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要“瘦身” 國際招標須理性
admin
2007-01-17
來源:景觀中國網
近日,針對一些地方不顧國情和財力、片面追求外形、忽視城市地方特色和歷史文化等,熱衷于進行不切實際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問題,建設部、發改委、財政部、監察部和
近日,針對一些地方不顧國情和財力、片面追求外形、忽視城市地方特色和歷史文化等,熱衷于進行不切實際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問題,建設部、發改委、財政部、監察部和審計署聯合發布《關于加強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設管理的若干意見》,將加強對政府投資大型公共建筑工程造價的控制。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的數量、規模和標準應與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意見》強調,政府投資的大型公共建筑,建設單位應立足國內組織設計方案招標,避免盲目搞國際招標。組織國際招標的,必須執行我國的市場準入及設計收費的有關規定,并給予國內外設計單位同等待遇。
公共建筑建設“貪大擺闊”
“來自各地的情況表明,當前國內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特別是政府投資為主的工程建設中暴露出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李開發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不顧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貪大擺闊,導致大批公共設施使用率低下,大量資源被浪費等現象比比皆是。
比如,一些中小城市,建設了多個公共廣場和體育場,平時的使用效率極為低下,有的一年舉行不了幾次活動,卻要承擔巨大的管理費用與保養費用,所得收入連管理人員糊口都難以為繼,更不要說持續發展。
還有些城市光修外不修內,外表浮華光鮮,內在的發展卻無力支撐。城市的主要街道拓得很寬,建上幾個顯眼的建筑,形成了面子工程,但整個城市規劃凌亂,產業發展不力,經濟缺少后勁,這是完全不可取的。有的城市建設了豪華的劇院,卻從來沒有足夠多的人來看演出,成為城市的擺設。
“今年1月6日,著名旅游城市杭州西湖邊上的第一高樓在一陣爆炸聲中灰飛煙滅,作為設計壽命與耐久年限為100年、使用年限可能會遠遠超過此數的浙江大學湖濱校區的教學主樓,僅僅使用了13年就遭遇拆除。”李開發告訴記者,此樓被拆的惟一的原因是它破壞了西湖的古典文化風韻,使得整個西湖的美景不調和。其造成的巨大資源浪費可見一斑。
聯系到近年來全國各地城市拆除的高樓大廈、橋梁、商業設施與其它公共建筑物案例,令許多人心痛,也讓許多人納悶。即便這些建筑物全是個人或企業投資,那也算是對社會資源的一種浪費;如果是政府批準的公共工程,一個需要用納稅人的血汗錢來埋單的工程,那我們更有責任深入思考一下,什么樣的公共工程是符合城市發展需求的,是與城市風格合適的,也是投資節約、能效比高的公共工程?
李開發認為,公共工程首先是要與城市定位相適應,不能任意拔高,城市定位準確了,公共建筑物才能點綴與提升這個城市。當然,還要考慮城市功能。
其次,要與城市歷史與文化相適應。沒有文化的公共建筑就沒有靈魂。中國的城市公共建筑,不是首先要求洋、求異,關鍵是研究民族傳統與文化,與現代經濟社會結合起來,在追求現代的同時,不能淹沒它的民族特色。
此外,要講求城市規劃的剛性約束。我國的城市建設仍有許多規劃盲區。
李開發告訴記者,有些城市定位不明確,與城市資源、城市文化底蘊、城市環境、城市的經濟動力不協調,許多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遺留問題。在城市公共建筑方面,應當率先深入研究城市規劃,給城市的發展明確一個方向,然后要在城市規劃的指導下,進行城市公共建筑的科學設計,才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國內外設計單位待遇懸殊
“《意見》提及的國內公共建筑工程盲目搞國際招標的現象確實不在少數。”北京某知名設計院建筑師劉洋(化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些地方政府和建設單位盲目地“崇拜”洋設計,一味追求標新立異,在進行公共建筑工程設計招標時往往偏向于選擇國外的設計單位。而國外的設計單位為了迎合其求新、求異、求大的心理,不顧國內的實際情況和城市的地方特色及文化,片面追求造型的奇特,從而導致了大量耗資、耗能而并不實用的公共建筑的“問世”。
他舉例說,央視大樓的設計,就是一個不顧國情、“攀高斗富”、“崇洋求新”的典型。尤其是其結構形式非常不合理,實現難度較大。而且北京又是建筑抗震設防烈度較高的城市,為了實現其怪異的造型,光結構設計就需要付出比一般高層建筑高昂得多的代價。
而事實上,這種純形式主義的建筑在國外并不多見,也很難實現。央視大樓的設計完全成了國外建筑師的實驗品。國外各大媒體集團也很少有像央視這樣“貪大求新”的辦公樓。
“其實,目前國內設計單位的設計水平也在逐漸提高,已經慢慢向國際設計水平看齊。”劉洋表示,與國外的設計單位相比,國內設計單位熟悉國情和民族文化以及國內相關政策、法規。而國外的設計單位雖然有先進的設計理念,其對一些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值得借鑒,但其缺乏對中國的國情、文化以及居民的生活、行為習慣的了解,往往會造成其設計的建筑并不是非常實用。
因此,他建議,在國家一些重大公共建設項目的建設當中,可以采取國內外設計單位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兩者的優勢相互補充,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公共建筑的實用性,也能夠節約成本。
“還有一點特別重要,那就是國內外設計單位待遇懸殊的問題亟待解決。”劉洋告訴記者,就因為一些地方政府、建設單位盲目崇洋,導致國內外設計單位的市場待遇懸殊。有不少國外的小公司也因此紛紛到國內來淘金,國內的設計市場成為其“淘金地”和“試驗田”,形成了一種不公平的競爭環境。
比如,有些國內的設計公司在國外注冊一個公司名稱,打上洋招牌,頓時身價倍增,收取的設計費甚至比一些國內知名的設計院高出很多。可見,“洋”公司在國內有多“吃香”。
再比如,國內的某一個重大項目的設計,國外設計公司僅僅是負責方案的設計,設計費就高達好幾千萬,而該項目的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單位是國內某知名的大型設計院,拿到的設計費只有其四分之一。這不僅極大地增加了建設單位自身的投資成本,也更加深了國內外設計單位的不公正待遇。
“因此,此次《意見》要求給予國內外設計單位同等待遇,有利于形成設計行業的公平競爭環境,有利于降低公共建筑的建設成本。”劉洋表示,不只是大型的公共建筑項目,還包括其他居住建筑項目的設計,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他告訴記者,自己曾經和國外設計單位合作設計一個重要的住宅項目,盡管外方在設計理念、新材料、新技術的運用等方面確實有獨到、領先之處,但是外方擅長低密度住宅的設計,中國目前的國情是適宜建設高密度住宅,而且外方對中國國情和居民的居住生活習慣也不甚了解。
在合作當中,外方設計的方案不適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最后建設單位采取的仍然是中方提出的設計方案。但外方拿到的設計費用卻不比中方設計單位少。
“應該看到,國內外設計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某些本土設計作品也取得了國際認可。”劉洋表示,以正確的心態看待外來的洋公司,公正對待國內外設計單位,不只是利于設計行業的健康發展,也有利于促進國內建設項目合理、高效地發展。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