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我市近代史上首座開放式公園——人民公園將換新顏,成為解放碑商務區真正的“后花園”。昨日,解放碑CBD辦公室發布消息:公園改造將于下月動工,2008年建成后免費向市民開放。綠化面積將擴大一倍
始建于1926年的人民公園,位于解放碑中央商務區硬核地帶,是渝中半島形象設計中九大重點地塊之一。可1985年以來該公園面貌基本沒有變化。
幾易其稿后,規劃方案最終出臺:投資近1億元,包括公園綠化、景觀新建、車行道改造等工程,使公園占地面積從1.2公頃擴至1.8公頃。
“改造目標,是打造解放碑‘后花園’。”渝中區有關負責人透露,改造后的綠化面積將比現在擴大一倍,由30%上升到60%,集綠色通廊、城市陽臺、歷史文脈、山城步道等為一體。建立三大景觀功能區
規劃方案設計了三個景觀功能區:金碧山臺景區、臺地林陰漫步景區和覆土廣場景區。
金碧山臺景區,以修復辛亥革命烈士紀念碑、消防人員殉職紀念碑、江天煙雨閣(現長亭茶園)等部分文物遺跡為主,盡量減少對原地貌的破壞,喚起人們對歷史的回憶。
臺地林陰漫步景區,以冠大蔭濃的鄉土樹種(黃桷樹等)為背景,點綴葉喬木(桐樹、刺桐),體現植物季節景觀,再建設步道和綠色通廊,供人們休閑漫步。
覆土廣場景區,是臺地與新修的文圖館屋相接,與規劃中的環行車道連接,種植常綠小喬木和開花植物,四季常春,鳥語花香。公園東側設環行車道
此次改造將微微調整地形標高,大致形成三個不同層次的臺地,最大高差30米。
規劃借用公園臺地,形成城市陽臺;利用不同寬度的人行梯道,形成不同等級的步道系統;以步道系統為依托,串聯景觀功能區內各大景點。
改造工程將在人民公園東側增設環行車道,滿足上下半城交通疏導。車道全長300米,寬7米,上接新華路,在公園內單行繞場地而下(局部在公園下穿),至西三街。覆土廣場景區下將設置電梯,供行動不便的老人通行。新建文圖館大樓
公園北側將新建文化館與圖書館,總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其中文化館、圖書館分別有8000平方米,還有一個供市民文化活動用的500座多功能廳2000多平方米。
文化館與圖書館將合二為一:大樓裙樓部分為圖書館,藏書30萬冊,可供750人同時閱覽;主體塔樓為文化館,高13層,屋面全部綠化,與公園景觀融為一體。
大樓下將設能停100多輛車的地下車庫,緩解解放碑停車難題。背 景人民公園的前世今生
人民公園建于1926年10月,1929年8月竣工開放。此前該地塊稱為后伺坡,為一個大垃圾場。
因地處城區中心,所以最先命名中央公園,也叫中山公園。公園按中國園林手法建設,除圍墻、園門、亭、洞、水池假山、花壇、鳥籠外,還設有棋社、茶社、長亭茶園,許多大型文化活動都在此舉行。
抗戰時期,郭沫若等文化名人常聚會長亭茶園,喝茶高談時事。
1939年5月,園內建筑大部分被日機炸毀,后逐步恢復。1946年建立“辛亥革命烈士紀念碑”,1947年9月建立“消防人員殉職紀念碑”。
解放后,中央公園由人民政府接管,1950年7月更名為重慶人民公園。此后15年,政府先后投資20萬元進行建設和改造。文革期間再次遭到嚴重破壞。
1972年2月29日,長亭茶園恢復開放,棋類、鳥類愛好者聚集于此,切磋技藝。1975年以來,逐步修復和完善了中山亭、丹鳳亭、花架、大門等景觀。
記者 鄧全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