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館:創新之光的源泉
admin
2009-10-23
來源:景觀中國網
與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眾多大量使用鋼結構的場館不同,瑞典館有四分之一的空間用新型木材建設。這部分被綠色植物簇擁的木結構建筑高約20米,被設計為瑞典館的入口大廳。平時被鋼筋混凝土建筑包裹的觀眾在這里排隊、等候,感覺更為自然、清新、舒適,同時也會心生疑問:現代建筑能靠木材支撐嗎?
與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眾多大量使用鋼結構的場館不同,瑞典館有四分之一的空間用新型木材建設。這部分被綠色植物簇擁的木結構建筑高約20米,被設計為瑞典館的入口大廳。平時被鋼筋混凝土建筑包裹的觀眾在這里排隊、等候,感覺更為自然、清新、舒適,同時也會心生疑問:現代建筑能靠木材支撐嗎?
“瑞典館的展示主題是‘創新之光’。我們想讓觀眾一進展館就樹立一個新印象,即木材不僅可以造紙,更是一種環保、可持續的資源乃至生活方式。只要加入了創新科技,木材可以像鋼材一樣堅固耐用。”瑞典展區總代表安妮卡·雷姆比說。至于瑞典館其余3/4的部分,雖然使用了鋼結構,但也蘊含了創新科技。例如,其外墻特殊的鋼板對陽光具有一定的反射作用,表面有許多孔洞,且與建筑內墻之間留有間隙,可通風隔熱并減少能耗。同時,疏密有致的孔洞形成的藝術線條,構成了一幅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地圖,遠望別有一番韻味。
占地3000平方米的瑞典館,猶如一個被“十”字分割的大方塊,四個小方塊之間有玻璃走廊相連。“十字造型與瑞典國旗的圖案暗合,鋼材與木材的結合,象征著城市與鄉村的互動。這是我們演繹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主題的重要體現。”安妮卡·雷姆比說。瑞典館的總投入達1.4億瑞典克朗,由瑞典政府及一些社會組織和商業機構共同承擔,許多瑞典公司也積極要求加入。瑞典外交部副部長岡納·維斯蘭德表示,瑞典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參展上海世博會,意味著“又跨出了加深瑞中友誼的重要一步”。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