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之冠展現中華智慧 世博會中國館方案呼之欲出
admin
2007-12-04
來源:景觀中國網
11月26日,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向上海市政協年末視察組介紹2010年世博會籌備情況時透露,中國館展示概念策劃方案已經完成。經過5輪篩選的世博會中國館方案終于即將在近期
11月26日,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向上海市政協年末視察組介紹2010年世博會籌備情況時透露,中國館展示概念策劃方案已經完成。經過5輪篩選的世博會中國館方案終于即將在近期內公示最終圖案,并在年內開工建設。據10月下旬中央電視臺報道,由清華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設計的兩個方案被選出。目前,這兩支設計團隊正在將兩個方案進行優化組合,以確定中國館的最終方案。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建筑設計方案的篩選過程可謂備受矚目,自2007年4月面向全球華人建筑師征集方案起,一直是建筑界內外關注的焦點,主辦方收到340多份有效方案,并在篩選過程中,幾度引發熱議。
據悉,中國館將分為“生命之光、自然之美、生活之樂、文明之脈”四個部分,分別從城市發展的某個角度或側面,展現某種智慧。在11月15日舉辦的世博會第二次參展方會議上,上海世博會組織者對外透露,中國館計劃于年底開工建設。
據悉,接下來有關方面將動員一切力量在全國籌集精彩的展品,尋覓一個能夠體現中國傳統文化水平的“鎮館之寶”。鎮館之寶的“海選”標準主要包括珍貴性、可展示性以及符合世博會主題。幾番熱議之后,世博會中國館終于從“方案海選”走向了“展品海選”。
50米VS20米
據透露,中國館展示概念策劃方案強調,中國國家館是國家名片,要深刻反映中華文化,更加突出中國元素。根據方案,中國館將緊扣“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這一主線,通過城市建設、城市管理、城市生活、城市產業等內容,以小見大,充分展現“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師法自然、和而不同”等中華智慧。
10月下旬,上海世博局副局長黃健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中國館將是一個現代建筑,有古代建筑的元素,古今結合。”
據透露,中國國家館以“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為主題,由于形狀酷似一頂古帽,因此被暫時命名為“東方之冠”。
黃健之透露,中國館將以和諧為核心,展現中國古代科技智慧和現代科技的飛躍發展,中國城市文明的進程,展示中國莊重詳和的國家形象。但黃健之也表示,像兵馬俑和四大發明等預計將不會出現在中國館的展品中。
“四大發明、兵馬俑好像太通俗了,大家都知道,我們想有一些震撼的,可能你們一般想不到的展品,當然我們正在找?!秉S健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還透露,在中國館建筑方案正式對外公布之后,上海世博局將進一步研究中國館的展示方案、展品方案和展覽設計方案。黃健之還表示,中國國家館預計高度將超過50米,遠遠高出世博園區其他外國自建館20米的高度,外墻顏色的一部分將采用傳統的中國紅。
對此,建筑業內人士觀點不一,在業內建筑論壇ABBS上,一些建筑師認為中國館高度50米而其他國家館只有20米,會在視覺上很不協調。世博協調局并未對此做出回應。
據悉,在上海世博會臨時場館的技術規程中指出,臨時建筑均不得超過4層,限高20米,材料須便于回收利用。而上海世博會園區除中國館、主題館和行政中心外,租賃館、聯合館以及其他國家的自建館等都是臨時建筑。而這些建筑標準編制則參考了德國漢諾威、日本愛知世博會的相關經驗。
神秘的方案
盡管世博會最終的方案即將揭曉,但從第一輪8個入圍方案的設計單位名稱公布起,入圍方案的設計圖一直像“不能說的秘密”,入圍方案幾乎從未正式展現在公眾面前。
此前,上海同濟設計院曾發布自己的入圍方案,在效果圖上可以看到,同濟院設計的屋面曲線象征著中國的自然山水,也隱喻著傳統的中國大屋頂,意圖用簡潔現代的構成手法,詮釋中國精神。
雖然得到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同濟院的方案卻與最終入圍的方案有不謀而合之處,都在屋頂上做足了文章。有業內建筑師猜測,也許是受到德國漢諾威世博會展出屋蓋結構的啟發,其簡潔而不簡單架構曾廣受贊譽。
與此同時,一些落選方案紛紛在ABBS等建筑論壇上展出,均不乏新意。一位來自海外的華人建筑師呼吁:“國內的一些競賽還不能接受太超前的設計,但相信未來10年會越來越好,應鼓勵年輕人多參加國際競賽,提高競爭力,從而帶動中國建筑的發展。”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