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環保組織質疑幕府山“天池”方案
admin
2006-07-18
來源:景觀中國網
王少明是南京一個民間環保組織的負責人,平日里經常在南京的山林、濕地間“巡邏”。今年5月底,有媒體發布關于幕府山要造人工“天池”的消息,這讓他和一些環保志愿者非常擔
王少明是南京一個民間環保組織的負責人,平日里經常在南京的山林、濕地間“巡邏”。今年5月底,有媒體發布關于幕府山要造人工“天池”的消息,這讓他和一些環保志愿者非常擔心:“幕府山被人為破壞的教訓太深刻了,‘舊瘡’未平,‘天池’會不會又添‘新傷’、‘天池’方案會不會對山體造成再一次的破壞?!”
管理部門建“天池”利于生態恢復
幕府山位于南京北郊、長江南畔,因東晉宰相王導將其幕府設在此處而得名。自1950年代起,為了開采山上盛產的煉鋼材料———白云石,幕府山遭到了近50年的連續開挖。1998年,南京市政府決定關閉采石場、禁止開山,并啟動幕府山生態植被恢復工程。至今,園林部門先后完成了8期綠化工程,恢復綠化面積210萬平方米,耗資4000萬元。如今,幕府山上絕大多數山頭又恢復了綠樹成蔭。然而,幕府山最西端的原白云石礦采石坑卻仍是光禿禿的“傷疤”,植被恢復異常艱難。
南京市幕燕風景名勝區管理處處長方長久告訴早報記者,為了消除“瘡疤”對南京帶來的影響,景區醞釀出一個大膽的創意:因勢利導,把采石坑稍加改造,建設成一個人工“天池”。為此,他們委托南京市園林規劃設計院對礦坑進行設計改造為一處公園景觀,“以旅游度假功能為定位,以礦區改造為主題,構建城市游覽休閑、科普教育的自然生態的景觀空間”。
在初步的景點規劃中,最核心的、也是引起公眾爭議最大的工程,就是名為“碧湖云煙”的人工“天池”。幕燕風景名勝區管理處處長方長久非常贊同“高處筑山、低處鑿池”的方案,既然已形成了礦坑,就應當“順勢而為”,將其修筑成小湖泊,不僅掩蓋了“瘡疤”,也為動植物提供了水源。專家、環保組織“天池”方案值得商榷
幕燕風景區有關負責人此前向媒體介紹稱,天池占地約50萬平方米,海拔高度為70余米,大約需要100萬立方米的水。“且不說耗資巨大了,‘天池’方案的科學性都值得商榷”,國內著名環保組織“自然之友”南京會員組的有關負責人表示,“天池”會不會對環境和生態帶來破壞、當地地質條件是否允許建“天池”、這100萬噸的水引到其中會不會存在地質災難或隱患……這都應是“天池”方案上馬前應慎重考慮的。
類似的疑惑同樣引起了主管部門的重視,6月16日下午,幕府山“碧湖云煙”方案咨詢論證會召開。有專家表示,應當先進行建湖的可行性研究。
從事地質勘探工作近40年的專家、江蘇省核工業272地質大隊高級工程師姚秀峰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幕府山的工程地質條件很差,已愈1億年年齡的幕府山已進入了“老年期”,而且50年來的炸藥開采,對本來就脆弱的巖石又有了連續多年的“沖擊”。
“幕府山的地質條件非常復雜,”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已退休的高級工程師吳士良教授向記者介紹,“如果建‘天池’,蓄水很困難。”另有一些民間環保組織人士稱,“生態工程搞與不搞,不應由一個部門、一個人說了算,公眾的聲音應被充分考慮”。
地產商盯上“天池”
工程造價問題也是不少專家學者擔心的問題。方長久處長對早報記者介紹,若“天池”方案通過,整個投資約在3000萬元左右。
早報記者還了解到,緊挨著幕府山南側的一處樓盤目前已經動工,這家房地產公司打出的廣告語首句是:“幕府山50萬平方米人工天池,7萬平方米休閑園區,我的景界!”看來,精明的地產商已經盯上了大型人工“天池”這個“亮點”。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