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工業遺產與現代藝術在798中交匯。
北京798從軍工廠轉型為國際當代藝術中心,這個因奧運免去拆遷之災的工業遺產正成為中國的當代地標。
出人意外,預料之中。遠在北京東郊的798工廠藝術區與長城、故宮等名勝古跡并列,成為奧運期間重點旅游接待單位。過去的十多天里,數十位國家元首和數不清的國外運動員來到這里參觀。奧運期間,這里舉辦了100多個主題展覽展示,此前更有100多位藝術家公開邀請世界各國藝術家。與中國同步,798藝術區也以前所未有的開放態度,迎接世界的檢驗。
然而,鮮有人知道,上個世紀50年代,這里曾是中國重要的軍事工業基地,歷經滄桑變遷。2000年以后,廢舊的工廠在政府和民間雙重力量的推動下,轉型成為北京創意藝術聚集地,進而被譽為全球最具文化標志性的藝術中心之一。
北京申奧成功后,798工廠所在地區在拆遷計劃中。也正是因為奧運,798得以存活,并日益壯大,直至今日。
長城、烤鴨、798。有關部門曾提出了這樣的口號。如今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798能否借此騰飛成為國家級地標,并接受世界舞臺的檢驗?奧運期間,本報記者實地探訪,記錄奧運加速器對這個地區的獨特意義。
這些天,范學宜一直在忙著各類展覽的籌備工作。從推銷員到畫廊經紀人,她的經歷與她的詩作一樣,已經成為圈子里的傳奇。直到有一天,她在798工廠藝術區里開了自己的畫廊,名為XYZ。記者看到她時,她正在擺著各種形狀的瓷器:瓷拖鞋、瓷花、瓷魚、瓷字,處處彰顯著中國與眾不同的瓷文化特色。路上,金發碧眼的游客不時發出一聲聲驚嘆,駐足流連。
現在:處處閃現奧運元素
事實上,類似的鮮明中國特色的符號,在798藝術區隨處可見,而奧運元素則成為最大看點。著名藝術家吳冠中所作一幅寫意“鳥巢”絲網版畫就賣出了140萬元高價。海萊畫廊的工作人員更是告訴記者,不要問哪里有奧運的展覽,因為到處都是,每家都在爭著做。
還沒進入798藝術區,被譽為“中國奧運文化第一墻”的景致就呈現在人們面前,五顏六色的涂鴉標識了798的所在。走進798藝術區門口,眾多的宣傳畫中奧運元素非常顯眼:“陳錦芳博士的藝術與奧運——為人類而藝術世界巡回展”。
網友林子說:“為了方便各國朋友在奧運會期間前往798參觀,到那里的路途變得順暢了很多,司機可以把你帶到798的任何一個進口。而一路上,清晰的交通指示標志和臨近798時看到的大幅墻畫,都清楚地提示:你即將來到798。書店的名字換成了徐冰的新英文書法,連廁所的潔具也換成了TOTO,往日的氨氣味一掃而光。奧運會期間,連酒仙橋派出所也在此落戶。”
記者了解到,幾個月來,798藝術區附近各類工程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修路、刷墻、栽花、種樹……涂鴉墻被粉刷一新,管道被擦得锃亮。而藝術區內大部分畫廊都把奧運看作是一次展示、推銷自己的機會,甚至有畫廊為奧運專門調整了作息時間。有評論說:“展覽自不用說,大大小小的畫廊都想方設法和奧運沾點邊。”奧運會期間,798舉辦了各種形式的活動,包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常青畫廊等27家藝術機構舉辦的103個主題展覽展示活動,接待了50多個國家的元首和來自各國的運動員、官員參觀。
不少外國游客駐足于“淳安堂文房四寶”工作室。據工作人員介紹說,他們會把外國游客的姓名翻譯成中文,并配上“北京2008”的字樣,裝裱在畫框之內。除此以外,該工作室還推出“火炬紫砂壺”的方式祝福北京奧運。“在奧運會期間798會像一個零售市場、一個集市一樣。”一位策展人說。
而瑞士索性把奧運期間展示本國文化的“瑞士屋”直接放在了798藝術區內,場內餐廳、酒吧、表演一應俱全,場外游客們排起了長隊。
這里的一切,都與奧運有關。
曾經:第一顆原子彈元件生產地
798與奧運緣分頗深。時間倒回到50年前。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一些以“7”開頭的號碼工廠在北京東郊連成一片,成為當時中國重要的軍事工業基地。當時,蘇聯對中國實施一項援助,建造“718聯合廠”,又稱華北無線電零部件廠,其下分718、798、706、707、797、751等廠和11間研究所。款項來自民主德國對蘇聯的戰爭賠款,設計者也來自民主德國。116.19萬平方米的總面積及其建筑工藝在當時的亞洲首屈一指。工廠于1951年建成,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許多關鍵元件和第一顆人造衛星的許多重要零部件均產于此。據說,許多老北京都記得,這是一個“進廠必須查三代”的神秘工廠。而這里也成為當時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象征。
現在,798仍然是現代化中國的象征,只是采取了一種極為不同的方式:藝術。798廠房是實用和簡潔完美結合的典范,高大、堅固。而廠房窗戶向北,可以充分利用天光和反射光,這就保持了光線的均勻和穩定。從視覺感受來看,恒定的光線可以產生一種不可言喻的美感。798似乎注定與藝術為伍。
1996年,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的師生因創作需求,迫切需要建筑高大、適合雕塑創作的空間,經過多方尋覓,他們被798廠所吸引,在此租用了一個3000多平方米的空置倉庫作為臨時創作室,此舉開啟了798廠從工業走向藝術的大幕。2000年,798等6家工廠重組為七星華電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七星后來將閑置廠房出租,陸續吸引了大批藝術家到來。他們選擇這里的一個很直接的原因是:便宜。
伴隨著租金飛漲,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選擇了798。現在,已經有近200家文化藝術機構和300位以上的藝術家以798藝術區為主要藝術創作空間。其中不乏劉索拉(作家、音樂人)、洪晃(出刊人、出版家)、李宗盛(音樂人)、李象群(雕塑家)等著名藝術家。
短短6年,798異軍突起,一躍成為現代北京的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