床鋪,該床被分成許多塊結構,每個結構能自動調節自己的位置,通過這種調節,睡臥在床上的人能在不用力的情況下完成起身等一系列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