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樓“成就”芬蘭館
admin
2010-04-14
來源:景觀中國網
在上海世博園C片區有個外觀宛如一座島嶼又酷似白皙版福建永定土樓的建筑,它叫“冰壺”,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芬蘭館,被稱為最“堅韌”的展館。
|
|
在上海世博園C片區有個外觀宛如一座島嶼又酷似白皙版福建永定土樓的建筑,它叫“冰壺”,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芬蘭館,被稱為最“堅韌”的展館。
記者了解到,這樣的設計并非巧合,設計師16年前曾到福建旅游,土樓的特殊構造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設計世博會芬蘭館時,他不由自主地注入了土樓元素。此外,福建土樓也是世博會福建館主打的文化牌之一。
一個設計與土樓相牽
據了解,芬蘭參展上海世博會國家館占地達3000平方米,遠看猶如一只通體白色“超級碗”的芬蘭館就是“冰壺”,它的外墻用25000塊雪白的“冰塊”拼裝而成。這些“冰塊”其實是一種新型的特殊環保建材,由廢紙和塑料制作而成。
“冰壺”展館方案是赫爾辛基建筑設計工作室(JKMMArchitects)提交的,這是一家芬蘭建筑設計公司。作為首席執行官及四名合伙人之一的芬蘭人郭泰睦(其中國名字)也是芬蘭館的主要設計師。
郭泰睦表示,他此次的設計靈感來自很多方面,主要來說是芬蘭隨處可見的中空島嶼礁石、魚鱗以及中國福建中空設計的圓形土樓。后來,他到芬蘭一個島嶼度假,意外發現了一個壺穴,它口小底大,潭壁光滑,里面還有魚兒在游,隨后產生了“冰壺”的設計理念。
一次旅游留下的印記
在郭泰睦看來,圓形土樓就像地下冒出來的“蘑菇”,又如同從天而降的“飛碟”,進一步了解后他發現“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的福建土樓建筑形態既節省土地又適合聚族而居,具有非凡的功用。這些與他本身的建筑設計理念產生了共鳴———土樓的中空設計為堅韌的芬蘭館融入了柔和之美,古代的建筑思想與現代高科技理念的融合,中國的文化與西方思想的碰撞,芬蘭館應運而生。
一片冰心愿永留中國
按照國際法規和世博會慣例,世博會上的外國展館都不是永久性的,其產權都屬于建造方,在展覽結束以后展館就要拆除。不過,芬蘭駐滬總領事賀睦寧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冰壺”可以分解并重新組裝,他們希望能將“冰壺”作為一個永久性場館留在上海或者中國的其他地方。
福建館展出竹編土樓模型
福建省著力打造的福建館也融入了土樓設計。記者13日了解到,福建館二層的精品區將擺放一個竹編土樓模型,全球觀眾可以一覽土樓的內部結構和功能。即將亮相的土樓模型直徑30厘米,按振成樓原樓微縮而成,采用閩西山區的天然毛竹,是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建筑模型的精品代表作之一。
省外經貿廳相關負責人還告訴記者,進入福建館后,在展館西側的展演區,設計師還巧妙地把福建土樓的外觀展現出來了。
小貼士
芬蘭國家館
參展主題:優裕、才智與環境國家館日:5月27日總投資:1400萬歐元特色項目:桑拿。
芬蘭有句諺語:“先建桑拿,再搭房屋”,桑拿就像芬蘭的國粹一樣。
參觀者可以在芬蘭館中看桑拿文化,還有機會直接體驗桑拿。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