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古黃河風光帶將建三大景觀區
admin
2006-12-13
來源:景觀中國網
記者昨獲悉,為了給廣大游客提供更加優美的游憩場所,增添古黃河風光帶景觀內涵,我市今年實施的城建重點工程古黃河風光帶市區段亮化景觀工程已全面開工。風光帶將建設歷史文
記者昨獲悉,為了給廣大游客提供更加優美的游憩場所,增添古黃河風光帶景觀內涵,我市今年實施的城建重點工程古黃河風光帶市區段亮化景觀工程已全面開工。風光帶將建設歷史文化、東坡和民俗文化、名人雕塑和廣運糧倉三大景區。
古黃河風光帶市區段范圍包括西三環路橋—漢橋,通過雕塑、小品、石刻等多種形式,以豐富古黃河歷史文化內涵。在滿足防洪功能的同時,注重設施的景觀效果,科學選擇綠化樹種;以人為本,合理確定硬地鋪裝和配套設施,為廣大市民和游客提供高水平的游憩場所。
三大景區主要是歷史文化、東坡和民俗文化、名人雕塑和廣運糧倉三大景區。歷史文化游覽區以上游黃河公園為主體。該區集中展示黃河變遷與徐州城市變遷的歷史,建筑風格、造型以明清民居建筑風格為主,與中游的黃樓、下游的顯紅島建筑相呼應。
東坡文化游覽區和民俗文化表演區主要分布在慶云橋至和平橋段,其中包括黃樓公園。該區主要展示蘇東坡帶領徐州人民抗洪治水的歷史和徐州市井生活,規劃建設東坡雕塑,拆除黃樓圍欄,使該地區成為開放的公共空間,在民俗表演區內設置講壇、戲臺,滿足市民聽書、看戲的需求;壩子街橋北岸修建反映“汴泗交匯處”的標志性碑刻;南岸將恢復古碼頭,重立 “禁碑”,再現當年商賈云集、交易繁忙的古碼頭場景,復建張良墓道和墓碑。
和平橋至漢橋段則為名人雕塑觀賞區和廣運糧倉服務區。該區南側建亭臺樓閣,供市民游憩,游步道旁建徐州名人雕塑。顯紅島南側規劃建設大型長廊,與漢橋、顯紅島互為背景;長廊上部用彩繪描述黃河興衰及治理黃河的歷史史實。另外,原印染廠地塊將以廣運糧倉衙門為主題,再現當時的店、鋪、場、棧以及舟車密集、貿易興旺的景象。袁橋排水站南側迎賓路西側以潘季馴雕塑為主題,紀念潘季馴主持開挖奎河排泄城內積水的史實。在顯紅島上塑蘇姑像,講述蘇姑舍身退水的傳說。同時還將利用擋墻,分段采用浮雕、淺雕的形式展現不同時期徐州人民治理黃河的事跡。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