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豆腐渣修在總理駐足處? 水利部決意查到底
admin
2005-03-17
來源:景觀中國網
一段近40公里的環太湖大堤,三年來一直屢受質量造假之疑 四月入梅,汛期將至,太湖波瀾不興,但位于江蘇宜興城外15公里處的環太湖大堤,卻在當地激出漣漪。 1月25日,水利
一段近40公里的環太湖大堤,三年來一直屢受質量造假之疑
四月入梅,汛期將至,太湖波瀾不興,但位于江蘇宜興城外15公里處的環太湖大堤,卻在當地激出漣漪。
1月25日,水利部下發江蘇省水利廳一份公函,要求對宜興市太湖大堤應急加固護坡工程有關質量問題進行調查處理。
水利部的公函中稱,這是因為有人到水利部舉報。
小會計舉報造假公司
水利部提到的舉報者之一,叫吳文杰,原宜興市申達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財務科會計。
去年7月,這家公司因偽造私刻國家機關及企業公章8枚騙得市政公用工程總承包一級資質,被媒體曝光,一度被輿論稱為“八假公司”。
吳文杰就是曝出真相的始作俑者,從2002年開始,他不斷向上級部門舉報申達公司的假資質黑幕及逃漏稅問題。
宜興市申達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前身是宜興市水利市政工程公司,為隸屬市水利農機局的集體所有制企業。成立于1998年12月,之后在2003年9月改制成私營企業。
2000年,環太湖大堤(宜興段)應急加固工程開始招標。工程計劃歷時3年,先后分6個施工標,其中2000年1個標、2001年1個標均由申達公司中標承建;2002年4個施工標,申達公司再度中3個標,中國水電八局中1個標。
2002年10月底,太湖環湖大堤工程江蘇段的建設全線竣工,并于當年12月23日通過水利部驗收。太湖環湖岸線全長393.75公里,其中江蘇段占多半,為334.36公里;宜興段近40公里,設計抗洪標準為百年一遇。
吳文杰與申達公司的決裂發生在2002年。當時公司正值內部股份改制,吳文杰等個別員工因內部股分配問題與當時的經理汪燕祥產生分歧,汪以破壞公司團結為由公開驅逐吳文杰等多名員工。吳等人即聯名寫檢舉材料向上級部門舉報申達公司在申報國家一級市政資質時涉嫌造假以及偷漏稅。
2002年2月19日,吳文杰將舉報材料最先送到了宜興市公安局刑偵大隊。不久,隱秘的舉報行動就被市水利局得知了。水利局領導當時找到了吳文杰,明確表示“這樣下去是肯定沒有結果的……”
后來的兩年里,他先后將情況反映到省水利廳、省檢察院、宜興市檢察院反貪局等多家單位,均沒有得到答復。直至2004年7月,《法制日報》刊文曝光了申達公司的資質造假過程,才引起了廣泛關注。
隨后,新華社記者的調查指出,宜興市申達公司在造假過程中,得到了宜興市水利農機局、宜興市勞動局、宜興市建設局等部門的支持和配合,這些部門為其提供了虛假、虛構人員的勞動合同、調動介紹信等。報道還質疑,一家小公司,用假資料連闖宜興市、無錫市、江蘇省、建設部四道關卡,最終得到國家資質,其中的運作,恐怕不是這個公司自己所能一力承擔的。在造假過程中,政府有關部門充當了什么樣的角色?
“豆腐渣”始于總理駐足處
申達公司的一系列資質造假行為將質疑的目光吸引到了其承建的太湖大堤加固工程上。
1999年,太湖流域遭遇洪水,太湖水位居高不下,部分河網超歷史最高水位,災情持續了兩個多月。
據太湖流域管理局匯總,當年全流域受災人口913萬人,受災農田一千多萬畝,損失嚴重。有關部門透露,經過長時間的高水位浸泡,太湖大堤已出現滲漏、直立擋墻損壞、青坎塌陷等險情,太湖大堤存在嚴重隱患。
1999年7月9日,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來到了宜興市洪巷鎮太湖大堤,現場批示對環太湖大堤進行應急加固工程。不久之后,環太湖大堤應急加固工程全線開工上馬,申達公司一舉中標,率先在宜興市洪巷鎮太湖大堤處開工筑壩。
吳文杰后來方才發現,“豆腐渣”工程竟正是修在總理當年駐足之地。
2004年,在各方媒體報道了申達公司的資質造假過程后,吳又將申達公司在太湖大堤競標過程中的舞弊行為舉報至建設部。
吳文杰舉報,公司中標后,因其不具備施工能力,將中標的工程轉包給若干個小施工隊。在實際施工中,這些小施工隊缺乏技術,在他們承建的1期大堤加固工程中,質量問題尤其令人擔憂。
而事實上,這樣的國家重點工程在與施工單位簽訂的施工合同中有著嚴格規定,要求為保證工程質量而不許轉包他人。
各方媒體的相繼報道使吳文杰幾年來的舉報上訪終于有了些許回應。2004年9月19日,建設部對宜興市申達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做出了行政處罰決定。不過,建設部只是吊銷了申達公司的一級資質證書,而對于這家“八假公司”承建的環太湖大堤加固工程的質量未提出質疑。
大堤是否存在造假?
