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博物館新館選址位于南粵四大名山之首西樵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南入口東側,背山面水,自然環境條件十分優越。西樵山地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距今五六千年前南海先民創造的“西樵山文化”早已聞名海內外,成為南海文化的代名詞,被譽為“珠江文明的燈塔”。各個歷史時期先民們在西樵山留下的文物古跡不計其數,南海區博物館的職責就是保護和利用好南海及西樵山地區的歷史文化遺產。
鳥瞰
2008年12月6日,建設單位按照設計邀標,向國內及香港等五家建筑設計單位發出了“設計邀請書”。2009年1月16日,工程建設領導小組邀請了首都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香港許李嚴建筑師有限公司等單位的專家組織了設計方案評審會,專家以無記名投票方式評出了3個優勝方案。南海區博物館新館籌建領導小組辦公室把三個方案向全社會公示,廣泛征求意見,請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參與,市民通過電話、信件、電子郵箱、網絡等形式在公示期間內提出了大量的寶貴意見和建議。
主入口
中標方案設計從南海西樵山地區極具代表性的石燕巖、滴水巖等古采石遺址中吸取靈感,將建筑體量縱橫交錯、相互層疊搭砌,形成了堆砌的石塊、層疊的山石意象,隱喻了南海古老的采石場文化。在巍巍山腳的博物館建筑,以堅實雕塑般的建筑體塊組合尋求與自然山體的諧調與平衡,有如山腳下伸展出的巖石,形成山脈的有機延續,并引發人們對南海歷史文化的追憶。
主立面
夜景
建筑形體以深、淺兩系石材的體量穿插表達古采石場的遺址形態,淺色石材表面顯露天然石材的橫向紋樣,山墻面采用自然斧鑿的粗糙肌理。深色石材表面為光滑細膩的橫向錯紋,和粗糙的淺色石材形成對比。中國傳統文化有“美石為玉”之說,在《說文解字》中注釋曰:“玉者,石之美者”,意即:玉是石之精華,石之佼者。在設計方案中借鑒美玉這一美好的傳統文化觀念來提升南海區博物館的精神內涵。入口大廳為一個半透明的玻璃體,半懸于空中,有如一塊美玉鑲嵌在石塊中。石代表著南海悠遠的歷史,而玉則象征了南海美好的未來,由石到玉的轉變、升華,也正昭示著南海人發展奮斗的歷程,寄予了對南海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與希望。
嶺南園林是中國傳統園林代表之一,建筑體量的縱橫交錯,相互層疊、搭砌,使得建筑在地面層產生了許多變化豐富的架空庭園,形成了大量室內外交錯的灰空間。不同的庭園之間以及庭園與外部自然環境之間通過這些架空空間相互聯系、滲透,景觀視線若隱若現,營造出生動的庭園深深、別有洞天的嶺南園林意境,用現代的園林設計手法再現了石燕巖、石祠堂等西樵山古園林景區的景觀空間體驗。首層架空的建筑空間,使得大自然的風、水、樹、石都穿透建筑得以延續,充分尊重西樵山地區滄海桑田的自然山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