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蘇賽跑:青日連鐵路或重塑游戲規則
admin
2009-11-05
來源:景觀中國網
從山東省鐵路辦獲悉,經山東、江蘇兩省和鐵道部等方面籌備多時的青日連(青島-日照-連云港)鐵路項目建議書,將于本月獲國家批準。
從山東省鐵路辦獲悉,經山東、江蘇兩省和鐵道部等方面籌備多時的青日連(青島-日照-連云港)鐵路項目建議書,將于本月獲國家批準。
山東鐵路辦知情人士還進一步透露,山東將青日連鐵路與青煙榮城際鐵路、晉中南部鐵路通道等一并作為確保今年年內新開工建設的7大鐵路工程。
一部、兩省210億元共建青日連
山東鐵路辦官員介紹,青日連鐵路全長244公里,其中山東境內235公里,江蘇境內8公里,按照國鐵1級標準建設,雙線運行。該鐵路將以客運為主兼顧貨運,建成后開行動車組,設計時速為200公里/小時。
據透露,該鐵路概算總投資額達210億元,項目資本金為105億。
該條鐵路建成通車后,青島與連云港之間的鐵路運行時間將比目前經同三高速的陸路運輸時長縮短一倍以上,僅為1.5小時。
通過該條鐵路,山東另一億噸大港城市、新亞歐大陸橋頭堡日照,將實現與青島之間的1小時經濟圈,借此推進同城化發展。
而根據《山東半島城市群城際鐵路網規劃》,青日連鐵路還是山東半島城市群城際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鐵路與青島、煙臺、榮城城際快速鐵路共同構成山東“四縱四橫”鐵路骨干網中東部沿海縱向主軸線。
據了解,青煙榮城際鐵路也是我國首條非省會間城際高速鐵路項目,目前已獲國家有關部門批復。
按照山東省方面的期待,兩條快速鐵路建成后,交通設施的一體化,將極大促進山東經濟最為發達的半島城市之間經濟一體化進程,將成為對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是重要的交通支撐。
山東省省情研究中心主任秦慶武認為,青日連與青煙榮城際快速鐵路,將使山東先進生產力集聚區域城市實現城際鐵路高速互聯,山東經濟龍頭城市青島與煙臺、威海、日照之間可構筑起“1小時經濟圈”,煙臺與日照可實現1.5小時交通圈。
根據鐵道部“五縱五橫”骨干路網規劃,青日連鐵路的“交通經濟”價值遠不止于此。
青日連鐵路可通過藍煙、煙大輪渡北接東北地區,通過連鹽、新長、滬通(上海至南通)鐵路南連長三角和沿海地區,向華南延伸則與寧波-福州-廈門-深圳快速客運通道相聯。借此,我國沿海將形成一條北起哈爾濱南至深圳的東部沿海快速鐵路大通道。
青日連鐵路將在鐵路大投資形成的部省合作共建框架,鐵道部控股70%,剩余30%分別由山東和江蘇兩省鐵路投融資平臺出資。
魯蘇沿海新競合
盡管青日連鐵路在江蘇境內只有8公里,但其對蘇北經濟及江蘇沿海經濟大開發的帶動力不容小覷。
江蘇省發改委有關人士告訴記者,規劃建設中的連鹽鐵路(連云港-鹽城)已經預留與山東路段即青日連接軌,連鹽鐵路的設計時速也在200公里以上,開行動車組。
這將意味著,江蘇沿海也將借此打開長三角向蘇北輻射的沿海經濟通道。實際上,江蘇同樣需要一條南北貫通的沿海物流大通道,包括借道山東煙大輪渡來自東北的原木、糧食等原材料產品。
更為廣泛而具體的合作嘗試,已在日照和連云港兩個港口城市之間展開。
日照市委書記楊軍告訴本報,根據兩市在2007年簽署的合作備忘錄,確定了高層定期交流、基礎設施對接、旅游等產業互相推介等合作開始推進。
此外,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青島、日照、連云港、鹽城等城市人大代表聯合向全國人大提交了一份《關于加快青島-日照-連云港-上海高速鐵路規劃建設的建議》,共同推進大交通干道設施一體化的訴求形成了對青日連鐵路項目盡快獲批的合作基礎。
合作之外,亦有競爭。
值得注意的是,青日連鐵路將山東、江蘇兩省最發達的港口——青島港、日照港、連云港三個億噸大港連成一線。青島港是山東力主營造的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龍頭港,也是鐵道部“十一五”規劃中山東至上海沿海間唯一一個集裝箱鐵路集運站點;而連云港則有已獲國家批復的江蘇沿海經濟開發金字招牌而將集國家、省兩級政策支持于一身。
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鐵道部則希望,在山東、江蘇沿海地區乃至更漫長的東部沿海經濟帶,形成海鐵聯運新格局。
港口業內人士認為,便捷的海鐵聯運會使腹地分野并不十分清晰的港口之間競合格局將發生怎樣的變化尚難明確,但該區域港口南北通暢、貫通東中西,必將大大降低更為廣泛區域內經濟活動的物流、信息流成本。
不過,更值得業界關注的是,青日連鐵路為我國改革開放的重心由長三角向環渤海經濟圈的轉移提供了一條將更為便捷的快速交通干道。而在這條干道上,聚集了山東江蘇兩個沿海大省的新一輪沿海大開發戰略。
江蘇沿海經濟開發規劃已在今年7月正式獲批上升為國家戰略,全面啟動新一輪沿海開發。而在山東,總書記胡錦濤于今年4月視察山東,點題山東要構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山東新一輪海政實施在即。
有區域專家認為,兩個沿海大省的新一輪海上開發,勢必對包括長三角在內的國內外資本和優勢產業形成一定競爭。
不過,對于未來的競合,秦慶武認為,交通基礎設施的一體化,為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提供了便利基礎,這將促進地方政府提高行政效能,優化制度環境,以較低的投資機會成本和制度軟環境,形成對國內外資本和優勢產業的吸聚。
“表面上是地方政府發展機會的競爭,更深層的是制度創新力、改革自覺和改革力度深度的競爭。”秦慶武表示。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