2004年底,吳文杰再度進京。
他將一疊舉報材料送到了水利部部長汪恕誠案頭,直指環太湖大堤存在安全隱患。汪恕誠迅速責成該部劉偉平處長督辦太湖大堤質量問題。2005年3月3日,原申達公司技術人員與本刊記者自南往北,依次勘查了伏東鎮蘭山咀、大浦鎮城東港、新莊鎮茭瀆港、新莊鎮師瀆港以及分水鎮百瀆港境內的太湖大堤,并每間隔5公里左右共7次隨機進行抽樣。
根據事后統計出的數據,該段大堤斜護坡混凝土厚度最低8厘米,最高為16.5厘米,均低于22厘米的設計厚度。
大浦鎮城東港兩次抽樣發現,其混凝土厚度為15.3厘米和8厘米;而新莊鎮茭瀆港兩次抽樣分別為9.5厘米和15.5厘米。
施工圖顯示,設計要求的混凝土(水泥∶黃沙∶石子∶水)配合比應為1∶2∶3.71∶0.56。但吳文杰透露,部分工段根本達不到這一比例,水泥不足,以致目前部分斜堤已顯現“麻面”、“蜂窩”。
在新莊鎮茭瀆港,其部分大堤斜坡實際長度為3.7米,而工程施工設計長度應為4.47米。吳文杰表示,如果斜坡混凝土厚度縮水2厘米,斜坡長度縮小0.27米,長度超過近40公里的太湖大堤(宜興段),可省近6000立方米混凝土。而這是最保守的估算。
另外,按工程圖紙規定的標準,大壩每米造價應不低于640元。而據申達公司一名原技術員透露,公司自行加固的標段實際造價不超過460元/米,轉包給小施工隊的造價還將更低。
混凝土內置鋼筋網格間距則是另一個取樣指標。據施工設計圖,鋼筋網格間距應為20厘米。但在新莊鎮茭瀆港,隨機取樣發現鋼筋間距為25厘米;而伏東鎮蘭山咀一處竟達36厘米。
施工設計要求的所用鋼筋,應為國家大型鋼廠、馬鞍山鋼廠或與之相近規模品牌廠的螺紋鋼。據宜興鋼材市場一名姓劉的個體戶介紹,自2001年至2002年間他先后向市政公司銷售20噸地條鋼(雜鋼)。而該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材料員證實,自大浦港往南約3.5公里長的大堤上,基本用的是這批地條鋼。
水利部決意一查到底
事實上,2004年7月28日,《法制日報》曾報道了“太湖防洪大堤工程因偷工減料面臨重大安全隱患”的消息,其披露的數據與本刊此次抽取的數據基本一致。
在輿論壓力下,2004年7月29日,江蘇省水利廳派出調查組對環太湖大堤加固工程(宜興段)展開調查。8月5日形成的《調查報告》稱,檢測人員現場隨機抽取8個大堤斷面鉆芯檢測,共取24個芯樣,發現其中2個低于設計強度。
但這份報告說,檢測表明,護坡厚度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
針對斜坡長度問題,《調查報告》解釋,由于歷史上該堤由人工填筑,堤身有所沉降,形成堤頂高程和坡長不一。
至于鋼筋網格間距不符合設計標準,《調查報告》稱,“由于正值主汛期,沒有安排破壞性檢測。”
《調查報告》結尾時表示,“在調查中,也發現工程建設管理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環節,需要加強和完善。”
然而,短短一周之后,在宜興市水利農機局上報無錫市水利局的《質量問題處理意見》卻大為不同,宜興市太湖大堤應急加固工程在媒體上存在質量問題后,施工單位宜興市申達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于去年8月7日至11日對全線大堤進行了自檢。檢查發現2002年度應急加固工程中居瀆至蘭右港段約500米護坡工程存在一定的質量問題。《意見》稱,該段工程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構造間距達不到設計值(橫、縱均應為20厘米),實際平均間距為橫向30.92厘米,縱向27.05厘米。
為何兩級水利部門先后取樣抽查卻得出不同的結論?吳文杰質疑:環太湖大堤(宜興段)是否僅僅存在500米的紕漏?
隨后,江蘇省水利廳2004年8月5日形成的《調查報告》在抄送水利部和太湖流域管理局后,被打回重查。據太湖流域管理局一位人士介紹,《調查報告》被打回重查的原因是:水利部認為“調查報告未完全并準確解釋媒體提出的質疑”。但令人費解的是,再度調查沒有了下文。2005年元旦,吳文杰等幾名舉報者被當地公安部門傳喚。吳稱,警方稱傳喚的理由是,吳長期出沒于太湖大堤,鑿堤挖洞,涉嫌破壞環太湖大堤,意欲決口放水。之后,經朋友擔保吳方才獲釋。
2005年1月25日,水利部下發公函,要求江蘇省水利廳對宜興市太湖大堤應急加固護坡工程有關質量問題展開進一步的調查處理。
3月4日,吳文杰當著記者的面電話聯系水利部,負責督辦此事的處長劉偉平表示,在太湖大堤的質量問題上,水利部態度明確,并決意一查到底。關于質量問題的調查進度,劉答復道,“水利部的公函早已下發到江蘇省水利廳,但具體結果至今未見。”
而另一面,江蘇省水利廳負責調查太湖大堤宜興段質量問題的基建處金嘉麟處長卻答復記者,他至今沒有見到水利部下發的公函。
金還表示,去年上報水利部的《調查報告》被打回重查后,8月20日,江蘇省水利廳已再度組織了調查組入駐宜興對太湖大堤進行抽樣調查。重查中,施工單位自檢發現有500米大堤確實存在質量問題,之后已責成其對這段大堤全線返工。現在,環太湖大堤宜興段是沒有質量問題的。
隨后,記者將今年3月3日申達公司原技術人員抽樣的調查結果告訴金嘉麟。金拒絕對結果表態,并聲稱,有一部分不懷好意的人在惡意破壞太湖大堤的安全,他們抽樣調查的結果缺乏權威性。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