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兩館一中心”敲定同濟大學一號方案
admin
2006-06-17
來源:景觀中國網
●科技館成為時空軸線,寓意“探索之梭”“歷史之印” ●博物館新館承辦惠州通史及大型文化藝術作品展覽 ●文化藝術中心定址江北并劃分劇院和文化館功能區
●科技館成為時空軸線,寓意“探索之梭”“歷史之印”
●博物館新館承辦惠州通史及大型文化藝術作品展覽
●文化藝術中心定址江北并劃分劇院和文化館功能區
時報綜合報道 6月13日,記者從惠州市“兩館一中心”工程建設指揮部了解到,“兩館一中心”初步設計方案已經確定,由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的一號方案勝出。
選定同濟大學一號方案
據了解,惠州市文化藝術中心、科技館和博物館新館的設計候選方案3月14日在時報公示后,引起市民強烈關注,許多市民紛紛致電惠州市“兩館一中心”工程建設指揮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候選的5套方案向社會公示并征求市民意見,組織專家進行評審,最后報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的一號方案最終勝出。
據介紹,一號方案中的“兩館”初步設計方案設計理念首先是源于對整個江北中心區域設計的總體分析:科技館、博物館既是文化活動的載體,又是城市空間這個大舞臺上的醒目主角,其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同時這個方案注意到對惠州文化體系和特征的理解和吸收,它將惠州自然經濟文化概括為山水城市、石化數碼城市和嶺南名都,設計中的時空軸線體現了生態自然特征、文化內涵特征和數碼高科特征。
一號方案中的“中心”設計方案設計理念主要從時空、方向等方面與惠州特色緊密結合。惠州以“半城山色半城湖”聞名,惠州也稱“鵝城”,文化藝術中心起伏的頂部,如水之波動、鵝之飛舞,給人以流動音樂之美。方案表達了惠州是一個生態而自然的城市,在西湖波光粼粼的風景中蘊含城市獨有的靈秀氣質。
科技館寓意“探索之梭”
科技館的設計理念是時空軸線,寓意“探索之梭”“歷史之印”,占地3.71公頃。基于對整個江北中心區城市設計的總體分析和對惠州文化體系和特征的理解和吸收,設計師將惠州自然面貌和經濟文化概括為山水城市、石化數碼產業名城和嶺南名郡,設計中的時空軸線體現生態自然特征、文化內涵特征和數碼高科特征。設計最終目標是在江北中心區景觀中塑造一個體現惠州自然經濟文化特色的文化廣場,稱之為“歷史長河”。
博物館容納藏品10萬件
博物館新館主要承辦惠州通史、客家及各類專題文物、圖片等的陳列,以及各類大型文化藝術作品展覽,包括文物庫房、文物檔案資料庫等多功能設置,要成為一個集中反映區域歷史文物收藏、保護、陳列、宣傳、研究、修復的基地。
市博物館新館擬預留發展的博物館藏品規模為10萬件,建筑面積為2萬平方米,具體分為展覽、藏品庫、技術和辦公、公共服務等4個區。
文化藝術中心定址江北
市文化藝術中心位于市區江北南區,云山西路與惠州大道交匯處,鄰接江北中心區景觀軸。其西北面為市行政中心,西南面為市民樂園。中心用地面積約3.8萬平方米,總體上分為兩個功能區:北翼的劇院部分和南翼的文化館部分。劇院部分包含一個有1300個座位的甲等劇場,一個有600個座位的中型劇場和一個有200個座位的小型音樂廳。
市文化藝術中心在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功能的合理配置,如以鄰接市民樂園的梭形展開中庭為中心組織各劇院的進廳和休息廳。群眾藝術館置于西南角,底層以展廳為主;二、三層布置教室等用房;劇院的附屬部分——化妝及布景間、辦公等部分置于東北處,排練廳置于后臺及側臺的上方;舞蹈練習等對層高要求高的用房設在南側。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